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转管繁育提高管氏肿腿蜂产卵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管氏肿腿蜂在寄生过程中的产卵特性,选用不同的蜂虫比进行转管繁蜂(不转管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经转管的种蜂所产的卵均能正常发育成子代蜂。繁蜂量比不转管增加4-5倍。  相似文献   
102.
103.
通过钴盐拌种和拌土的栽培试验表明,在施用钴的一定浓度范围内,维生素B_(12)随钴浓度提高,大豆根瘤中钴—维生素B_(12)—固氮酶活性同步提高,超过最高浓度后则表现对共生体的严重抑制,但并不降低已成熟瘤的乙炔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104.
以海洋真菌(Penicillum sp)TS67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微波、亚硝酸、硫酸二乙酯对其孢子悬液进行诱变处理,经紫外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菌株Z10,通过微波诱变获得一株高产菌株W8。抑茵试验表明,二者的抑菌活性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41.9%和45.6%。经传代试验,Z10和W8连续传代10次,遗传性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对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料除外),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改良品质方面的应用效果。微生物肥料与化肥、有机肥等混合施用,比传统施肥增产的报道占98%,其中增产幅度超过5%的报道占87.4%,超过10%的占56.6%。微生物肥料种类以固氮菌类、解磷细菌类、解钾菌类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为主;菌根菌类、复合微生物肥料、PGPB类、固氮菌类、光合细菌类和解钾菌微生物肥料的平均增产率依次为22.3%、21.2%、16.5%、14.7%、13.6%和12.2%。微生物肥料在作物上应用最多的是禾谷类作物,其次是油料类和纤维类作物,应用较少的是烟草、糖、茶、药、牧草等类作物。微生物肥料对作物品质改良研究较少,主要为经济作物,而对粮食作物研究较少。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微生物肥料对作物品质有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蔬菜硝跋盐含量,减少棉籽及油菜中的棉酚和芥跋含量,提高蔬菜和水果合糖量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纤维类作物纤维的长度和强度,增加上等烟的比例,增强作物的抗病性。分析了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条件和方法,指出合理使用的条件和方法,并从研究、开发和管理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提出加强应用性研究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微生物肥料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高产、优质、多抗谷子新品种豫谷1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谷13是安阳市农科所选育的谷子新品种,突出表现高产、优质、多抗。2005~2006年参加华北夏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794.6kg/hm2,较对照国审品种豫谷5号增产5.21%,居参试品种第二位;2006年参加生产示范试验,平均4735.5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9.76%,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豫谷13抗白发病、线虫病,生育期84d。  相似文献   
107.
谷子新品种豫谷9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豫谷 9号是安阳市农科所辐射诱变豫谷 1号 ,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该品种经国家和省区域试验、生产示范 ,表现高产、优质、多抗、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于 2 0 0 0年 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为培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谷子新品种 ,1988年用60 Coγ射线诱变豫谷 1号 ,当年种植观察 ,收获混脱保存 ;同年冬 ,海南种植M1代 ,选择结实性好、绿叶黄穗、生长正常的优良单株 17个。 1989年按穗行种植M2 代 ,入选抗病、结实性好的优异单株 6个 ;同年冬 ,海南种植M3 ,选择具有不同变异性状单株。 1990年种…  相似文献   
108.
109.
立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遗传学实验教学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并全面思考和分析了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在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追其根源,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改革措施,不仅提高学生对遗传学实验知识的掌握,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紫穗槐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野外土壤取样和林分生长状况调查,室内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对紫穗槐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水平分布上距母株50cm处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最多,在垂直方向上,土层10cm~30cm处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最多;(2)紫穗槐与新疆杨的混交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的多于新疆杨纯林,且混交林中的新疆杨生长状况明显的好于新疆杨纯林;(3)无论是紫穗槐纯林,还是紫穗槐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的高于荒地,所以紫穗槐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