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14篇
农学   131篇
基础科学   292篇
  131篇
综合类   791篇
农作物   93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412篇
园艺   171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提升驴冻精利用率并探究适用于规模化驴养殖场的冻精输精技术,本实验对253头3~7岁健康适繁德州母驴的354个情期开展促排卵和冻精输精试验。选取卵泡直径≥30 mm的发情母驴51头,随机分为2组,其中31头肌肉注射GnRH药物0.8 mL,当天记为第0天(D010:00);另外20头为对照组,肌肉注射0.8 mL生理盐水,统计排卵率。经促排处理并采用同一输精方法的自然发情母驴归为同一试验组。输精实验中,在驴群集中排卵发生前的4 h(D116:00)、2 h(D118:00)、0 h(D120:00)分别对母驴群开展不同输精剂量的单次输精试验(10、5、2支/头);将在D120:00的单次输精改为在D120:00和D204:00各进行1次输精,分组记为5+5支组(31头)、2+2支组(32头)、1+1支组(21头)。结果发现:发情母驴肌肉注射GnRH药物后34~48 h集中排卵,排卵率(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55.00%);单次输精试验中母驴的情期受孕率在9.52%~29.41%,且不同时间点、不同输精支数组受孕率差异不显著;母驴集中排卵区间内进行2次定时输精试验发现,5+5支组、2+2支组、1+1支组情期受孕率分别为35.48%、31.25%、19.05%(P>0.05),5+5支组的情期受孕率(35.48%)显著高于D120:00单次2支组(14.71%)。使用2次定时输精可以在提高冻精利用率的基础上获得较为理想的情期受孕率。  相似文献   
52.
高职农牧院校以培养职业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其实验室作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但是高职农牧院校实验室在动物医疗废弃物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就目前高职农牧院校在动物医疗废弃物处置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加强高职农牧院校动物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对策,确实有效地做好农牧院校动物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冬虫夏草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以青海省7个地区冬虫夏草生长地土壤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酸溶法、1 mol·L-1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扩散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样本的养分与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XH(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土壤各指标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C∶N的范围是18.24~32.79,C∶P是155.53~562.78,N∶P是4.85~24.00,C∶K是4.51~11.52,K∶N是2.55~7.17,K∶P是31.44~81.86;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C∶P与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本研究发现采挖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的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性影响,为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人工采挖和自然坡度对冬虫夏草数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挖强度 S1 (2 人/hm2 )、S2 (4 人/hm2 )和 S3 (6 人/hm2 )和产区自然坡度(G1,7°;G2,17°;G3,25°)下冬虫夏草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进行调查,分析采挖强度和产区坡度对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量的影响。【结果】采挖强度和坡度与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 05);采挖强度和幼虫数量相关度高(r 2 =-0. 45,r 2 =-0. 58),坡度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相关度高(r 2 =-0. 74,r 2 =-0. 78),采挖强度和坡度互作对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影响不显著(P>0. 05)。不同采挖强度下,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为 CK=S1>S2>S3( P<0. 05);不同坡度下,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为 CK=G1>G2> G3( P<0. 05);且在各个采挖强度下,随坡度的增加,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 (P<0. 05)。 此外 ,冬虫夏草采挖数量显著地受蝙蝠蛾幼虫数量的影响且呈正相关(P<0. 05)。 【结论】 S1采挖强度、G1小坡度适合幼虫数量的增长和冬虫夏草的采挖数量,且不影响翌年冬虫夏草的产量。然而,采挖活动有可能对草地的土壤、幼虫喜食性牧草、冬虫夏草真菌孢子的弹射等产生综合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蝠蛾寄主幼虫的存活状态,冬虫夏草菌孢子的弹射量也会影响冬虫夏草的形成。  相似文献   
55.
沙棘木蠹蛾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室外变温和室内恒温 2种不同的方法对沙棘木蠹蛾蛹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变温条件下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5.4 81°C,有效积温为 2 0 2 .356± 13.0 57日度 ;恒温条件下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2 .0 55°C,有效积温为 2 95.2 0 3± 4 .0 94日度。蛹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2 1°C  相似文献   
56.
本文为离网型风力发电机虚拟仪器性能测试原理的研究,利用相应的软件LabVIEW及相关配套硬件设备,设计了风力机基本性能参数的测试系统。在考虑到强电、弱电信号传输分开,内部供电电源与信号线路隔离以及信号屏蔽等问题,设计出了测试机箱方案。通过在实验室实验,测得了风力发电机的转速与风力发电机功率的数据,从而做出了一条转速与功率的关系曲线,为评估和改进风力发电机的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三轮农用运输车已成为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但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和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行驶中较易出现翻车事故,须谨慎操作、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58.
青贮饲料是喂养牛、羊等大牲畜的理想饲料。玉米秸秆揉丝包膜机械化技术是一项将玉米秸秆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揉丝软化、打捆压实、包膜贮存的一种新的青贮技术形式,经处理后的秸秆柔软、适口性好、采食率高、便于贮运,是秸秆综合利用、畜牧饲草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化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持,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由此可见,水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衡水历史上洪水泛滥成灾,大禹治水曾贯穿南北,"至于衡漳",既现在的衡水。然而,人类进入20世纪,衡水在洪涝灾害大大减少的同时,却又出奇地出现了缺水现象。  相似文献   
60.
黄雅凤  王月勇  陈岩  朱芳  王涛 《河南农业》2023,(4):21-22+25
<正>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检测是一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维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手段。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分析研判,对进一步制订科学、合理的检测计划,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检测时间、对象、参数和关键要素等方面对安阳市2021年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