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8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21.
本文利用现代育种学、数量遗传学、细胞遗传学、普通畜牧学和家畜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淮南猪的繁殖、生长发育、育肥与胴体、营养需要、肉质、生理常值、经济性状的遗传特性、染色体、杂种优势利用、生活行为等种质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主要经济性状制订了综合选择指数,为淮南猪的保种、选育及进一步的研究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2.
生物菌剂联合复合肥在大蒜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多年重茬种植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大蒜主产区土壤质量、鳞茎产量及品质下降的问题不断加重.该研究设置单用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联合复合肥及单用复合肥等3个处理,分别在大蒜鳞茎膨大前期和大蒜鳞茎膨大期施用,以不施肥浇水为对照,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蒜生长、鳞茎及蒜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相比对照,对大蒜的生长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微生物菌剂联合复合肥的处理效果最佳,在生长指标上,其相比于对照,除最大片叶宽增加10.84%,其他指标均增加15%以上;蒜薹产量增加22.95%,大蒜鳞茎产量增加24.97%.试验结果初步明确了微生物菌剂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蒜农提供了适宜的施肥方案,也为解决大蒜重茬种植的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3.
马铃薯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是“分解 -综合育种”方案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染色体加倍技术已由秋水仙素加倍法、组织培养加倍法发展到细胞融合加倍法。本文简述了各种染色体加倍方法及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经阴道超声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4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超声图像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8.3%(38/43)。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内见多个细小无回声,内呈蜂窝样改变,与肌层分界尚清晰,未见或仅见少许血流信号,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5.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对峨眉山种子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峨眉山种子植物共2 876种,含物种数大于10的科70个,物种数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变化格局,在海拔1 100~1 900 m范围内达到最大,为1 260种。各植被带内不同生活型植物占该带总物种数比例随海拔高度增加呈不同变化趋势,乔木、藤本植物为单峰分布,在海拔1 100~1 900 m最高,分别为27.9%和6.9%;草本植物先减少后增加,灌木则随海拔增高呈递减趋势。自然植被垂直带是各自然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种子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对了解该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提高甘草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及分裂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昕  余斌  陈晓燕  王清 《草地学报》2011,19(2):294-298
为探讨影响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原生质体游离的因素,提高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和分裂频率,试验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不同浓度组合的酶解液,在3种酶解方式下对甘草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进行了原生质体游离。结果表明:苗龄11 d的甘草叶片、下胚轴及继代5次的愈伤组织是原生质体游离的良好材料,三者均在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和2.0%纤维素酶+0.25%离析酶+0.5%果胶酶的酶解液中原生质体游离频率最高,其产量和活力分别为1.25×105~1.26×105个·g-1,65.7%~70.5%;1.43×105~1.44×105个·g-1,69.5%~72.8%;1.10×105~1.16×105个·g-1,61.9%~69.4%;纵向切割的下胚轴平均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高于叶片和愈伤组织,分别为1.19×105个·g-1,65.2%。此外,在40 r·min-1摇床上处理7 h的酶解混合物中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而先静置后缓慢震荡(40 r·min-1)的酶解方式可得到最佳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将原生质体密度调整到1×105个·g-1并培养于KM8P培养基中,能获得最高频率的原生质体分裂频率(2.34%)。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甘草原生质体游离及分裂体系。  相似文献   
127.
养殖场小型太阳能沼气工程的增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养殖场小型太阳能沼气工程,并对其利用太阳能给沼气池增温和产气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太阳能闷热池可将料液温度预热至10℃左右,接近沼气池内部发酵料液温度;料液人池后,在日光温室和太阳能热水设施共同作用下,提升至13.7℃,高出对照池4.05℃;料液温度的变异系数(0.86%),小于对照池(2.02%);日均产...  相似文献   
128.
水肥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效应对青贮玉米产量、发酵品质、营养价值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肥料和灌溉水更有效的综合利用途径。【方法】以青贮专用型玉米中北410为试验材料,设水、氮二因素:氮肥(尿素)施用量分别设0、75、225和300 kg•hm-2 4个水平,灌水量分别设0、1 839.96、2 069.96和2 299.95 m3•hm-2 4个水平,测定各水肥处理组的田间产量,原料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氨态氮(NH3-N)、缓冲能(BC)含量,原料和青贮料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CA)、粗脂肪(E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的含量。【结果】灌水2 069.96 m3•hm-2、施氮肥225 kg•hm-2处理组的玉米产量最高,达到87 229.87 kg•hm-2,产量增幅为36.67%;施氮肥225 kg•hm-2处理组(W0N2、W1N2、W2N2和W3N2)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各自同灌溉水平处理组(P<0.05),较不灌水不施肥处理组(control check,CK)提高11.96%、15.03%、12.58%和15.64%;青贮消耗了原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降低了原料的洗涤纤维含量,提高了青贮饲料的消化率。灌水2 069.96 m3•hm-2、氮肥的施用量为225 kg•hm-2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分别为53.61%DM和28.39%DM。【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灌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在节水灌溉的同时,施以合理的氮肥量,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灌水2 069.96 m3•hm-2,施氮肥225 kg•hm-2处理组的玉米产量和玉米青贮时的乳酸含量高,营养品质好,为理想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29.
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采用集对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地区2006-2013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时间序列上,2006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市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随时间演进,市际间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均呈现缩小的趋势.2)空间格局上,京津冀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呈现出由低水平不均衡格局向高水平均衡格局演进的趋势;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随时间演变,外围地区与中心基本公共服务梯度差异逐渐缩小;全局趋势上呈现出明显的自东北向西南衰减的梯度格局特征,与京津冀经济空间格局基本吻合.3)区域经济基础、城镇化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政策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对于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0.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方式对大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大白菜的采后保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白菜为试材,将其置入0℃冷库(0.03 mm PE袋包装)和传统窖中,在100 d贮藏期间内测定大白菜中与叶绿素降解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冷库贮藏能够有效地延缓大白菜的水分损失,维持叶绿素含量,较好地抑制了参与叶绿素降解途径的相关酶活性,其中包括脱镁叶绿素酶(Pheophytinase,PPH)活性、叶绿素酶(Chlase)活性、脱镁螯合酶(Mg-dechelating)活性,而叶绿素过氧化物酶(chlorophyll-peroxidase,Chl-POX)被证实不是参与大白菜叶绿素降解的关键酶;除此之外,还较好地维持了大白菜叶绿体的完整性及其数量。[结论]0℃冷库贮藏结合0.03mm PE包装可有效抑制大白菜叶绿素的降解,对其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