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5个新育成的转Bt基因抗虫恢复系为父本,7个不育系为母本,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5个组合,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高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说明在决定组合的农业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占了主导作用。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分析表明洪A、荃9311A、昌恢121T、昌恢T025T的GCA效应值高,这4个亲本的配合力高。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表明,荃9311A/昌恢T025T的9个农艺性状综合SCA效应值最好;67A/R205T的单株产量SCA效应值最高;荃9311A/昌恢606T具有最小的株高SCA效应值;穗长SCA效应值最大的是843A/昌恢891T;843A/昌恢121T的空批粒数SCA效应值最低,结实率SCA最高。综上所述,荃9311A/昌恢T025T、67A/R205T、洪A/昌恢121T、843A/昌恢121T表现好。  相似文献   
92.
马铃薯微型种薯振动排序播种装置播种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马铃薯微型种薯(简称微型薯)播种机械化的发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受迫振动原理的单列排序机械化播种技术,设计马铃薯微型种薯振动排序播种装置。在对播种装置工作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投种过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阐明了振动排序播种装置播种特性,并明晰了影响播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试验取值范围。以偏心轮偏心距、驱动轴转速和种床带速度为试验因素,以重播率、漏播率和播种合格率为评价指标,对3个不同级别的微型薯为研究对象开展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建立各个级别下微型薯的各指标与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播种性能参数的影响,获得合理的参数组合,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个不同级别的微型薯在较优的试验组合下,重播率和漏播率均小于5%,播种合格率在90%以上。由此表明,该播种装置满足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性能要求。该研究为微型薯等大颗粒种子相关播种装置的研究、设计和优化以及播种性能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耐重金属铅和镉微生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耐Pb、Cd的微生物共22株,其中真菌菌株为1~10号,细菌菌株为11~22号,真菌和细菌耐重金属Pb浓度分别达到了1500和500mg·kg-1,耐Cd浓度分别达到了600和700mg·kg-1,耐重金属Pb、Cd复合污染的浓度均达到了1200和600mg·kg-1;经过液体培养对Pb、Cd降低效果的测试,发现22株菌对液体培养基中的Pb、Cd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1号、2号、6号对Pb的去除率均在60%以上,其菌丝体内Pb的含量分别为22.52mg·kg-1、7.39mg·kg-1、0.4mg·kg-1,而1号菌株对重金属Pb的去除率高达72.45%.  相似文献   
94.
为了建立L-闯硝基苯甘氨酸的实用制备方法,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混酸比例、投料比以及后处理中pH控制等主要因素对反应收率及纯度的影响,发现了制备L-间硝基苯甘氨酸的最佳反应条件.化合物结构通过IR,~1H NMR,MS进行了表征.合成方法简便,成本低,收率高(大于80%),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Abstract:
To develop a practical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Nitro-L-phenylglycine, the crucial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yield and purity, such a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ratio of nitric acid and sulfonic acid, the ratio of reactants and the pH modul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m-nitro-L-phenylglycin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MS techniques.This estab-lished procedure has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dustrially for its convenient operation, low cost and stable high yield(more than 80%).  相似文献   
95.
麦田间作油菜保护天敌控制麦蚜危害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庄市居山东省南部,属黄淮海冬麦区。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 13万多公顷。麦蚜是小麦常发性害虫。近几年来,麦蚜发生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穗蚜常年发生 8 6万公顷以上,造成小麦千粒重平均降低 3 5克~ 7 8克,产量损失 13 9%~ 20 4%。研究利用春蚜天敌控制其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是绿色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 1993年以来,在全市推广了麦田间作油菜,保护利用春蚜天敌控制其危害的技术。经过试验和系统调查,在小麦和油菜稳步增产的同时,麦蚜量比纯作田减少 45%~ 55%,蚜僵率 57%以上…  相似文献   
96.
浅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价值农作物秸秆是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农作物桔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可利用的化学成分,可用作吧料、饲料、生活燃料及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总能量基本和玉米、淀粉的总能量相当。秸秆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秸秆中蛋白质含量约5%,  相似文献   
97.
高温、干旱对玉米的影响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高温、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气候不断变暖.通辽市气候异常,雨热不同季,玉米生育期内降水量少,持续的高温、干旱给玉米正常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为了减少或避免损失.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选育抗旱品种是首要任务,其次应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密植,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营造田间小气候。  相似文献   
98.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金汇6号"金枪鱼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调查结果,对2 000尾鲣Katsuwonus pelamis渔获物的生物学数据进行了测定,并对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的鲣渔获物的叉长、体重、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331~738 mm,优势叉长为425~575 mm;流木鱼群渔获物的叉长为264~719 mm,优势叉长为325~475 mm.起水鱼群鲣渔获物的叉长组成明显大于流木鱼群(P<0.01),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叉长超过450 mm的大个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流木鱼群.起水鱼群鲣渔获物中雌、雄个体叉长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中雄性个体叉长明显大于雌性个体(P<0.01).2)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鲣渔获物叉长与体重的组成服从正态分布,其关系式分别为W1=8.319×10-6L3.15F(R2=0.946)和W2=4.505×10-6L3.24F(R2=0.977).3)起水鱼群的雌、雄比为1:1,而流木鱼群的雌、雄比接近2:1.4)起水鱼群以Ⅳ期(30.49%)和V期(44.92%)性成熟度等级为主;流木鱼群以Ⅰ期(21.00%)和Ⅱ期(56.01%)性成熟度等级为主.5)起水鱼群以空胃(37.39%)、1级(28.61%)和2级(35.14%)摄食等级为主;流木鱼群基本上为空胃(99.50%)摄食等级.  相似文献   
99.
王春雷 《种子科技》2019,(12):88-88,91
作为林业工作者,要重视对林业栽培技术的探究和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两者的管理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的转入可能会形成新的代谢产物,造成农艺性状的改变等,这些均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非预期效应。为探究转基因水稻是否存在非预期效应,本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选育的4个转Bt基因恢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反向PCR扩增侧翼序列并比对,用216对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全基因组背景分析,再以Real-time PCR检测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上下游100 kb内所有基因表达差异,并对光合色素含量及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cry1C侧翼序列片段大小为1 276bp,定位在水稻第11号染色体上,cry2A侧翼序列片段大小为948 bp,定位在水稻第12号染色体上;昌恢121T、昌恢891T、昌恢T025T、R205选T的遗传背景回复率分别为95.60%、88.43%、93.52%、94.44%;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cry1C、cry2A插入位置上下游100 kb内所有侧翼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调查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光合色素含量及9个农艺性状无显著性差异。综上,cry1C和cry2A插入水稻基因组没有改变侧翼100 kb内基因表达水平,且4个转基因水稻并未产生非预期效应。本研究结果为探究转基因水稻的非预期效应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