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59篇
园艺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芽孢杆菌植酸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枯草芽孢杆菌WHNB02植酸酶phyC基因全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法从含有该基因的pUC18-phyC质粒上获得不含有信号肽序列的phyC基因表达片段,亚克隆到毕赤巴斯德表达载体pPIC9K的多克隆位点,并电转化毕赤巴斯德酵母GS115.经MD和MM平板筛选、酶活性测定,获得了阳性转化子PP9KC.首次在毕赤巴斯德酵母中实现了有生物学活性芽孢杆菌植酸酶的分泌表达,去糖基化试验表明该植酸酶的分子量为53.5 kD和50.9 kD糖基化程度不同的两种糖蛋白.用麦芽汁半合成培养基对PP9KC进行诱导培养,培养48 h后酶活可达到2453 U/mL,表达量为出发菌株的10.5倍.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其酶促反应最适pH值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65℃,经90℃处理10 min,残留酶活性为37℃时的78.2%.  相似文献   
22.
规模化猪场爆发急性高热病,采集死猪肺脏病料和血清5份用RT-PCR方法进行PRRSVNSP2基因扩增,3份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编号为scwhn01,scwhn02和scwhn03.对scwhn01 NSP2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有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与VR2332,JXA1,BJ-4,HuN4,CH-1a,HB-1(sh)2002和HB-2(sh)2002的NSP2的同源率在74.2%~91.0%之间,并从病料中分离到2株细菌,编号分别为SNC0901和SNC0902,均使被攻毒小鼠死亡.16S rDNA测序并在Genbank中blast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17种抗生素药敏实验,对头孢噻呋、头孢噻吩等敏感;对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棒酸等中度敏感;对荷兰、林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土霉素等耐药.表明该猪场因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导致猪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23.
雉鸡禽霍乱的诊断及病原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雉鸡禽霍乱的诊断及病原血清型鉴定王红宁,廖德曳,张化贤,谢后清,柳苹,郭登福(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雅安,625014)雉鸡(又称七彩山鸡)家养是我国近十年来发展规模较大的一项新型高效珍禽养殖业,其经济效益可达普通家鸡的3-5倍,雉鸡疾病防疫已成...  相似文献   
24.
膜蛋白是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可能存在着具有重要免疫作用的抗原决定簇,能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但其免疫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选择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分离株SAIBWJ,通过RT-PCR扩增获得其膜蛋白基因M基因并插入到PGEM-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GEM-M,将重组质粒中的克隆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对PGEM-M进行双酶切获得M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通过菌落PCR、双酶切证明获得了M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利用DNAstar软件将IBV SAIBwj株的膜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率为91.6%~98.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为91.6%~99.6%.糖基化位点的增加和减少对M蛋白的抗原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在M蛋白近N端含有两个糖基化位点,第一个跨膜疏水区距离亲水区大约20个氨基酸.SAIBwjM基因核苷酸、氨基酸进化关系可以看出,SAIBwjM与国内外参考株的同源性均较高,因此可能具有交叉保护性抗原,可望用于制备诊断试剂及制备基因工程疫苗.由于IBV变异较大,常规疫苗不能产生完全保护力.在IBV的免疫保护机制中,细胞免疫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已经进行了IBVDNA疫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IBV的S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可同时诱导机体形成针对IBV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由于S1基因经骨骼肌细胞内源性表达后主要通过MHCI类分子提呈抗原,特别有利于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激活,对IBV免疫保护极有意义.陈洪岩等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T株S1基因cDNA连接于pcDNA3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SPF鸡后血清IgG抗体逐渐升高,至35日龄左右达到高峰,但血清IgG抗体升高幅度不及IB油苗.质粒DNA免疫攻毒后有40%的鸡可耐过强毒的攻击,说明S1基因在体内获得了表达并使鸡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刘思国等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B株的核蛋白基因(N基)亚克隆到pcDNA3,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N.用该质粒两次免疫SPF雏鸡一周后进行攻毒试验,结果保护率为40%,表明N蛋白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抗感染中发挥了作用.现在的DNA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原性较高的N基因和S基因,对免疫原性较低的M基因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国外有报道M蛋白也能刺激机体产生低水平的抗体,M蛋白上可能存在着具有重要免疫作用的抗原决定簇,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M基因的免疫原性及其在IBV中的作用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5.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变型)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呼吸型、肾型、肠型、腺胃型等多种病型。幼鸡感染后发生死亡,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产蛋鸡感染后产蛋减少,蛋的品质下降。本病还常常与细菌混合感染和继发细菌感  相似文献   
26.
27.
国内外研究及本课题组的调查表明,猪、禽养殖中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理复杂多样.而药性的检测技术在常规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及本课题组已将质粒指纹图谱,PCR,SSCP,核酯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耐药性检测.本文还综述和提出了加强兽药管理、制定用药规范、研究质粒消除技术、开发出针对性疫苗、益生素、噬菌体制剂等一系列耐药性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8.
在对四川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分离鉴定出了不同类型的传支病毒株,并确定了四川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呼吸型,肾型等不同病型。本试验在国内首次采用气管环纤毛运动为指示系统对从四川分离的肾型毒株SAIB_3与标准毒株M_(41)进行了理化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AIB_3与M_(41)的理化特性基本一致。运用气管环血清中和试验对7个传支标准毒株与5个分离毒株进行了血清交叉保护率测定,计算毒株间欧氏相近似距离,并运用电子计算机通用软件(SPSS)进行聚类分型分析,证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存在较多复杂的类型,型之间有的有交叉保护力,但有的交叉保护力很低。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多毒株组合,制成多价油佐剂灭活疫苗,在鸡群中使用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9.
西南地区猪肠外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规模化猪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PEC)的毒力基因与耐药性的流行情况,本实验室于2008年~2011年间对中国西南地区61个不同规模化猪场的427份组织病料进行细菌检验。采用菌落形态、显微观察和16SrDNA PCR测序鉴定分离菌,共检出79株(18.5%)ExPEC。对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其中50个分离株具有致病性,致病菌为66.3%。此外,对其8种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表明astA、escV、invE、Stx2e 4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8%、44%、10%、4%,其他4种毒力基因未检出。1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呋(7.6%)、氨苄西林/舒巴坦(11.4%)、阿莫西林/棒酸(16.4%)相对敏感,其他药耐药率均高于24%,多重耐药严重。该研究结果对近年来猪源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以我国大肠杆菌中常见的3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TEM blasHV和blaCTX-M)作为目的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blaTEM,bla SHV和blaCTX-M耐药基因三重PCR检测方法.三重PCR反应体系为:10×PCR缓冲液2.5 μL,MgCl2(25 mmol/L) 2.5 μL,dNTP (2.5 mmol/L)4 μL,blaTEM,blasHV和blaCTX-M上下游引物(25 μmol/L)分别为0.25 μL、0.5 μL、1.0μL,Taq DNA聚合酶(2.5 U/μL)0.4μL,模板2.5μL,反应总体积为25 μL.反应参数为:94℃5 min,94℃50 s,55℃55 s,72℃1 min,32个循环,72℃延伸5 min.本方法的建立为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