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外源激素促控甜菜抽薹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外源激素促控甜菜抽薹试验,通过分析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和同工酶电泳,探讨甜菜当年抽薹和抽薹逆转的机理。结果表明,外源激素G-ABA有效促进二年生甜菜当年抽薹,在抽薹过程中,处理后12d淀粉酶活性升高,之后与当年抽薹品种淀粉酶活性下降的变化趋势相似;脱落酸(ABA)和马来酰肼(MH)能够逆转甜菜抽薹,在逆转抽薹处理后7d,淀粉酶活性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至处理后20d淀粉酶活性又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82.
利用烟粉虱繁育丽蚜小蜂中温度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昼夜恒温和变温对烟粉虱繁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恒温箱中设置17,20,23,26,29℃等5个恒温处理,在变温箱中设置以17,20,23,26,29℃为中心、振幅为10℃的5个变温处理,分别研究烟粉虱的繁育情况。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温度的提高,烟粉虱存活比率提高;同一日平均温度条件下,昼夜变温处理和昼夜恒温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变温处理有利于在偏低温度下抑制烟粉虱繁育,而在偏高温度条件下促进烟粉虱繁育。第二部分是在666 m2自控温室中通过大样本观察,统计得出了烟粉虱发育到1龄所需的积温为(258.8±16.6)℃,发育到3龄所需的积温为(441.2±21.2)℃;丽蚜小蜂寄生于3龄烟粉虱到出现褐蛹的积温为(363.4±34.1)℃。  相似文献   
83.
采用盆栽试验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S-ABA对甜研7号和双丰319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生育期来看,功能叶片的NR和叶片及块根的GS活性均表现为苗期至块根增长初期酶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后酶活性又逐渐降低,生育后期稍有回升;低浓度的S-ABA对NR和GS活性有促进作用,30 mg/kg的促进作用最强,当浓度达到40 mg/kg时对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其顺序为30 mg/kg>20 mg/kg>35 mg/kg>对照>40 mg/kg;S-ABA为35 mg/kg时块根产量最高,30 mg/kg时含糖率最高.  相似文献   
84.
夏玉米间作甘薯不同带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巴丘陵低山地区,改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为小麦、夏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是可行的。主要采取夏玉米免耕种植,甘薯垄作栽培。秋季夏玉米,甘薯带型以133cm,双行夏玉米间作双行甘薯较佳,可在生产上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85.
通过模拟盐碱土壤环境,在减施氮肥配合施加生物炭条件下,研究甜菜根际土壤酶活性、根际土壤氮素含量、根系活力、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变化,明确减氮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甜菜产量的影响,为今后盐碱土壤环境下种植甜菜、减少氮肥施用量提供依据。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盐碱胁迫全氮处理(CK)、盐碱胁迫施加占风干土壤质量3%生物炭(BC)全氮处理(BC+N180)和减氮10%(BC+N162)、20%(BC+N144)、30%(BC+N126)、40%(BC+N108)处理。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施加生物炭减氮条件下甜菜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和根系活力相较CK明显提高,其中土壤脲酶活性增加14.9%~33.0%;磷酸酶活性增加18.6%~54.7%;蔗糖转化酶活性增加16.5%~22.7%;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9.9%~12.2%;根系活力提高12.3%~24.1%。各处理中除减氮40%外,其他处理的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均显著高于CK,减氮10%和20%处理产糖量与全氮处理无明显差异。在本试验的条件下,施加占风干土壤质量3%的生物炭,可提高土壤酶活性、甜菜的产糖量,节约氮肥10%~20%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86.
甜菜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偶联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菜二倍体品种双丰八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的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甜菜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甜菜块根总氮含量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探讨氮素与NR及NiR之间的偶联关系。结果表明,在甜菜整个生育期间,NR、NiR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者偶联关系明显。块根总氮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与NRA、NiRA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与总氮含量曲线大致互补。  相似文献   
87.
外源喷施油菜素内酯对碱胁迫下甜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碱胁迫下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甜菜生长的影响,在甜菜苗期喷施0.05mg·L-1、0.1mg·L-1、0.15mg·L-1和0.2mg·L-1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分析植株生长特性、光合能力、内源激素、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变化,明确甜菜喷施的最佳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BR的处理的光合能力在整个生长期均大于碱处理,并在生长后期显著降低叶片ABA质量浓度,提高CTK和GA3的质量浓度,增加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其中质量浓度为0.15mg·L-1的油菜素内酯处理效果最明显,块根产量最接近CK,达到CK的66.3%,是Alk(碱处理)的157.5%。苗期喷施适宜质量浓度的BR可以缓解碱土对甜菜生长的胁迫,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强甜菜的光合作用,降低叶片ABA与其他激素的比例,提高甜菜的抗碱能力。  相似文献   
88.
不同施氮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安18和金玉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7种施氮模式(0、175 kg/hm~2、175 kg/hm~2+增效剂、175 kg/hm~2+生物肥、175 kg/hm~2+增效剂+生物肥、225 kg/hm~2、225 kg/hm~2+增效剂、275 kg/hm~2),对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进行测定,研究氮肥、氮肥增效剂和生物肥对玉米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玉米叶片光合速率,过量氮肥会产生抑制作用。施氮225 kg/hm~2+增效剂在整个生育期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NR和GS活性也高于其他处理,该施氮模式更好地协调光合作用和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氮肥的作用,能够增加百粒重和产量,平安18和金玉1号产量分别达13 116.94 kg/hm~2和13 585 kg/hm~2。  相似文献   
89.
以黑龙江省湿润区八五二农场种植的36个玉米品种为例,分别利用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分析玉米的穗长、秃尖长、穗行数等13个指标,利用熵值法赋予各指标不同权重,对玉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两种方法在评价能力上的优劣。结果表明,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均能公正科学地对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DTOPSIS法计算的Ci值差异性大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的Gi值差异性,表明DTOPSIS法更能区分玉米品种的优劣,是更为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优化基因工程菌的诱导表达条件,以提高抗呋喃它酮代谢物衍生物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法培养抗AMOZ衍生物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菌,分别研究不同宿主菌、培养基、初始pH、诱导时期、诱导时间和蛋白诱导表达剂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对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对其活性进行鉴定.[结果]以E.coli BL21(DE3)作为宿主菌,在以初始pH为7.0的SB液体培养基作为发酵培养基,将含有目的蛋白的基因工程菌培养至OD600为0.6时,用浓度为0.6 mmol/L的诱导表达剂IPTG诱导表达9 h的条件下,抗AMOZ衍生物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的表达量由最初的7.94%增加到了11.45%,总体增加了约3.51%,且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结论]成功提高了抗AMOZ衍生物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为后期大规模生产抗AMOZ衍生物单链抗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