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7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甘21是以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DGMS01-216为母本,自交亲和系87-534-2-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该品种春季种植早熟性好,定植到收获50~55 d(天),叶球圆球形,球高14.8 cm,宽14.5cm,中心柱长6.3 cm,单球质量1.0~1.5kg,球色绿,不易裂球,品质优,外观美观.每667 m2产量3 800~4 000kg.适于华北、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地作早熟春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5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武威冷凉灌区对玉米全地面覆膜种植的适宜施肥量和密度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武威冷凉灌区 ,凉单 1号作为主栽玉米品种在全地面覆盖种植时 ,在较干旱缺水的情况下 ,保苗密度以 8.33万株 / hm2 较为理想 ,最佳经济施肥量为施纯氮 30 0 kg/ hm2 、五氧化二磷 2 10 kg/ hm2 。  相似文献   
53.
从基因水平建立名贵春兰品种的鉴定方法,突破以往只能用传统方法鉴定名贵春兰品种的局限性;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8种主要名贵春兰品种进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筛选出16对引物,这16对引物在18个名贵春兰品种中共扩增出345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1.56条带),其中有多态性带169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多态性带10.56条),多态性比例为48.99%;通过这些多态性条带的不同组合,可明确将供试的18个名贵春兰品种加以区分,并作为18个名贵春兰品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4.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模式循环流程图、模式构成要素、关键技术集成方案、质量控制准则、模式动态平衡循环参数、模式特点、模式效益评价等方面规范了"玉米-牛/羊-蚯蚓-鸡-肥"种养结合循环型绿色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55.
规范了绿色农业"小麦-菇-蚯蚓-猪-肥"种养结合循环型技术及操作方法,包括模式循环流程、模式构成要素、关键技术集成方案、质量控制准则、模式动态平衡循环参数、模式特点、模式效益评价等。  相似文献   
56.
 ‘中甘87-534’是通过系统选择育成的甘蓝自交亲和系。植株开展度约为32.5 cm × 31.7 cm,外叶12片左右,颜色绿,倒卵圆形。叶球圆,单球质量0.7 kg左右,球叶质地细,紧实度大于0.5。早熟,定植后约50 d收获。自交亲和指数大于10。春季种植耐抽薹性好。  相似文献   
57.
利用SRAP与SSR标记分析不同类型甜菜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选育优质甜菜新品种, 指导种质资源引进和利用, 为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SRAP和SSR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相结合, 对甜菜单胚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等49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4个表型差异显著的甜菜品系对SRAP的64对引物组合及SSR的11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 分别筛选出有效引物组合11对和9对。SRAP的11对引物组合共产生199条扩增带, 其中有86条多态性带, 多态性带的比率平均为43.7%。SSR的9对引物共产生35条扩增带, 多态性比率为100%。全部材料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860, 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795, 大约30%的材料遗传距离或遗传相似系数具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比较, 多胚四倍体品系0.7264>单胚杂交组合0.7243>国外品种0.7060>多胚二倍体品系0.6908>单胚品系0.6837。在遗传距离0.20处, 将49个甜菜材料划分为A、B、C、D 4个类群, D类群又分为4个亚类, 较好地显示了甜菜材料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明不同甜菜品种具有相当高的异质性, 国外与国内材料的遗传基础存在一定差异, 但生产应用的甜菜品种间存在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较窄的倾向。  相似文献   
58.
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研究西瓜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为进一步利用和创新材料、培育新的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RAP技术对64份西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从700多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51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来分析供试材料,共产生431条扩增带,其中243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频率平均为56.4%,除去非洲野生型57号材料,其它材料间多态率为39.4%。将243条多态性SRAP条带,利用NTSYS软件计算了64个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其变化范围为0.47~0.97,除非洲野生型材料57号等4个差异较大的材料,其它材料间变化范围仅为0.87~0.97;【结论】说明目前西瓜育种的大多数材料间同源性较高,遗传分化较小,其遗传基础非常狭窄。该研究结果对利用特殊种质、合理选择杂交亲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解析白菜类作物开花时间的调控位点,定位白菜类作物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白菜类作物抽薹开花时间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116份白菜类作物组成的自然群体作为研究材料,分别种植在温室与露地2个独立的环境中,进行开花时间调查。同时,提取试验材料的DNA样品进行深度为1.2x的重测序,对测序数据用Pooled Mapping法进行过滤、与参考基因组比对,获得全基因组高密度SNP集合。经过条件过滤后,对高质量的SNP集合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包括试验材料的群体结构分析和全基因组连锁不平衡分析。从高质量的SNP集合中,随机挑选出2 000个变异位点,用Phy ML软件以最大似然法对116份试验材料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用全部的高质量SNP集合位点通过软件Haploview进行全基因组连锁不平衡分析。最后,将高质量的SNP集合与开花时间数据结合,通过TASSEL和GAPIT软件包以及R程序语言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根据强关联峰值信号点位置和连锁不平衡区间定位开花时间候选位点,再通过白菜与同源物种拟南芥的基因共线性关系以及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来预测白菜类作物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不同种植条件下、不同类型的白菜类作物在开花时间上存在广泛差异。试验材料在露地环境下的开花时间高峰期明显早于温室环境下的材料;试验材料在露地环境下的开花时间总体表现出偏正态分布,而在温室环境下,开花时间各个阶段呈现出较为均衡的分布。温室与露地环境下的开花时间呈显著正相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得到的高质量SNP位点共103万个。试验材料的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在系统发育树上各亚群内部分布较为集中,不同亚群之间的分布与材料的地理起源密切相关。全基因组衰减平均LD为2.3 kb,表明在116份白菜类作物构建的群体内存在较为频繁的重组和突变。对不同条件下的开花时间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用复合模型检测到54个(P4)强关联峰值信号点,一般模型检测到87个(P5)。通过进一步分析强关联信号点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区段,得到存在强连锁关系(r20.33)的峰值信号点共33个(温室环境下27个,露地环境下19个)。其中,在温室与露地环境下的共定位位点13个。根据33个关联候选位点,再通过白菜与同源物种拟南芥的基因共线性关系以及基因功能注释分析筛选出白菜类作物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14个,其中温室与露地环境下共定位候选基因3个(FUL、PHYB和FPF1)。在露地条件下定位到开花关键基因FT1。【结论】不同条件下开花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遗传效应在开花早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出33个与开花时间相关的显著关联信号。通过连锁不平衡分析、白菜与同源物种拟南芥的基因共线性关系以及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初步鉴定出14个白菜类作物开花时间相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0.
栽培黄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SR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62对多态性SSR引物对59份黄瓜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 7 大类群,第 1 类包含6个欧洲温室型材料,全为无刺瘤类型;第 2 类是4个美国类型种质,属于小果型材料;版纳黄瓜D59单独聚为第3类,且与其他材料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33;疑为华南型种质的D38,单独聚为第4类,其果实为乳白色;第5类包括D13及其父本D39,两者含有欧洲和华北血缘;第6类为叶色突变材料D28,是欧洲型和华北型黄瓜的后代;第7类包括33个华北型材料、7个华南型材料、4个日本型材料。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两种分析方法的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