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81.
套大袋时期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两次套袋中套大袋时期对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和CK相比,果实成熟时,过早套大袋的,单果重变小,晚套大袋的单果重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降低。5月2日套小袋的基础上套大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属于套大袋的最佳时期,即5月12日前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迟套袋的果实硬度有所降低,且套袋越迟,白袋和黑袋的果实硬度差别越大。果皮厚度只有套大袋最早的a白比CK果皮厚度低,而其他处理都增厚。果点密度增加,且大袋套得越早,同处理间套黑袋的与套白袋的差异显著,套的晚差异不显著。果点直径减小,且随着套大袋时间越晚,同处理间套黑袋的与套白袋的差异减弱。果实亮度L*值增加,套黑袋的比CK果面绿色度极低,且果面黄色度低,套白袋的比CK果面偏绿,而偏黄色值差异不大。套黑袋的随着套大袋时间越晚,则越偏向绿色、黄色。  相似文献   
82.
采用RT-PCR技术从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花瓣中克隆得到泛素延伸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该片段长423bp,编码140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PsUBQ,GenBank登录号为JN699053。PsUBQ编码的蛋白是在泛素单体后融合了1个核糖体S27a多肽,经多重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甜樱桃(Prunus avium)、葡萄(Vitis vinifera)等高等植物泛素延伸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sUBQ在牡丹不同组织间表达较稳定,且在切花开放各级别花瓣中呈组成型表达。PsUBQ的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探讨牡丹开放衰老进程中泛素对激素信号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同时为研究牡丹目标基因的表达提供校正标准。  相似文献   
83.
不同品种茶园害虫及天敌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品种茶园(巴渝特早、福鼎大白茶、川茶群体种)害虫群落结构及天敌种类进行一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害虫及天敌共有2纲,20目,41科;其优势种群基本相似,主要是同翅目和蜘蛛目;川茶群体种茶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两个品种茶园,且3个品种茶园的害虫和天敌种类具有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84.
不同砧木藤稔嫁接苗着色差异及相关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BB,华佳8号2种砧木嫁接的藤稔葡萄(Vitis vinifera L.×Vitis labrusca L.)为试材,巨峰砧木嫁接的藤稔葡萄为对照,研究砧木对藤稔葡萄着色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5BB砧木对嫁接其上的藤稔葡萄着色有明显促进作用,华佳8号使藤稔葡萄着色延迟;不同砧木嫁接藤稔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依次为5BB>巨峰>华佳8号,且差异显著。砧木影响浆果转色期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PAL(苯丙氨酸氨解酶)、CHI(查尔酮异构酶)、UFGT(类黄酮葡糖苷转移酶)3个酶活性,同时砧木也影响果皮中叶绿素降解,从而影响花色素苷合成和色泽表现。  相似文献   
85.
在重庆永川的自然生态茶园、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中,利用黄板诱集和常规方法监测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年发生消长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监测该虫的发生趋势动态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在越冬期和早春时节,黄板诱集比常规调查方法能更早和更直观地监测叶蝉的越冬虫口和残存虫量;在第1高峰始期预测中,常规方法以假眼小绿叶蝉田间百叶虫量超过10头作为入峰的临界值,对应黄板监测的临界虫口量0.124头/cm2。  相似文献   
86.
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适合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种群分化特征,对室内条件下饲养的茶尺蠖发育和生殖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茶尺蠖卵和幼虫的发育历期具有显著差异,即偏低纬度茶尺蠖种群的发育历期长于偏高纬度种群,而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明显;茶尺蠖各种群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为武汉种群最大,而种群加倍时间(Dt)则以武汉种群最小,故利于该种群茶尺蠖的发展;同一种群中不同世代茶尺蠖间的幼虫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随着世代的推移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间存活率和生殖力随着在实验条件下的不断饲养,差异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87.
荃9优220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优质抗稻瘟病香型不育系荃香9A与抗稻瘟病恢复系苏恢220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此组合有着适应区域广、抗性好、产量高、米质优等优点,2020年、2022年先后2次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8.
为有效利用天敌蜘蛛控制茶树害虫,田间调查林下生态模式茶园蜘蛛群落及叶蝉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下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常规茶园,且叶蝉种群的数量显著低于常规茶园。从蜘蛛功能群情况看,林下茶园的游猎型和结网型蜘蛛种类和数量相近,而常规茶园主要以游猎型蜘蛛为主。比较林下茶园和常规茶园的蜘蛛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林下茶园均较高。林下茶园蜘蛛种群对叶蝉具有明显跟随现象,对叶蝉的控制作用显著。常规茶园蜘蛛种群数量基本低于叶蝉种群数量,在叶蝉高峰期未起到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9.
扁刺蛾(Thoseasinensis)具有分布广、多食性、危害大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农林业害虫。为报道采自江西的扁刺蛾线粒体基因组,了解其线粒体基因组的多样性与差异,探究刺蛾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进化规律。通过Sanger测序后拼接、校正、注释获得扁刺蛾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构建了鳞翅目17个科26种蛾类昆虫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扁刺蛾线粒体基因组是1个大小为15 540 bp的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共编码37个基因,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基因,还有1个425 bp的控制区,基因排列与鳞翅目双孔类(Ditrysia)昆虫相同。通过与其他刺蛾的全序列和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对比相似度,结果显示,扁刺蛾与茶刺蛾(Iragoidesfasciata)的相似度最高,与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相似度最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扁刺蛾与茶刺蛾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龟形小刺蛾(Narosanigrisigna),鳞翅目昆虫各科均聚为一支。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扁刺蛾的起源、遗传多样性、迁移和分化,以及对农药的抗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是我国西南茶区的重要害虫,近年有入侵成灾事件发生。为解析茶网蝽的生态适应机制和成灾规律,测定了茶网蝽12个种群共240头成虫COI基因序列,利用Dna SP 6.12.03、Arlequin3.5.2.2、MEGA 7.0.26等软件进行了遗传分化程度、基因流(Nm)以及分子变异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茶网蝽12个地理种群的240条COI基因序列共包含75个变异位点和38个单倍型,其中仅Hap13是共享单倍型。茶网蝽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27 79,地理种群的Hd在0.00~0.85,总群体的遗传分化固定系数(FST)为0.864 26,Nm为0.039 87,表明我国茶网蝽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基因交流较小。重庆城口、重庆巫溪、湖北恩施、湖北十堰、陕西汉中等5个种群相互之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基因交流频繁(FST<0.06,Nm>4.50),其他种群对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