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的实地调研以及在对游人所做的问卷调查资料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该公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游人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公园在今后的改造过程中能充分考虑游人行为特点,使公园绿地建设更加符合游人行为特点和需求,并充满个性,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多刺裸腹溞摄食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角类常见种类不多,但数量很大,是仔鱼和很多水生经济动物幼体的优良天然饵料。枝角类干物质含粗蛋白70%以上,是很有开发价值的蛋白源。多刺裸腹(Moinamacrocopa)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人工培养易达到很高的丰度,大规模培养产量(湿重)可达10kg/m3以上[...  相似文献   
43.
44.
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物料添加对于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同自然条件和农艺措施下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系统性影响尚不明确。研究搜集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并建立了有机物料投入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数据库。运用整合(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有机物料投入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综合效应,进而量化分析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可以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41.9%。不同区域、土壤质地、土壤pH、初始有机碳含量、碳投入量、有机物料类型、施用有机物料时间和种植制度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华北地区有机碳的增加率最大(58.3%),且显著高于东北地区(31.5%)和西北地区(32.1%);黏土(48.2%)和壤土(41.7%)有机碳增加率均显著高于砂土(25.0%);碱性土壤(50.9%)有机碳增加率显著高于酸性土壤(29.4%);土壤初始有机碳含量<6 g/kg的土壤有机碳增加率(90.3%)显著高于土壤初始有机碳含量6~12和>12 g/kg的土壤有机碳增加率(37.5%和38.2%);累计碳投入量>100 Mg/hm2时土壤有机碳增加率(87.8%)显著大于累计碳投入量<50和50~100 Mg/hm2(15.6%和36.7%);施用粪肥土壤有机碳增加率(46.5%)显著高于施用秸秆(33.6%);施用有机物料时间<10年的土壤有机碳增加率(16.6%)显著低于施用有机物料10~20和>20年(47.0%和52.2%);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时施用有机物料土壤有机碳增加率(47.8%)显著高于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32.4%)。综上,施用有机物料对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特点,加大单季有机物料用量,坚持长期施用有机物料以及秸秆还田和施用粪肥相结合是提升土壤有机碳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5.
对胭脂李、风味玫瑰和味帝等6个李品种果皮、果肉的营养物质含量和香气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个李品种中风味玫瑰的花色苷果皮含量最高,为1239.70μg/g,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表现出果皮高于果肉,但品种间差异不大。香气组分定性和定量结果显示,杏李杂种风味玫瑰和味帝香气组分较其他中国李品种更丰富,地方品种神农李和胭脂李的营养物质和香气组分也具有多样性。不同李品种的果皮较于果肉表现出有更高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更丰富的香气组分等特点,风味玫瑰果皮相较于果肉特异地含有辛酸己酯1665.07μg/kg.FW和辛酸辛酯1346.53μg/kg.FW,具有潜在的深加工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咸淡交替灌溉下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滨海滩涂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微咸水资源,该研究提出咸淡交替灌溉和生物炭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这类次等水土资源的农业生产。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了遮雨条件下滨海盐渍土玉米种植试验,并设置了不同咸淡交替灌溉(全淡水灌溉,分别在六叶至抽雄、抽雄至吐丝、吐丝至成熟期灌溉3 g/L微咸水而其余时期淡水)和生物炭(0、15、30 t/hm2)处理。结果表明,咸淡交替灌溉下盐渍土电导率和碱化度明显升高,盐渍化程度与微咸水比例和顺序有关。六叶至抽雄期微咸水灌溉可严重抑制叶片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并导致籽粒数量和重量下降,造成27.2%~32.7%减产;抽雄至吐丝期微咸水灌溉下作物受损降低,但减少了籽粒数量,造成11.4%~14.0%减产;吐丝至成熟期微咸水灌溉无明显影响。施用生物炭后,咸淡交替灌溉下盐渍土电导率和碱化度降低了3.7%~21.7%和9.2%~45.2%,总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增加了3.1%~11.9%和40.0%~168.9%,有效氮、磷、钾含量提高了34.9%~109.0%、21.0%~58.1%和13.6%~57.8%。随着土壤条件改良,生物炭有助于增强玉米生长前中期的耐盐性能进而缓解盐胁迫危害,在六叶至吐丝期间灌溉微咸水仍能保持良好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特性,因此促进了咸淡交替灌溉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相同交替灌溉下籽粒产量提高了10.9%~32.3%。该结果对滨海地区盐渍化水土资源的农业利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从最初人类生存到工业文明以及现阶段的生态文明,自然资源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演进史,人们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也留下了文化遗迹。乌鲁木齐市燕南荒山也被人类文明演进刻画上了时代的烙印,通过对燕南荒山实际情况科学地分析以及对工业遗迹保护和利用思考,提出基于山石开采遗迹保护和利用的乌鲁木齐市燕南荒山郊野公园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48.
以盆栽火炬树幼苗为试材,土壤施入重金属镉后,在生长季不同时期检测根、枝、叶内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根系、新梢和叶片中镉累积量都随着土壤镉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生长季节根系和枝内隔含量逐渐增加,7月份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叶片、根系和枝镉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镉在不同器官的累积量由高到低为:根系〉枝干〉叶片。  相似文献   
49.
运用荒漠乡土植被及现有的湿地,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生态恢复、自我更新能力等多种功能的湿地生态群落,创造出具有生态效应、景观效应、方便管理的城市互通立交桥新的特色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50.
张惠  王策 《现代园艺》2013,(24):115-115
目前我国城市公园设计上还存在着部分误区,比如设计理念不清晰、设计方案及用料奢侈化、设计方案过度崇洋媚外和设计模式化等。本文在对目前城市公园设计问题做初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浅显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