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9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试验以亚麻幼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利用抗除草剂Basta的目的基因和G USINT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亚麻转基因过程中植株再生及生根适宜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经试验得出:在附加少量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可达31.8%~40 .2%.经GUS基因检测在脱菌后3天亚麻下胚轴初步形成的愈伤组织的转化率可达72.2%;四周后的转化率为25%;再生植株的转化率为20%.在1/2Ms培养基中附加0.001mg/L NAA 可使再生植株的生根率达到87.4%.通过试验初步建立起了根瘤农杆菌介导法亚麻转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122.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亚14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03年3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原茎、长麻、全麻及种子产量分别为6283.5,930.6,1416.5和758.5kg/hm2,分别比黑亚7号(对照)增产10.6%,19.6%,18.6%和11.9%.长麻率18.4%,比对照高1.8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属于优质、高产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亚麻植株中植物激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经不同除草剂处理的亚麻植株中两种生长激素吲哚己酸(IAA)与赤霉素(GA3)的方法。以甲醇、乙腈和水为流动相,5分钟可将两种激素快速分离和定量测定,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4.
匈牙利的亚麻生产与加工业已有几千年历电。起初是由农户分散种植和加工,现在由布达佩斯亚麻生产集团统一组织领导生产,由农场集约化栽培。亚麻需要湿润的气候条件,所以多在多脑河畔种植。布达亚麻纺织集团是全国49个大高企业之一,它是亚麻种植到纺织品最后整理的完整生产体系,下设亚麻科学试验站,种植亚麻的  相似文献   
125.
本试验以亚麻幼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卡那霉素选择压力的试验.确定50mg/L为适宜的选择压力.同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利用EHA105菌株进行了亚麻转基因适宜培养基筛选试验.经试验认为MS培养基是亚麻转基因的适宜培养基.在附加IAA3.5mg/L、KT2mg/L、LH150mg/L的MS选择培养基上转化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77.4%.  相似文献   
126.
中国亚麻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亚麻分子育种理论和研究概况;针对中国亚麻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抗除草剂、抗真菌病害、抗环境胁迫、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讨论和展望了分子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指出知识产权、国家对亚麻的科研投入及其它阻碍了中国亚麻分子育种工作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亚麻育种工作者及相关产业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127.
1 引种目的纤维亚麻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纺纱锭数15万枚左右,年总产值10—15亿元,是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支柱型产业。黑龙江省亚麻育种已有50多年的历史,培育出了十几个新品种,使亚麻原茎产量比建国初期翻了一番。由于过去以原茎高产为主要目标,所以育成的品种多属于高大晚熟类型。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多湿造成亚麻倒伏严重,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二洼地、河套地种植亚麻的面积逐步增加,气候及种植区域的变化给品种的选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推动纤维亚麻产业的发展,适应“两高一优”…  相似文献   
128.
中大麻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工业大麻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14d,株高386cm,茎粗1.37cm,干皮厚0.23mm。雌雄异株。单株鲜茎重264g,单株茎重87.2g,单株干皮重17.57g,干皮产量2712kg/hm~2,鲜茎出麻率6.65%,干茎出麻率20.15%。抗逆性强,适应在长江流域、黄淮海流域以及北方各大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