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以吨谷1号和龙谷3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处理(N1:108 kg·hm~(-2)、N2:144 kg·hm~(-2)、N3:180 kg·hm~(-2)、N4:216 kg·hm~(-2)、N5:252 kg·hm~(-2))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调减氮肥施用量的N2处理,可以维持谷子灌浆期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吨谷1号和龙谷31成熟期的生物量分别为14 777和15 953 kg·hm~(~(-2));提高谷子的收获指数和群体产量,与N3处理相比,吨谷1号N2处理的产量增加7.2%;龙谷1号N2处理的千粒重、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N4和N5,适当调减施氮量可以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2.
钙对NaCl 胁迫下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钙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Ca2 (4 mmol/L)供应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降低细胞膜透性,提高玉米叶片和根系中的SOD和POD活性,随着Ca2 浓度增加根系中CAT活性增加,叶片CAT活性有所下降。增加Ca2 浓度,根系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先升高(2~4 mmol/L)后降低(6mmol/L)趋势,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Ca2 浓度增加而降低。表明适量的Ca2 供应可提高玉米幼苗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3.
采用水培法研究外源硅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适量的增加硅供应能增加叶片和根系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其中根系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叶片;同时能增加玉米幼苗各器官K+的含量,降低不同部位Na+含量,维持玉米幼苗体内的离子平衡。研究表明,硅参与盐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中的运输和分配,适宜浓度的硅能提高玉米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4.
硅对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法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硅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硅(1mmol/L)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降低细胞膜透性,提高玉米叶片和根系中的SOD、CAT和POD活性。叶片中SOD、CAT、POD活性均以Na2SiO3浓度为1mmol/L时活性最强;根系中三种酶活性以Na2SiO3浓度为2mmol/L时最强,表明硅对叶片和根系中的酶活性调控并非完全同步,也可能是硅在叶片和根系中作用途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5.
用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处理玉米幼苗,研究其生长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盐均对玉米幼苗造成伤害。NaCl处理下的玉米幼苗酶活性要高于Na2SO4处理,并且NaCl处理下的玉米幼苗生长受抑制较大,说明NaCl对玉米幼苗的伤害要大于Na2SO4。  相似文献   
146.
肥密组合对寒地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玉米高产措施,以郑单958为材料,选取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试验因素设计5个水平,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料和密度组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各单因子对籽粒产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变化,影响顺序为施氮密度施钾施磷,且单位水平施入量引起边际产量的减少量为施磷密度施钾施氮;氮肥与磷肥之间的配合对产量的增加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要获得≥12231.97 kg·hm~(-2)的产量,氮肥、磷肥、钾肥及种植密度的最优组合取值范围为:氮肥246.24~279.59 kg·hm~(-2),磷肥133.77~151.52 kg·hm~(-2),钾肥82.85~97.16 kg·hm~(-2),种植密度79 676~85 324株·hm~(-2)。  相似文献   
147.
采用膜下滴灌的栽培模式,研究同一氮肥运筹对玉米不同叶龄时期的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叶龄指数为30%和45%分次等量追施氮肥处理时,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且可实现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及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为15 785.79 kg·hm~(-2)、429.14 g·株-1、14 762.75 kg·hm~(-2)、89.29%。  相似文献   
148.
[目的]研究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及氮磷钾锌吸收与分配的影响。[方法]以四单19和牡丹9两种不同基因型玉米为材料,以EDTA-Zn为锌肥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及氮磷钾锌吸收与分配的影响。氮、磷、钾测定:植物样品采用H2SO4-H2O2消煮方法处理。采用瑞士产B CHI凯氏定氮系统测定全氮含量;磷含量测定采用钒钼黄比色法;采用日立Z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钾含量;锌含量测定:首先用HNO3-HClO4(4:1)混合液法消煮,再用日立Z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适量供锌可以提高玉米的穗粒数;在低锌处理下(Zn0、Zn1)各器官锌含量相差较小,随着施锌水平的提高,锌在叶片、茎秆、叶鞘中含量迅速增加,而在籽粒和苞叶中增加幅度较小;玉米吸收的多余的锌主要集中在下部器官,以减轻过量的锌对植株造成的伤害。不同的供锌水平对低锌不敏感品种牡丹9氮、磷、钾的吸收与转运影响较小;相对而言,低锌敏感品种四单19氮、磷、钾的吸收与转运更易受到外界供锌量的影响。[结论]适量供锌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对氮、钾的利用率,降低磷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9.
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及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对锌敏感性差异,以玉米杂交品种天农九(TN9)和信玉9(XY9)为材料,研究不同Zn浓度(0.00、0.01、0.1、1.0、10.0、100μmol·L-1)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最适生长锌浓度为0.1~1μmol·L-1,低锌(0~0.01μmol·L-1)和高锌(10~100μmol·L-1)条件均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其中XY9在低锌及高锌胁迫下光合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降幅显著,从而导致其植株长势和干物质积累等对锌浓度的动态响应更为强烈,而TN9则对低锌及高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随着锌处理浓度的不断升高,玉米植株中锌含量和积累量均逐渐升高,锌利用率则逐渐降低,其中XY9植株锌积累量低于TN9,而锌利用率则高于TN9;相比于不敏感型品种(TN9),敏感型品种(XY9)对锌的吸收、积累和利用受锌浓度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为植物锌高效利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