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1圈养鸭的分群和密度 青年鸭圈养的规模可大可小,但每个鸭群的组成不宜太大,以500只左右为宜.分群时要尽可能做到日龄相同,大小相似,品种一致,性别相同.  相似文献   
72.
蜂群的生产能力是由蜂王和工蜂共同体现出来的,是亲代和子代的联合生产力。它不仅表现在蜂群中子一代(工蜂)身上,同时也表现在亲本(蜂王)身上,即子代的生产能力如采集、泌浆、泌蜡力和亲代的生产能力如产卵速度、数量、维持群势大小的总和。当前,利用杂种优势能提高蜂群的生产能力已为人们所认识,若使一个蜂群具备杂种优势,必须使蜂王和工蜂同时都成为杂交种。对于单交种蜂群,其组合形式为蜂王(纯种)+工蜂(单交种),这样的组合形式不能使杂种优势在一个蜂群中充分体现。对于三交种或双交种蜂群,前者的组合方式为:蜂王(单交)+工蜂(三交),后者…  相似文献   
73.
保护地冬春韭黄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风障、阳畦、小拱棚、畦面加盖塑料薄膜等保护设施,在冬春两季生产韭黄,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产品很受市场欢迎。一般666.7m^2产2500千克,666.7m^2纯收入6000—8000元。培育冬春韭黄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群众性人工养鳖业发展迅猛,已形成了一个产业。由于人工养鳖密度大、温度高、水质差,加上鳖卵、鳖苗、鳖种跨省市、跨地区的贩卖,而检疫检测工作跟不上,鳖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区域也越来越广,特别是鳃腺炎病的暴发明显增多,并显蔓延趋势。1鳖鳃腺炎病的流行及危害鳖鳃腺炎病始于“台湾鳖”,现在已殃及中华鳖,暴发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急、死亡快,一旦发病,可能全军覆灭,易感染群体也从原来的稚幼鳖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整个生长期均有暴发。有些地区该病发病率达50%以上,死亡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75.
一、选好小母猪 小母猪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留。要选择身体健康,体态匀称、性情温、奶头排列整齐且间隔均匀、奶头在14个以上,耳形长、大而印、背腰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的小母猪留作种用。当母体重达到80-90公斤时,再选出生长快,瘦肉含量高、身体种部分器官发育正常,在配种季节里发情较早的母猪。  相似文献   
76.
77.
一、选好小母猪 小母猪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留,要选择身体健康、体态匀称、性情温顺、奶头排列整齐且间隔均匀、奶头在14个以上、耳形大而钝、背腰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的小母猪留作种用。当母猪体重达到80~90公斤时,再选出生长快、瘦肉含量高、身体各部分器官发育正常、在配种季节里发情较早的母猪。  相似文献   
78.
(一)圈养的优点 (1)环境条件可以控制,受自然制约的因素较少,有利于科学养鸭,稳产高产。 (2)节约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一般采用放牧饲养,一个劳力只能管二三百只鸭子,而且劳动强度大;采用圈养方法,如饲料运到场,一个人可管理1000只,劳动  相似文献   
79.
玉米灰斑病菌培养性状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玉米灰斑病菌的不同菌株在玉米叶煎汁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不同,但多数菌株菌落为黑色、有白色絮状菌丝、液体培养的孢子球为黑色具绒毛。不同菌株在同一培养基上或同一菌株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有显著的差异,说明灰斑病菌的分化或多态性在菌丝生长速率方面有明显的反映。首次在自然条件下分离到灰斑病菌的白化菌株(20-46)。白化菌株在菌落性状和生长速率上均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白化菌株的发现证明玉米灰斑病菌存在遗传变异的潜能。  相似文献   
80.
<正> 近几年来,国内外成功研究许多提高奶牛产乳量的新技术。运用这些新技术能提高产乳量,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1 饲养新技术 1.1 喂粥料:先将粉状精料加少许食盐和少量水搅匀后,再倒入已煮沸水的锅中,搅拌5~10分钟即成粥料。用粥料喂奶牛比喂干湿料产乳量提高13%,因熟料比生料更易消化吸收。 1.2 喂秕壳葵花籽:在奶牛饲料中加入10%~20%的秕壳葵花籽,可提高产乳量15%左右,因其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