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林业   307篇
农学   248篇
基础科学   247篇
  222篇
综合类   1673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1058篇
园艺   261篇
植物保护   11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探讨饲粮中添加α-亚麻酸对母羊发情周期内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将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2~3岁蒙古羊2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α-亚麻酸。试验期为5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45 d。在预试期5 d后给每只母羊肌内注射1 mL氯前列腺烯醇(PG),隔8 d再注射PG1 mL;6 d后给每只羊安装阴道栓,11 d后撤阴道栓并肌内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400 IU。每组随机选取6只母羊,在撤栓前1天及发情周期第1,10,20天采血,分离血清,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雌激素(E2)、孕酮(P)、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母羊血清E2、P、LH和FSH含量在撤栓前1天及发情周期第1,10,20天的4个时间点均显著提高(P<0.05)。(2)在发情周期内,母羊血清E2含量在发情初期最高(P<0.05),P含量在发情周期第10天左右进入高位(P<0.05),血清LH和FSH含量也是发情初期高、而后进入下降态势(P...  相似文献   
92.
中小粒径种子播种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播种检测技术是实现播种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为变量播种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撑。该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中小粒径种子播种检测技术进展及相应检测装备,重点阐述了中小粒径种子感知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机电报警检测法、机器视觉检测法、光电传感检测法、电容传感检测法、压电传感检测法,并对不同检测方法优劣进行分析;同时围绕播种机故障监测、播量、播种频率、行距、株距、漏播、重播等评价指标,明确了播种检测的主要内容,结合精准农业要求为不同播种模式提出对应播种检测指标;进一步分析了为解决漏播问题的变量补种技术和播种检测信息传输技术的研究概况。在系统总结和分析播种检测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在精准农业背景下对中小粒径种子播种检测的发展要求,展望未来中小粒径种子播种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94.
不同改良剂对铬污染土壤中小白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改良剂对铬污染土壤中小白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监测在不同浓度的铬污染的土壤中小白菜(Brassica parichinensis)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铬污染土壤中,3种改良剂添加使叶绿素含量及SOD酶活性发生变化并高于对照组而POD酶活性降低,使铬对CAT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得到缓解。石灰、石灰+活性炭用量的增加使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活性炭的施入减少MDA的含量。通过比较,3种改良剂的改良效果为活性炭>石灰+活性炭>石灰。  相似文献   
95.
为探明覆膜对早春东北黑土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够显著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而对其他光合参数如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影响不显著.就施肥条件而言,覆膜对N、P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明显强于其他施肥处理.覆膜能够增加施P和PK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Fm、Fv/Fm和Fv/Fo值,而显著降低了施NPK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相应的荧光参数,覆膜对其他施肥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石灰、活性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模拟铬(Cr,0~300 mg kg-1)污染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石灰、活性炭及石灰+活性炭对铬胁迫下小白菜生长状况的影响及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受铬污染的土壤明显使小白菜受到毒害,但经石灰(L1、L2)、活性炭(C2、C3)及石灰+活性炭(L1C1、L2C2)处理均缓解了重金属的毒害症状,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生物量较对照提高1~2倍(p<0.05)。3种改良剂相比,在相同Cr浓度处理下,活性炭对降低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铬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有效态铬的含量降低至0.086 mg kg-1,降幅达77.36%。相关分析表明:小白菜叶部铬含量和根部铬含量与土壤有效态铬含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p<0.01),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铬含量之间呈负相关(p<0.05),所以在铬污染的土壤中,可以提高土壤的pH,以减小土壤铬的植物有效性,使其向植物迁移的风险减小。  相似文献   
97.
98.
为了探索昆虫病原线虫与根瘤菌配合使用的可行性,在室内测试了根瘤菌对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s bacteriophora,Taishan strain H06)存活及侵染率的影响;同时探究了在大田条件下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根瘤菌和昆虫病原线虫配合使用对花生植株性状、荚果产量及防治花生蛴螬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根瘤菌剂对线虫的存活均无亚致死作用,对线虫的致死率无明显影响;在结荚期,播种时接种根瘤菌的叶片厚度、重量及面积比对照分别提高了38.53%、16.75%和26.22%。结荚期施用H06线虫对蛴螬的防治效果达80.7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防治效果(38.78%)。播种期接种根瘤菌+结荚期施用线虫的处理使花生总荚数、荚果重和百粒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41.51%、220.66%和9.88%。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将播种期接种根瘤菌与结荚期施用H06线虫配合使用,可起到防虫固氮双重效果,进而提高花生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利用EOS/MODIS植被供水指数监测锡林郭勒地区土壤湿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锡林郭勒盟13个测墒站0-10cm土壤相对湿度和对应时段MODIS卫星资料,分析植被供水指数(VSWI)与土壤相对湿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的土壤相对湿度监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反演的土壤相对湿度分布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从动态监测旱情的变化角度,用植被供水指数(VSWI)监测了锡林郭勒草原在2011年8月旱情的发生、发展和加重过程.说明植被供水指数法适用于植物生长季大范围的干旱监测,通过动态监测,可为及时、准确掌握大范围土壤水分状况和旱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乙烯利和激动素对玉米茎秆抗倒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明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为试验材料,在5、7、9展叶期分别喷施乙烯利(ETH)和激动素(KT),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灌浆期基部茎秆形态、力学、化学组分及成熟后的倒伏率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德美亚1号’5展叶期喷施KT,节间直径显著增加21.11%,节间密度增加13.23%;与对照相比,‘德美亚2号’7展叶期喷施ETH,使基部节间总长度显著降低14.41%,节间直径显著增加10.70%,节间密度显著增加15.46%。‘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7展叶期喷施ETH,分别与对照相比,折断力显著增加26.04%和16.77%,穿刺强度显著增加22.77%和14.62%。‘德美亚2号’9展叶期喷施ETH,节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的化学组分总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25.49%。KT对两个品种茎秆力学影响表现不同,ETH对两个品种茎秆力学调控效果优于KT处理。两种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两种玉米收获期的倒伏率。节间直径与折断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5**),节间化学组分总含量和节间直径与倒伏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两个品种9展叶期喷施KT,产量比对照极显著增加22.24%和19.98%,喷施ETH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综上,KT于两个品种9展叶期喷施可显著增加产量,ETH于两个品种7展叶期喷施对抗倒伏性调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