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法诊断水稻白叶枯病,比过去所用分离培养法、噬菌体法、喷菌法和浓缩接种法迅速而又准确。但在检测过程中,有的菌株即使加大菌量也不出现血凝反应。因此怀疑到我国水稻白叶枯病菌是否有血清型存在的问题。据Addy等  相似文献   
12.
应用(125)~I-A蛋白与兔抗血清免疫球蛋白IgG非特异性结合原理,建立了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的免疫放射分析法。经反复检验表明:检测灵敏度约为10~3菌/ml,批内和批间变异参数(CV)均<15%,兔抗血清对其它病原细菌基本上无交叉反应。通过对我国南方6省部分水稻病区的331个品种稻种样品鉴定表明,水稻病区稻种自然带菌非常普遍,其阳性率高达81.3%。采用浓缩接种试验证明,免疫放射分析法应用于自然带菌稻种的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灌溉水与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各地多年来调查研究都指出:秧田受淹,本田病重;本田受涝、深灌,加重发病;且病害有随灌溉水流蔓延邻田的现象,甚至有些地方的群众称白叶枯病为“水瘴”。因而近年来,在防治上试行提出浅水勤灌,拔节期烤田,以及采取封锁病田“毒水”等措施。但迄今对水层影响发病及其原因,尚无实验证明,因而在控制灌水防病的实际应用上,如何掌握重点,提出具体要求,还缺少理论依据。江苏苏州专区农科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在  相似文献   
14.
1976年以来,我省开展了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联合鉴定.1979年省农科院植保所稻病组组织有关单位,统一计划,进行白叶枯病抗性和丰产性区域试验,以期明确不同抗病丰产良种的适应地区,评定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结合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20a的研究进展,提出综合防治的体系特征及其五大关系:(1)有害生物的种质分化与种型演变;(2)防治体系与预警系统;(3)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4)多抗性品种的开拓与推广;(5)多效药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进而探讨IPM与可持续性植物保护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马铃薯清选输送设备发展缓慢、严重制约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马铃薯清选输送机。当马铃薯和泥土及杂物的混合物输送到清选装置上方时,各松土轮即对马铃薯的混合物进行搅动和揉搓,使粘着在马铃薯上的泥土松动后,再输送到各清选辊上逐步清选,清除的泥土从各清选辊之间的缝隙落入泥土输送机上;清选干净的马铃薯被输送到分选装置上方时,小于两分选辊之间缝隙的小马铃薯落入小薯输送机上,大马铃薯则越过分选辊后落入大薯输送机上。本研究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了一款集清选、分选、多向输送和装载于一体的多功能马铃薯清选输送机,对解决农忙时节用工荒,推进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型宽幅喷药机在喷药过程中施药方式不合理、控制方式单一等问题,在3WP-1200型喷杆式宽幅(22 m)喷药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根据喷药机行驶速度来调节比例控制阀,通过改变回流口的开口度来改变喷药流量,实现变量喷药。该控制系统分5路控制所有喷头,每一路可单独控制开断,一路或几路断开的同时可打开相对应的回流口,使系统在不改变流量的情况下,其余喷头喷药量不变;多回流式的控制方法使系统压力更稳定,控制精度更高。同时设计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液位标定与喷药精度试验。液位标定试验中,对不同液位对应的药液容积进行了标定,其标定模型决定系数R2为0. 994;流量控制精度试验中,单个喷头的目标流量与实际流量相差不大,其相对误差不大于4. 1%;喷药量控制试验中,喷药流量可随速度变化而变化,但其设定喷药量与实际喷药量相差不大,相对误差在6%以内,实现了变量喷药,且控制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的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筛面土块破碎效果不佳而影响分离效率和收获品质等问题,结合北方马铃薯主产区收获模式和常用杆条式分离装置,设计了一款马铃薯收获机扰动分离装置。在阐述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结合马铃薯的碰撞特性和土块的破碎过程分析,得到影响薯块损伤和土块破碎的主要因素为扰动深度、偏心轮转速和偏心距;通过EDEM-RecurDyn耦合构建仿真模型,单因素试验得到扰动杆数量最优为4,以扰动深度、偏心轮转速和偏心距为试验因素,以马铃薯碰撞力和土块破碎率为评价指标,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仿真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利用响应面分析了各交互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际工况确定影响因素最佳取值。验证试验表明:当收获机分离筛运行速度为0.7m/s、扰动深度为51.5mm、偏心轮转速通过调速器设为2.3r/s、偏心距为31mm时,土块破碎率为60.7%,电子马铃薯采集的碰撞加速度峰值平均值为790.66m/s2,小于马铃薯临界损伤阈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马铃薯出仓设备研究较少,且存在作业效率低、成本高及需要大量人工辅助作业等问题,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较低。为此,设计了一款高效的智能马铃薯出仓机。该机可前后伸缩和左右转动,作业半径可在6~10m之间进行调整,作业适应性强;其收集铲贴近地面,降低了马铃薯在出仓时的伤薯率;同时,采用行程限位开关进行伸缩位置控制,利用液压推杆实现拖车架前后端高低的变化,并通过上料量对后级输送带速度进行自动控制,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对样机进行出仓试验,结果表明:该马铃薯出仓机具有出仓效率高、伤薯率低,以及机器故障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株距调整麻烦、土壤状况对播种精度影响较大及振幅调整不便等问题,研制了一种马铃薯智能精密播种系统。该精密播种系统采用液压马达驱动播种单元,实现播种株距的无极调整,提高了马铃薯播种机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该系统通过检测实际株距与设定株距的差值,自动修正薯种输送带的运行速度,确保实际株距始终保持在设定株距范围内;通过检测模块采集播种过程的漏种情况,自动调整输送带的振动幅度,减小重种、漏种率,提高播种精度;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设定播种参数,实现播种状态的可视性。本研究对提高马铃薯播种机的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更好地适用于马铃薯的大规模种植和服务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