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0篇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烨军 《茶业通报》2013,(3):101-103
自2009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各茶叶主产市、县相继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明确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加大支持力度,实施茶产业振兴工程,形成了全省上下推进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全省12个市58个县(区)产茶,茶农500多万,从事茶产业生产经营超过100万人。一批支撑全省发展的产茶县(市、区)和企业迅速发展,谢裕大、汪满田等近lO个企业相继进人中国茶企百强行列,茶叶收入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我省茶园多数在边远山区,无论立地条件还是生产管理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新形势下如何保持水肥、改良土壤、营造小气候,保障茶鲜叶产量、品质与卫生质量安全,建成山地高效生态茶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茶叶加工原料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几种防冻剂在茶树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研究了通微、柳州、标典三种防冻剂对茶树抗寒能力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选用合适的防冻剂,能增强茶树抗寒能力;②防冻剂对茶树生长势、茶叶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③因地制宜,正确施用防冻剂;④综合防冻剂对茶树的抗冻效果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三种防冻剂当中以标典最好。  相似文献   
33.
茶树腋芽离体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降低茶树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以‘凫早2号’当年生未木质化的春季健壮新梢为材料,带茎段和叶柄的单个腋芽为外植体,接种前用2.0 g/L PVP溶液浸泡1 h,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起始培养温度和时间对外植体的褐化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腋芽在1/4MS+BA 2.0 mg/L+IBA 0.1 mg/L+蔗糖20g/L+琼脂7.5 g/L培养基中,10℃下避光培养48 h褐变率最低,仅为5.6%;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类型2个因素对降低腋芽褐化没有显著影响,温度对降低腋芽褐化有显著影响;温度因素外植体对褐化影响最大,培养基次之,培养时间最小,说明低起始培养温度是降低外植体褐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以松萝茶产区休宁境内同一实生原种鲜叶为原料,参照松萝茶连续化制作工艺,研究不同乡镇群体种鲜叶原料对松萝茶的原料适制性。感官审评与品质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里仁、琅斯、璜尖、培源、松萝山等5地鲜叶原料制成的茶样基本符合松萝茶紧卷匀壮、色泽绿润的外形特征,但在内质上优劣不一。原料适制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璜尖、松萝山、里仁、琅斯、培源。其中,璜尖、松萝山、里仁、琅斯原料制成的松萝茶品质相差甚微,而培源原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5.
为推动黄山毛峰茶产地规划和品质提升,运用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等方法分析了富堨镇、唐里乡、洽舍乡和富溪乡等地的‘黄山大叶种’以及自‘黄山大叶种’中选育的‘漕溪一号’、‘漕溪二号’、‘漕溪三号’和‘漕溪四号’等新品系的黄山毛峰茶适制性。结果显示:4个产地中,黄山毛峰茶适制性最高的品种是富堨镇‘黄山大叶种’;新品系中,黄山毛峰茶适制性较高的依次为‘漕溪三号’、‘漕溪四号’;富堨镇‘黄山大叶种’的综合品质优于‘漕溪三号’和‘漕溪四号’。此外,相关性分析得出,咖啡碱、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与相应的审评得分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游离氨基酸和水溶性糖含量与滋味得分分别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6.
目前含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的有机肥料在酸性茶园土壤中的生物活性不高,难以起到有效的促生作用,达到部分替代和减少化肥使用量的目的。本实验分离得到1株耐酸铝芽孢杆菌,命名为QM7。试验发现菌株促生能力受到铝离子浓度的影响,在无铝条件下菌株生长素(IAA)的分泌量为85.6 mg·L~(-1),当铝离子浓度为1 mmol·L~(-1)时IAA分泌量为36.8 mg·L~(-1);盆栽结果表明,在6周内菌株可以增加茶苗根系表面积56.8%,根尖数27.3%;蛋白电泳分析发现高浓度的铝胁迫会导致菌株胞内64种与转录、翻译和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差异,使得菌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7.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具有繁殖系数大 ,方法简便 ,扦插后发根成苗快等优点。用扦插苗发展的茶园 ,整齐一致 ,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提高茶叶品质。近 2 0年来 ,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 ,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为茶树扦插育苗技术进一步提高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将扦插育苗技术各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对扦插用穗的研究自 1955年福建安溪农民的短穗扦插技术问世以来迅速得到总结和推广 ,现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产茶区运用最广泛的繁殖茶树种苗的方法 ,与此相关的一些研究也相继发表 ,董丽…  相似文献   
38.
皖南茶园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与土壤pH和植茶年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采集皖南3个典型茶园土壤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植茶年限下茶园土壤pH和活性铝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形态主要有交换态铝Al3+、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胶体态铝A(lOH)03和腐植酸铝Al-HA,总体上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Al-HA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Al3+呈稳步上升趋势,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呈缓慢下降。0~20cm层土壤pH值与Al3+、植茶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0.819、-0.952,P<0.01),与A(lOH)2+A(lOH)+2呈显著正相关(0.658,P<0.05),与Al-HA呈极显著正相关(0.929,P<0.01),20~40cm层土壤pH与各形态活性铝及植茶年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Al-pH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在0.281~0.659之间,都明显偏离了三水铝石模型,而方程的决定系数都在0.90以上,表明茶园土壤中Al3+活度对土壤pH的影响还是很显著的。与自然土相比,植茶促进交换态铝在茶园土壤中的累积,土壤种茶后趋于酸化,种茶时间越长酸化越严重,而茶园土壤pH与土壤活性铝总量是呈负相关的。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为茶树打顶技术推广应用和提高春季名优茶产量和效益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比较不修剪、春茶后轻修剪和深修剪茶树初冬与早春打顶的效果.[结果]与相同修剪深度的未打顶茶树相比,初冬打顶使茶树冬季抗冻性增强;初冬和早春打顶均使春茶鲜叶的芽叶长度和重量增加,不修剪和轻修剪茶树增产;鲜叶生化性状中酚氨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早春打顶、初冬打顶、未打顶.[结论]绿茶生产茶园宜选择初冬打顶,红茶生产茶园可选择早春打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