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氯化钙对新疆不同品种枣裂果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10个枣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CaCl2(0、2.5、25g/L)分别浸果0、12、24、36、48、60、72h后不同质量品种枣的裂果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吸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浸果12h内枣裂果率呈直线上升趋势,60h后裂果率基本稳定。其中赞皇大枣裂果率最高,骏枣次之,金铃圆枣最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枣的裂果率、吸水率、硬度差异显著。比较认为,极易裂品种为赞皇大枣、骏枣,极抗裂品种金铃园枣、冬枣;与0g/L CaCl2相比,25g/L CaCl2抗裂效果最好,2.5g/L CaCl2次之;裂果率与吸水率、可溶性固形物呈正相关,与硬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2.
干缩开裂黄褐土非饱和水平吸渗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水平吸渗试验,结合Matlab数字图像处理与形态学算法,在黄褐土土壤中添加秸秆模拟不同生长期作物根系密度,对干缩开裂黄褐土中的非饱和水平吸渗及湿润锋推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密度处理裂缝稳定形态面积密度和裂缝平均宽度差异显著(p0.05),当秸秆密度由0 cm/cm~3增加到1.5 cm/cm~3时裂缝面积密度和裂缝平均宽度分别减小为1.73%、0.071 cm,随着秸秆密度增大土壤稳定形态裂缝面积密度与裂缝平均宽度显著减小。秸秆添加间接影响入渗过程历时,但土壤最终累积入渗量无显著差异。裂缝的存在导致入渗率发生波动现象,且在入渗前中期尤为明显;未开裂土和开裂土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均符合Kostiakov经验入渗模型,其经验参数与秸秆密度有关,拟合方程达到显著水平。引入湿润锋均匀系数对水平吸渗不均匀性进行评价,土壤裂缝面积密度及裂缝平均宽度越大入渗初期的水分不均匀性特征越明显,均匀系数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根据湿润锋推进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开裂黄褐土土壤的水平吸渗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裂隙流阶段、稳渗基质流阶段和吸渗末期阶段。  相似文献   
83.
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裂隙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策  张展羽  陈晓安  陈于  朱成立  翟亚明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10):314-326,348
针对农田裂隙在灌溉过程中造成灌水效率降低和养分淋失等现象,基于表层入渗、裂隙边壁层流通量、裂隙边壁水平吸渗三者与灌水强度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采用染色示踪试验进行了验证,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初始/边界条件旋转设计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试验优先流模式可显著区分为基质流态(土层深度0~10cm)和优先流态(土层深度大于10cm),染色覆盖率在土层深度大于10cm的区域内呈线性骤降趋势;对比分析实测和模拟流态可知,本文提出的裂隙流双域渗透模型可有效预测土壤上边界入渗特征、基质流入渗深度和染色覆盖率随深度的变化,实测和模拟染色覆盖率极显著相关(P<0.01,R2为0.981),裂隙流发育可分为供水强度控制、表层入渗能力/裂隙边壁层流控制、表层/裂隙边壁入渗能力控制3个阶段。基于该模型采用初始体积含水率(θi为0.20、0.25、0.30、0.35cm3/cm3)和灌水强度(R0为0.10、0.08、0.06、0.04、0.03、0.02cm/min)旋转设计,分析了初始及边界条件下优先流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增大灌水强度可使优先流指数增加而降低灌水均匀度,而当初始含水率升高时,优先流强度减弱且基质流深度增加。本文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模拟了裂隙流湿润锋推移过程,消除了传统双域渗透模型难以量化裂隙边壁糙率和层流厚度的缺点,丰富了膨缩性土壤裂隙优先流预测理论,可为农田水分管理和水肥渗漏淋失抑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马连庄镇,隶属于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青岛市东北部,东临莱阳市,北倚招远市,西靠南墅镇,南与日庄镇、河头店镇交错相接。马连庄甜瓜是马连庄地方传统特色薄皮甜瓜品种,有近30 a的栽培历史,主产地位于莱西北部胶东第一大水库莱西湖北侧,大沽河的上游,土壤属河潮土,质地松软,通透性好。特殊的土壤类型和大沽河的水,造就了风味独特的马连庄甜瓜。2010年,“马连庄甜瓜”成功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相似文献   
85.
王策  叶津阳  邢栋  许瑞  滕梓灵  陈婧莹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11):306-318,368
为研究水头多重调控下微润管出流与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不同水头调控模式下微润灌入渗试验,设置调增(0→1 m(水头由0 m调节到1 m,以下类推)、0→2 m、1→2 m)和调减水头(1→0 m、2→0 m、2→1 m),研究微润管出流、湿润体及含水率变化规律;将微润管假定为多孔介质重黏土,利用HYDRUS 2D模型对水头多重调控下微润管出流和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模拟,据此分析了多重变水头情景下微润灌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水头调节显著改变累积入渗量、入渗率与时间关系曲线,累积入渗量曲线呈折线型,曲线斜率随着调增或调减而有规律增减;水头调节导致入渗率发生骤增或骤降,稳定入渗率与水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调增水头时湿润锋内含水率骤升,正向反馈显著;水头调减后管周含水率微弱下降后逐渐回升。将微润管模拟为质地黏重的多孔介质,基于HYDRUS 2D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微润管出流及水分运移,优度较好(决定系数R2≥0.90,纳什效率系数(NSE)大于等于0.70,相对标准偏差(RSR)趋近于0)。构建了多重水头调控模式(0→1→2 m、0→2→1 m、1→0→2 m、1→2→...  相似文献   
86.
小麦作为河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566.67万hm2以上,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因小麦生长周期长、分布范围广、地理环境条件复杂,故易遭受多种灾害影响,尤其是不同年份、不同时期小麦苗情复杂不均衡现象,使小麦生产管理难度增加,对小麦持续稳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科学开展小麦苗情监测,对分析判断小麦生产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包括因苗分类管理、采取主动防灾减灾管理措施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多年小麦田间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优化河南省小麦苗情监测技术,科学研判生产形势,合理提出麦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7.
为减少奶牛场原水贮存过程中氨气排放引起的二次污染,采用木醋液作为酸化剂对牛场原水进行酸化处理,探究酸化处理对牛场原水贮存过程中氨气排放特征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将原水溶液初始pH值调为7.0 (T1)和6.3 (T2),同时设置对照处理(CK),用通气法对氨挥发进行监测。结果表明,3组处理原水pH值在贮存过程中上升并最终均呈碱性,试验结束时分别达到了8.43、8.24和7.99。贮存过程中原水溶液温度始终与室温保持一致,温度变化范围在24℃~33℃。酸化处理能明显降低原水贮存过程中的氨挥发通量和氨挥发总量,且氨挥发通量和pH值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CK、T1、T2在整个贮存周期内的平均氨挥发通量分别为1338、1025和618 mg·m-2d-1,T1、T2分别下降了23.4%和53.8%。不同处理原水贮存过程中氨挥发的变化规律相同,在贮存前15天氨挥发呈波动上升趋势,在16~18天开始下降随后上升直到贮存结束,前期氨挥发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受pH值和温度的共同影响,后期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受温度影响。贮存周期内氨挥发总量分别为26....  相似文献   
88.
枯水是一种柑橘果实生理性病害,引起柑橘的汁胞硬化、果汁减少、糖酸物质丧失,严重影响果实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本文从细胞学、品质营养、激素水平、酶活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阐述了柑橘果实枯水发生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旨在为后期深入开展柑橘果实枯水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