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1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7篇
  23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61.
抹茶拿铁饮料是由抹茶粉与牛奶等成分调配而成的饮品,具有抹茶和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因其饮用方便、营养丰富、风味优良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青睐。为更好的延长抹茶拿铁饮料的货架期,本研究以抹茶拿铁粉末冲泡后的饮料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中的规定,考察了溶菌酶、二甲基二碳酸盐(Dimethyl dicarbonate,DMDC)、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盐酸盐、山梨酸钾对抹茶拿铁饮料抑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杀菌防腐剂为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研究了DMDC杀菌后抹茶拿铁饮料于4℃冷藏环境条件下储藏30 d期间,微生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MDC处理对抹茶拿铁饮料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有效抑制了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在储藏过程中的生长繁殖。相较于热杀菌,DMDC处理对抹茶拿铁饮料的风味和口感几乎没有影响。此外,抹茶拿铁饮料经过DMDC杀菌后的颜色变化相对较小。因此,DMDC处理可以有效延长抹茶拿铁饮料的冷藏期,并能更好地保持抹茶拿铁饮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462.
玫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干旱会严重影响玫瑰的生长,是阻碍玫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干旱胁迫下玫瑰的生理响应等进行了综述,包括植物的外观形态、水分生理、抗氧化性、渗透调节物质、光合作用、细胞膜通透性等内容,并提出展望,以期为干旱条件下的玫瑰种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3.
以采自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的野生百合感病叶片为试材,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法检测到1株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采用分段克隆方法,对LMoV靖宇分离物(LMoV-JY)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定并分析,以期对吉林省百合病毒病的检测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LMoV-JY基因组大小为9 648个核苷酸(nt)序列(GenBank登录号MT795719),该核苷酸序列在第154~9 444位存在1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个多聚蛋白(分子量351.46 kD)。LMoV-JY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LMoV分离物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比较,其一致性为82.82%~97.85%,在氨基酸水平上的一致性为92.96%~98.64%,其中与百合斑驳病毒大连分离物LMoV-DL(HM222521)的一致性在该2种水平上均为最高。对比LMoV-JY外壳蛋白与其他54个分离物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可将LMoV分离物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464.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主产区,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成为解决大豆进出口产需问题的核心。明晰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卫“黑土粮仓”和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采用多特征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提取2022年大豆种植空间分布信息,结合多时相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数据与实测产量建立大豆估产模型,明晰区域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定量解析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22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的总体提取精度达89.48%,Kappa系数为0.89,与统计数据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2。大豆种植面积由北向南递减,大豆种植区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地区,重心位于绥化市。2)2022年东北地区大豆平均单产为2514.08 kg/hm2,与实测产量之间的R2为0.72。大豆单产空间分布集聚性显著,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3)土壤类型、土壤pH值和大豆补贴是解释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最重要的3种单因子,q值分别为0.27、0.24和0.24。年均降雨∩年均积温、年均降雨∩大豆补贴以及土壤类型∩大豆补贴是解释大豆单产空间分异特征最重要的3对交互因子,q值分别为0.44、0.40和0.40。人为因素对大豆单产差异影响显著,大豆补贴、大豆粮价、农业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肥料价格和文盲率的最佳影响范围分别为4801~7500元/hm2、5601~5800元/t、13.6×104~26.4×104 hm2、252×104~436×104 kW、2500~2602元/t以及1.4%~1.8%。东北地区大豆单产在空间上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大豆单产空间分异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人为因素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65.
氮肥用量对白萝卜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冀西北的草甸栗钙土农田,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白萝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白萝卜的产量,当氮肥用量达225 kg·hm-2时,白萝卜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肉质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达到最大值,但是氮肥用量为150、225 kg·hm-2时,白萝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不明显;除N225处理的肉质根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外,其他各处理的叶片和肉质根中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当氮肥用量为150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503.4 kg·hm-2·mm-1。过量施用氮肥不能提高白萝卜的品质和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白萝卜叶片和肉质根对N、P和K养分的吸收也随之增加。本试验范围内,N 150 kg·hm-2、P2O5120 kg·hm-2、K2O 150 kg·hm-2是冀西北高寒区白萝卜高产、高效、低耗发展的合理施肥量。  相似文献   
466.
为探究秸秆还田与合理的施氮模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齐粳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秸秆不还田(A1),秸秆还田(A2),即秸秆全量还田(0.054 kg·盆-1);常规施氮(B1,施氮比例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分蘖肥增氮10%(B2),调节肥增氮10%(B3),穗肥增氮10%(B4)。以常规施氮作对照,就秸秆还田与增施氮肥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枝梗数,各部位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平均减产5.59%,增施氮肥水平间产量呈B3>B2>B4>B1,调节肥增氮10%(B3)处理较常规施氮(B1)增产14.61%,主要由于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提高,同时干物质积累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67.
468.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家居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中,因其具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环境持久性等特殊性质,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检出。目前,对于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研究已有一些进展,本研究归纳总结了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和相关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具体针对影响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迁移的机制(静电相互作用、疏水作用、配体交换和氢键)和因素(有机质含量、矿物类型、矿物含量、介质含水率、离子类型、离子强度和pH)以及可用于模拟的数学模型(对流-弥散模型、非平衡两点吸附模型、非平衡两区吸附模型、多速率模型、多过程限速传质模型,TOSD迁移模型)进行探讨和总结,以为后续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综合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9.
为探究北疆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对不同减氮水平的响应,本研究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2020—2021年),设置农户常规施氮375 kg·hm-2(N100%)、常规减量20%为300 kg·hm-2(N80%)、常规减量40%为225 kg·hm-2(N60%)和不施氮肥(N0)4个施氮水平,研究减氮下棉花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对减氮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两年试验期棉花的株高均表现为N100%>N80%>N60%>N0,而茎粗表现为N80%>N100%>N60%>N0。各处理的年均干物质积累量在棉花生育期内基本表现为N80%最高,且最终(120~13...  相似文献   
470.
农村美丽人居环境的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生活垃圾存在、村民垃圾治理意识不强、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滞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政府宣传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成为美丽人居环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仅需要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完善各项制度体系、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同时还要注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