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芬兰虹鳟肌肉(M)、心(H)、肝(L)、肾(K)、眼(E)等5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苹果酸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各种酶的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酯酶外,其他5种同工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同工酶表型种群遗传学研究发现,6种同工酶共记录15个基因座位,多态座位比例(P=40%)略高,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较大,表明芬兰虹鳟种群遗传多样性偏高。  相似文献   
62.
基于约束最大似然法对虹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以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5个品系虹鳟为材料,建立300家系,养殖到2龄时,对约5000尾鱼的生长数据,采用单性状约束最大似然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REML)对其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体重的遗传力为范围为0.20~0.45、体长的遗传力范围为0.17~0.43、肥满度的遗传力范围为0.47~0.65。其中肥满度的遗传性能稍高于体重和全长的遗传性能。另外,从性状的表型相关来看,体重和体长之间存在较大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3.
采用反证法对从日本引进的白化体虹鳟Oncorhyncus mykiss的体色、眼球色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了试验一:白化体虹鳟与野生型虹鳟正、反交试验(正交白化体虹鳟♀×野生型♂,反交白化体虹鳟♂×野生型♀),同时进行了这两种亲本的自交等4个组合。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试验二:正交F1和反交F1自交,白化体虹鳟自交组与正、反交F1测交以及野生型虹鳟自交组与正、反交F1自交、测交等20个组合,对各个交配组合的后代的两对性状的表现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控制黄体色的基因对野生体色基因为显性,控制红眼球色的基因对野生眼球色基因为隐性,证实了引自日本的白化体虹鳟的体色基因型属于显性纯合,而眼球色基因型为隐性纯合;白化体虹鳟的体色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如果考虑了等位基因的异位上位效应,根据白化体虹鳟与野生型虹鳟正、反交F1及其自交的F2眼球色的表现型比率,说明白化体虹鳟眼球色的遗传方式也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64.
黑龙江省的春天应该是全国各地来的最晚的,每年4月中下旬,被冰封、雪藏的黑龙江开始解冻,江面上漂浮着密集的冰排,此时整个流域也迎来期盼已久的明水期. 每年开江前,随着水温升高,大江深处"猫冬"的乌苏里白鲑陆续离开自己的"家",成群结队地向黑龙江下游水温更低和食物丰沛的河口或近海集结、迁徙、育肥,抵达我们的邻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65.
花羔红点鲑和白斑红点鲑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 malma)和白斑红点鲑(S.leucomaenis)的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花羔红点鲑肌肉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白斑红点鲑(P<0.05),而其灰分含量值则低于白斑红点鲑,但其差异并不显著(P>0.05);(2)花羔红点鲑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  相似文献   
66.
虹鳟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是虹鳟养殖业的重要技术环节,本次试验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进行,2008年1月,选择800尾3龄虹鳟(雌性雄性比为3:1)分成2组,一组(A组,9300尾,6100尾)投喂汉业人工配合商品鱼饲料,另一组(B,早300尾,古100尾)投喂自行配制的人工配合亲鱼饲料。培育到12月中旬,A组雄性成熟90尾(成熟率90%),雌性成熟72尾(成熟率24%),生产受精卵18万粒;B组雄性全部成熟(成熟率100%),雌性成熟200尾(成熟率66.7%),生产受精卵50万粒。同时在2组内进行了于法和湿法授精的比较试验,湿法授精比干法授精的受精率提高了5%。由于虹鳟自身的品质和对生活环境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它绿色、营养食品的地位,因此,在世界优质水产品养殖中,虹鳟的养殖是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目前世界产量已经达到40万吨。我国虹鳟养殖始于1959年,现有养殖水面逾2000亩,大小养殖场700多处,几乎每个大陆省份都有鲑鳟鱼养殖场,年生产能力可达3万吨,但实际产量只有0.6万吨,仅占全球鲑鳟鱼产量的0.05%,商品鱼的市场价格平均20元钯。我国鲑鳟鱼年实际消费约1万吨,空缺的0.4万吨则依靠进口。进口粗加工产品的市场价格40元/kg,深加工的产品市场价格125/kg。生产能力和市场价格上的差异,有历史、生产方式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缺乏健康养殖意识,没有建立优良繁育体系,只进行作坊式经营,不注重亲鱼培育,没有严格执行人工繁殖技术的操作规程,造成生产成本过高,苗种生产性能和成活率低下。本项试验在国家支撑计划子专题“虹鳟优良品系选育技术研究”的支持下进行,旨在提高人们对亲鱼培育及其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规程的重视。  相似文献   
67.
野生亚东鲑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褐鳟(Salmo trutta)日本品系和亚东鲑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上述两个群体8个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基因多态性,综合分析日本品系和亚东鲑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来源。结果表明,褐鳟日本品系等位基因数为2~10个,亚东鲑群体为4~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1304和3.8988;观测杂合度范围分别为0.3404~0.7128和0.1020~0.8776,其中褐鳟日本品系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612,亚东鲑群体为0.5510,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671~0.7794和0.5216~0.7932;褐鳟日本品系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80~0.7440,平均为0.5964,而亚东群体PIC为0.4660~0.8370,平均为0.5926。研究分析褐鳟、亚东鲑线粒体D-loop基因序列和欧洲褐鳟已知五个地理居群D-loop基因序列,日本品系褐鳟和亚东鲑与欧洲大西洋居群褐鳟聚在一支,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8.
鲑鳟鱼类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现代数量遗传学理论指导育种实践的水产动物之一,在近50年育种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育种策略、选择方法,为其他水产动物的遗传选育提供借鉴。育种者为满足消费市场和养殖者对鱼肉品质、鱼体规格、高抗病力、高饲料转化率等需求,利用多种育种策略和选择方法来开发相应的养殖品种和品系。本文从育种策略、选择方法等概括介绍目前我国鲑鳟鱼遗传育种领域的主要支撑技术,以期为其他水产动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虹鳟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呈椭球形,主要结构是细胞核,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较深的植入窝,凹入细胞核的1/3,核中染色质致密,有不规则的网络状间隙,植入窝中有袖套和中心粒复合体。中心粒复合体主要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构成,二者垂直分布,前者为典型的9组三联微管结构,后者向下延伸形成轴丝。袖套与细胞核后端相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轴丝为许多囊泡包围,质膜向外突出两个侧鳍,侧鳍上下对称,但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70.
Cyp19a1b、Cyp11a1、Cyp11b2、Cyp17a1、Hsd3b1等细胞色素相关基因能够调节硬骨鱼类性类固醇的合成,对性腺发育和性别决定产生影响。本研究以全雌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研究对象,正常雌性二倍体虹鳟为对照,选取31~68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时间段的虹鳟仔鱼脑组织,采用q RT-PCR和酶联免疫的方法研究以上几种基因的表达状况和脑芳香化酶的活性变化,以期探明导致三倍体雌性虹鳟性腺发育异常的关键原因。q RTPCR结果显示,二倍体中Cyp19a1b在30~50 dpf时表达量上调并且维持在较稳定水平,但50~56 dpf时表达量逐渐下调,之后56~68 dpf表达量持续上调;三倍体中Cyp19a1b表达量在30~35 dpf开始上调,35~47 dpf逐渐下调,47~55 dpf开始第二次上调,之后维持在较稳定水平直至68 dpf,但三倍体Cyp19a1b的表达量显著(P0.05)低于同期二倍体的。二倍体Cyp11a1表达量在34 dpf出现峰值,三倍体Cyp11a1在38 dpf时出现峰值。二倍体Hsd3b1表达量在33~42 dpf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38 dpf时出现高峰;三倍体Hsd3b1表达量在47~59 dpf时较高,在49 dpf出现高峰。二倍体中Cyp11b2在37 dpf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调;三倍体在40 dpf出现峰值,之后逐渐下调,但三倍体Cyp11b2表达量显著低于同期二倍体。二倍体Cyp17a1的表达量在35~46 dpf时逐渐上升,在45 dpf时达到高峰之后直至69 dpf逐渐下降,并且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上;但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同一时期三倍体Cyp17a1的表达量。酶联免疫结果显示,在40 dpf时二者的脑芳香化酶活性到达高峰,但在40~60 dpf时期,二倍体虹鳟脑芳香化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三倍体虹鳟,尤其在45~50 dpf时,该酶活性分别较三倍体的高1.15倍和1.12倍。以上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早期性腺发育迟缓的原因之一是Cyp19a1b、Cyp11a1、Cyp11b2、Cyp17a1、Hsd3b1等基因的表达晚于二倍体,且表达量低于二倍体,造成雌二醇不能正常合成,最终导致性腺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