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叶源调减(“减源”)对不同密度群体的产量,干物质及氮、磷、钾元素积累转运的影响,以期为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及养分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不同密度,分别为常规生产种植(60 000株/hm 2)和高密度种植(90 000株/hm 2);副区为不同减源强度处理,于开花吐丝期将植株的每1片绿叶横剪1/2、1/3、1/4(用T1、T2、T3表示),不剪叶为对照(CK),测定吐丝期(减源后)至成熟期植株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与转运情况。【结果】 在常规生产种植密度下,不同减源处理的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均较CK显著降低(P<0.05),其中T1、T2、T3处理分别较CK平均减产32.1%、20.3%和11.9%;而高密度处理,T3处理显著提高了穗粒数,产量显著增加,较CK增产7.7%。与CK相比,不同减源处理均提高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转运率,减源程度越大,干物质与养分转运率越高,其中在常规生产种植条件下,T1处理营养器官的氮、磷、钾转运率2年平均分别较CK提高25.4%、19.1%、10.7%,T2处理的分别提高14.3%、9.8%、5.2%,T3处理的分别提高19.0%、10.7%、8.4%;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T1处理营养器官的氮、磷、钾转运率2年平均分别较CK提高17.1%、12.8%、5.8%,T2处理的分别提高12.6%、8.0%、3.6%,T3处理的分别提高14.9%、11.3%、3.9%。常规生产种植条件下不同减源处理降低了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适当减源,籽粒中氮、磷、钾的积累量有所提高,其中T3处理2年平均比CK提高11.8%、6.9%、6.1%,而T1、T2处理籽粒氮、磷、钾积累量2年均值分别比CK降低20.4%、23.4%、20.0%和10.3%、15.6%、16.0%。【结论】 高密度玉米群体存在叶片冗余,适当减少叶源量(剪叶1/4),促进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营养元素向籽粒的合理转运,提高了成熟期籽粒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积累量,显著提高产量。因此,在玉米生产中合理增加密度,在高密度群体下适当调减叶源量,是春玉米进一步高产和养分高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2.
大豆是我市主栽作物,为了摸清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等配方施肥基本参数,建立不同施肥区域主要作物(大豆)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作物合理的施肥品种和数量,建立施肥指导体系,为肥料配方设计和指导施肥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氮肥为尿素,氮含量(N)46%1.2磷肥为重钙,磷含量(P2O5)44%1.3钾肥为硫酸钾,钾含量(K2O)50%1.4试验作物,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53.
张玉明  田秀娥  王永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34-12436
[目的]了解安康地区泥鳅的胚胎发育全过程。[方法]用DOM和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所获的胚胎置于24~26℃、pH值7.0~7.5的淡水中培养,进行泥鳅的胚胎发育观察,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期的27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泥鳅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24~26℃、pH值7.0~7.5的淡水中,泥鳅胚胎从受精到孵化出膜历时30h45min。[结论]为泥鳅的人工繁殖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4.
1~30日龄关中奶山羊羔羊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1~30日龄关中奶山羊羔羊的必需氨基酸营养需要,为建立和完善关中奶山羊饲养标准提供基础参数.选择1日龄关中奶山羊羔羊32只(公母各占1/2),每只为一个重复,按照预先设计的鲜奶+补饲料的人工培育方案进行饲养试验,采用析因法进行必需氨基酸营养需要量研究.经统计分析建立了1~30日龄关中奶山羊羔羊10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与代谢体重、平均日增重间的回归方程,并据此提出了不同体重(4、6和8 kg)和不同日增重(0、100、150和200 g/d)条件下关中奶山羊羔羊10种必需氨基酸营养需要量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155.
【目的】研究不同中草药添加剂对滩羊泌乳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滩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将24只妊娠滩羊母羊随机分为A、B、C、D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试验组,每组6只,每只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B、C、D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Ⅰ、Ⅱ、Ⅲ3种中草药添加剂后混合而成的日粮;饲喂期为产前10d至产后15d,其中产前添加剂饲喂量为每只25g/d,产后为50g/d。试验期每天测量母羊产奶量,从试验期第3天开始,每5d采1次血样,测定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和催乳素(Prolac-tin,PRL)含量。【结果】3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母羊产后1~15d的日产奶量,且具有后续效应,其中B、C、D试验组1~15d的日产奶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6.93%,1.72%和5.21%;1~30d的日产奶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76%,2.49%和4.38%,B、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均可提高血浆GH含量,但不同的中草药添加剂的提高程度略有差异;不同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血浆PRL含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整个试验期,B、C组母羊血浆的PRL含量始终高于对照组,而D组的PRL含量在用药期低于对照组,但停药后又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通过调节血浆PRL和GH含量改善滩羊的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56.
创新科研管理服务模式 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科学研究经过上百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但一直以来,农业科技成果高产出、低转化的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如何创新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服务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高校科研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构建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建立基于网络化科技成果转化互动平台,组建高校科技服务公司等方法创新科研管理服务模式,对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高校科技创新开拓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7.
甜高粱分蘖去留与糖产量及氮素利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去除分蘖的方法,研究了两种种植密度下甜高粱高产品种分蘖特性对糖产量及其干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常规种植密度(每公顷75 000株)下,保留分蘖较单茎秆植株对主茎和分蘖茎含糖量影响较小;在较低种植密度(每公顷37 500株)下,保留分蘖植株主茎含糖量明显下降,分蘖茎含糖量与单茎秆植株接近。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保留分蘖植株较单茎秆植株开花前和开花后茎秆、叶片和穗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保留分蘖显著提高了总生物量,达21.9%和81.6%,总糖产量分别增加了17.1%和63.8%。保留分蘖植株开花后氮素向茎秆分配比高,同时,保留分蘖植株叶片氮积累及分配比例明显提高,叶片干重占植株总干重比例显著增加,单位氮素糖生产效率下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密度和较低密度下分蘖茎糖产量的补偿效应分别可达20%和62%以上,说明常规种植密度下保留分蘖利于增加甜高粱糖产量,并能够达到简化栽培管理和降低经济人力投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8.
半干旱区玉米降解地膜覆盖栽培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降水量少,特别是玉米生育期降水分布不均,玉米产量稳定性差等问题,采用降解地膜覆盖、不覆盖、普通地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水分、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解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保墒作用,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玉米的产量。降解地膜覆盖较不覆盖地膜增产14.51%;使用的降解地膜在7月下旬可分解至6级,重量减少66.35%,降低了地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59.
“卵移植”是胚胎或受精卵移植的过程。其特点是从优秀母牛(供体)取出受精卵,经过冷冻保存、运送,再给其它乳牛(受体)移植到子宫角或输卵管内,使其发育并分娩。该犊牛具有与供体母牛相似的特性。因此,它对充分发挥优良母牛的繁殖潜力,推广利用优良雌性配子,加速畜群改良等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0.
安康地区利用家鱼产卵池培育匙吻鲟苗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又称匙吻白鲟、鸭嘴鲟,属鲟形目、匙吻鲟科,是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流域的一种古老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其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匙吻鲟的卵、肉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独特的长吻体型又使其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上世纪60年代匙吻鲟人工繁殖的成功使得匙吻鲟的人工养殖成为可能。我国南方省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采用包括池塘和网箱养殖等不同方式进行养殖。匙吻鲟繁殖周期长,苗种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