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激光腔内吸收光谱技术 (ICLAS)被发现以来 ,已被广泛应用于探测气体、液体、火焰以及等离子体中原子和分子的极弱吸收 .其中的一个主要应用是研究分子高振动态的高分辨光谱 .主要特征是灵敏度极高 ,可检测出少量分子微弱的光谱吸收 ,同时又可以对样品的吸收系数进行直接测量 .ICLAS的工作原理是把吸收样品放入一个连续多模的宽带激光腔内时 ,由于与频率有关的样品的吸收 ,使得一些模式的损耗增大 ,模式的强度降低 ,从而得到了以宽带激光的发射光谱为基线的吸收线 .通过解关于光子数和增益介质上态能级布局数的速率方程组 ,可以得到在激…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下游刚毛柽柳对午间强光防御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下游生长的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为材料,研究了在自然光强和遮光处理下PSⅡ主要荧光参数和活性氧与保护酶含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随日间光强的增加,刚毛柽柳同化枝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逐渐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升高,黄昏时Fv/Fm回升,Fo和Fm基本保持不变。遮光50%处理后,Fv/Fm,Fo和Fm均比自然光下的高,而NPQ比自然光下的低。刚毛柽柳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Car/Chl)均在午后光照时值最大,并明显高于遮光处理。加入叶黄素循环抑制剂DTT后,刚毛柽柳的Fo值增高,而Fm,Fv/Fm,NPQ值均下降。说明刚毛柽柳在午间光强时发生了光抑制,通过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能力增强,对PSⅡ反应中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刚毛柽柳同化枝中超氧自由基(O2-.)的含量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加,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在一天中变化不大,遮光处理后两者含量均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强光下也明显提高且高于遮光处理,说明强光下,刚毛柽柳体内SOD和CAT对过剩光能所引起的活性氧起到了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燕凌  廖康  刘君  王丽 《果树学报》2006,23(3):375-378
通过越冬前的低温锻炼,全球红、巨峰、里扎马特3个鲜食葡萄品种枝条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增加,低温锻炼中期积累最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SOD活性的提高主要在低温锻炼的前、中期,且上升平缓,POD活性的提高主要在前期,中后期不再提高;质膜相对透性在前中期变化不大,后期明显上升。从品种来看,经低温锻炼后,全球红枝条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SOD、POD活性均相对较高,巨峰次之,里扎马特较低。从时间进程来看,在低温锻炼诱导葡萄抗寒性过程中,POD活性提高在前,游离脯氨酸积累在后,之后是质膜相对透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野生樱桃李枝条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对7种不同类型的野生樱桃李休眠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出率进行了测定,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野生樱桃李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野生樱桃李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幅度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S"形曲线增长;野生樱桃李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5.33~-30.25℃;不同类型间的抗寒性不同,主要集中在-28℃左右;而对照中国李寺田实生的LT50在-35℃左右,比野生樱桃李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