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浙江省10个地区,调查了葫芦科、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等4科12种蔬菜,总计1256块连作障碍田。结果表明,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成因中,土壤中病原累积性病害、地下害虫、生理性病害(缺素)、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线虫和其他因素的出现频率分别为68.72%、10.18%、9.53%、6.67%、6.08%、2.55%。不同科的蔬菜间有较大差异,同科中不同蔬菜也有一定差异或稍有差异,土壤中病原累积性病害是主要连作障碍类型。连作障碍相关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软腐病等16种,相关虫害有蛴螬、蝼蛄和小地老虎等7种。  相似文献   
22.
槟榔芋疫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槟榔芋属天南星科芋属球茎用变种(Colocasia esculenta L.var.cormosus Chang)魁芋类型,原产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槟榔芋块茎呈圆柱形或椭圆形,长30~40cm,直径12~15cm,外皮粗糙,表皮薄、棕黄色至棕红色,剖而观之,芋肉乳白色带紫红色呈槟榔花纹,肉质细腻,煮熟后粉细松软,香味浓郁,故又  相似文献   
23.
慈姑黑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为泽泻科慈姑属的多年生宿根性单子叶草本植物,原产我国东南部沼泽地区,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慈姑球茎中富含淀粉,含蛋白质5.6%,脂肪0.2%,营养风味俱佳,是我国的特产水生蔬菜之一。慈姑喜光、喜温、耐肥,全国从南到北均有一定栽培,尤其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的水网地带普遍栽培。  相似文献   
24.
我国芦笋栽培品种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芦笋为多年生蔬菜,一经种植,其采收期少则7~8 a,多则10~15 a。不同芦笋品种的产量高低有很大差异,也表现在萌芽性、耐寒性、耐热性、抗病性、休眠期、植株长势、嫩茎抽生整齐度、嫩茎粗细、色泽、茎尖形状及鳞片包裹紧密度等方面。理论上芦笋品种的特性具有雌雄异株、变异性大、对风土适应性很敏感、产量在短期内不易确定等性状,因此,芦笋品种的选择得当与否,将决定其栽培的成败,切不可贪图一时种子价格的便宜,草率购买而影响整个生长期中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更不可随便将一般生产田雌株上所结种子采下种植。一、我国芦笋产区的品…  相似文献   
25.
对浙江省塑料大棚春番茄早疫病2年调查研究表明:早疫病初发于2月底至3月上旬,在5月中旬至6月达到高峰;年份间差异大,2002年发生重、增长快,病害增长率高达0.055528;2003年发生轻、增长慢,病害增长率为0.017999。在影响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中,气象因素,特别是相对湿度(降雨)作用最大;叶位、植株长势等也密切相关,一般低位叶、长势弱的植株发病重。  相似文献   
26.
室内生物测定1%纳米二氧化钛水剂对梨炭疽病菌、草莓炭疽病菌、西瓜炭疽病菌和菊炭疽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对炭疽病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产孢有极强的促进作用。这2种作用在短波紫外照射下最强,长波紫外次之,自然光再次。纳米二氧化钛对4种12株炭疽病菌的EC50在3 897.43~14 109.77 mg·kg-1。4种在常规培养下不产孢的炭疽病菌菌株在含200~800 mg·kg-1纳米二氧化钛水剂的PSA平板上的产孢量在0.28×108~2.56×108,而划线诱导产孢法的产孢量在0.19×108~0.74×108。  相似文献   
27.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浙江省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Ciferri菌丝在大麦、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在PH值3-12范围内均能生长,PH为4.0-8.0时菌落扩展速度较快,生长最适ph值为5.0-6.0。该菌在1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分生孢子在PH值为3.0-9.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4.0-5.0。分生孢子在4-35℃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45℃处理5min,分生孢子便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28.
浙江水稻白叶枯病菌菌系的动态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9.
外源处理对机械损伤甘薯块根木质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切片为材料研究了外源物理、化学处理对机械损伤甘薯块根木质素合成的影响。3种物理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对木质素合成的影响以温度最大,氧分压次之,相对湿度较小,其最适值分别为35℃、21%和90%。赤霉素、乙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4种生长调节物质均可促进木质素的生成,以前两者的作用最为显著。5种化学物质对木质素合成的促进作用,以苯丙氨酸、蔗糖最强,阿魏酸等较弱。  相似文献   
30.
番茄品种对叶霉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叶霉病Fulvia fulva(cooke)ciferri是设施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设施栽培番茄的迅猛发展,设施番茄叶霉病普遍发生且日益严重。番茄叶霉病的防治相对困难,目前生产上尚无良好的防治药剂,抗性品种的利用是解决番茄叶霉病危害最切实可行的方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