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为了明确西藏地区果园昆虫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对该地区果园昆虫种类、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探讨了西藏地区低、中、高3个不同海拔区域果园昆虫群落的组成、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等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的昆虫种类组成具有明显差异。调查共采集到昆虫标本877个,隶属13目47科71种,其中,低海拔地区共51种,占比71.83%;中海拔地区17种,占比23.94%;高海拔地区11种,占比15.49%。低海拔地区物种丰富度最高,为7.7344,高海拔地区最低,为2.1762;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均匀度、群落相似性也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优势集中度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在果园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生产者(果树种类)垂直分布的不同,消费者(果树昆虫,包括害虫及天敌)的组成及多样性亦不同;西藏东南部地区果园昆虫在低海拔生境中群落较为丰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最高;高海拔地区群落优势度最高。  相似文献   
42.
以转基因技术在草坪草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为研究对象,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转基因技术在草坪草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结合我国实际,展望了转基因技术在草坪草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昆虫受精孔是在卵子发生后期,由滤泡细胞分化形成的微小孔道,在多数昆虫的卵壳上形成开口,是精子进入成熟卵的重要通道。受精孔区的形态结构或受精孔数目在不同昆虫中均存在较大差异,已作为重要的形态依据应用于一些种类的分类学研究中,同时研究表明鳞翅目昆虫受精孔数目与其生殖特性具有协同进化关系。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许多昆虫的受精孔数目常受交配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且在少数种类的突变体中也具有显著变化。目前,国内外关于受精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受精孔区的形态观察与描述,而对其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节机制研究较少。故对昆虫受精孔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人们深入研究昆虫受精孔的形成机制及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控制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能力,在实验室内采用圆盘法测定了不同龄期龟纹瓢虫对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期掌握龟纹瓢虫控制豌豆蚜的能力。结果表明:龟纹瓢虫4个龄期的幼虫和雌雄成虫捕食豌豆蚜的数量与豌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n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龟纹瓢虫雌成虫的日捕食量最大,其次是第4龄幼虫和雄虫。模型预测了龟纹瓢虫1,2,3,4龄幼虫及雄、雌成虫对豌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是6.5,20.4,32.3,71.4,58.8,80.0头。综上所述,龟纹瓢虫对豌豆蚜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45.
9种颜色诱虫板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8-9月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苜蓿地,采用9种颜色的诱虫板(15 cm×25 cm)对牛角花齿蓟马(Odonotothrips loti)进行了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其诱集能力依次为黄色、白色、苜蓿花紫色、天蓝色、绿色、蓝色、玫瑰红色、红色、紫色,连续5 d诱集成虫的平均数分别为52.04,19.73、17.53、14.25、13.85、10.96、7.17、4.46、0.08头。分析认为前3种色板可经济有效地用于苜蓿蓟马种群数量监测及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46.
不同苜蓿品种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抗性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大田蓟马为害评价基础上,对10个不同苜蓿Medicaco sativa抗性品种进行了室内抗性评价及抗性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在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害后,不同抗级品种间总酚、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高抗品种Ta和TS苜蓿的增幅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抗级品种,感虫品种S和DB苜蓿的增加量最低.说明总酚、游离脯氨酸与苜蓿品种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抗性相关,或具有诱导抗性效应.  相似文献   
47.
旨在研究两个稳定遗传的异色瓢虫体色突变体(黑化ML和浅色GR)在取食人工饲料后的生物学表现是否存在差异。以存活率、发育时间、新羽化成虫体质量及繁殖力作为适合度参数来进行评价,并与野生型(WT,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黑化型的异色瓢虫存活率在1龄高达100%,在4龄和蛹期均为77%,显著高于浅色型;此外,黑化型的蛹均能正常羽化,而浅色和野生型的羽化率分别为64.3%和78.8%,且部分新羽化成虫鞘翅畸形。黑化型3龄幼虫(5.5 d)及总发育历期(27.4 d)均显著长于浅色(4.8 d、25.9 d)和野生型(4.9 d、24.5 d),所得新羽化雌雄成虫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浅色型。3种表型异色瓢虫的日均产卵量和孵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黑化突变体幼虫取食人工饲料后的适合度明显优于浅色突变体及野生型。  相似文献   
48.
为明确植物次生物质芥子油苷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体内3种解毒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豌豆蚜纯人工饲料薄膜饲养技术,设置对照组(0,CK)和3个不同浓度(0.94、1.87、2.86μmol·g-1)芥子油苷的处理组,测定豌豆蚜取食含有不同浓度芥子油苷的人工饲料后,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色型豌豆蚜取食添加不同浓度芥子油苷的人工饲料后,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s酶活性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随着豌豆蚜取食时间延长和芥子油苷浓度升高,3种解毒酶活性逐渐升高;在芥子油苷浓度为0.94、1.87和2.86μmol·g-1时,3种酶活性基本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CarE、GSTs和P450s酶活性逐渐升高,三者相比,P450s酶活性显著高于CarE和GSTs活性(P<0.05),且在芥子油苷浓度为2.86μmol·g-1处理下两种色型豌豆蚜的P450s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