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将8只装有瘤胃瘘管绵羊分为4组;饲粮DCAB采用、(Na K -CI-)meq/100gDM公式计算,按DCAB水平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A(25)、B(35)、C(45)、D(55),结果表明:(1)各处理瘤胃液pH值均在6.21~6.94之间变动,(P>0.05),各组在喂后3h下降到最低点.(2)B、C、D处理瘤胃液氨氮浓度各时间段平均值显著低于A处理(P<0.05);B处理喂后1h、3h、5h、7h NH3-N浓度显著低于A处理(P<0.05);处理NH3-N浓度变化于4.47~49.67mg/100mL之间.(3)B处理瘤胃液尿素氮各时间段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A、C、D处理(P<0.05).(4)各处理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值各时间段平均值问差异不显著(P>0.05);B、D处理丙酸浓度高于A、C处理(P=0.08),A处理丁酸浓度高于B、C、D处理(P=0.06),B、D处理乙酸/丙酸值低于A、C处理(P=0.07).综合考虑,35 meq/100gDM DCAB水平有利于绵羊瘤胃发酵,该组合为最佳日粮.  相似文献   
32.
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将8只装有瘤胃瘘管绵羊分为4组;饲粮DCAB采用(Na++K+-Cl-)meq/100gDM公式计算,按DCAB水平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A(25)、B(35)、C(45)、D(55),结果表明:(1)各处理瘤胃液pH值均在6.21-6.94之间变动,(P〉0.05),各组在喂后3h下降到最低点。(2)B、C、D处理瘤胃液氨氮浓度各时间段平均值显著低于A处理(P〈0.05);B处理喂后1h、3h、5h、7h NH3-N浓度显著低于A处理(P〈0.05);处理NH3-N浓度变化于4.47-49.67mg/100mL之间。(3)B处理瘤胃液尿素氮各时间段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A、C、D处理(P〈0.05)。(4)各处理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及乙酸/丙酸值各时间段平均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B、D处理丙酸浓度高于A、C处理(P=0.08),A处理丁酸浓度高于B、C、D处理(P=0.06),B、D处理乙酸/丙酸值低于A、C处理(P=0.07)。综合考虑,35 meq/100gDM DCAB水平有利于绵羊瘤胃发酵,该组合为最佳日粮。  相似文献   
33.
以嘌呤核苷在反刍动物不同部位代谢机理为主线,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反刍动物嘌呤代谢机理、嘌呤衍生物排出途径、尿嘌呤衍生物排出影响因素、PD法原理及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割时期饲用甜高粱的饲用价值及其绵羊体外瘤胃发酵产气性能,分别对8-11月收割的甜高粱(大奖3180,标记为S1、S2、S3与S4)的养分含量及相对饲喂价值(RFV)、总可消化养分(TDN)、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DDM)和牧草相对饲用品质(RFQ)进行评价。利用体外模拟发酵产气技术评定不同收割时期的甜高粱在3、6、9、12、24、36和48 h体外产气规律,估算降解率。结果表明,1)不同收割时期的甜高粱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2)不同收割时期的甜高粱的RFV、DMI、RFQ呈现出S1>S4>S3>S2,差异极显著(P<0.001)。S1和S4的TDN和DDM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高于S2和S3(P<0.001)。3)在培养12 h之前,不同收割时期的甜高粱产气量(GP)差异极显著(P<0.001),且S3的GP最高;24 h后,S4的GP显著高于S2(P<0.05);培养36 h后不同收割时期的甜高粱GP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时期收割的甜高粱在发酵12、24、48 h的干物质消失率(DMD)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结果,8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甜高粱进行收割时饲用价值最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为制定其饲养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方法】试验选取健康、体况良好的14月龄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46.50±2.12 kg)和母羊(35.75±2.31 kg)各24只作为供试动物。试验共计40 d,包括5 d过渡期,10 d预试期和25 d正试期;过渡期每天早晚饲喂燕麦干草,中午饲喂少量全混合颗粒料;预试期试验羊单栏自由采食全混合颗粒料,并记录采食量;正试期根据预试期羊只的采食量进行分组并单栏饲养,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各分为4组,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80%(IR80组),自由采食量的60%(IR60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组)4个水平饲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全收粪尿法于正试期最后5d连续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这期间准确记录并收集每只羊每天的饲料、粪和尿,并于最后2d采用呼吸面具间接测热法进行呼吸测热试验,测定其生长性能,能量利用和氮平衡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参数及预测模型。【结果】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初重在各饲喂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育成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食入总能、粪能、消化能、代谢能、能量沉积量、氮采食量、粪氮、消化氮、沉积氮、沉积氮/氮采食量和沉积氮/消化氮显著降低,即AL组>IR80组>IR60组>IR40组(P<0.05)。但饲喂水平对高山美利奴育成母羊的气体排放有显著影响(P<0.05),IR40组的氧气消耗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育成公羊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氮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维持净能(NEm)需要量分别为227和213 kJ·kg-1BW0.75·d-1,维持代谢能(MEm)需要量分别为283和279 kJ·kg-1BW0.75·d-1,代谢能维持利用效率(Km)分别为0.80和0.76,当ADG为1 g·kg-1BW0.75·d-1时,消化能(DE)需要量分别为760和830 kJ·kg-1BW0.75·d-1,代谢能(ME)需要量分别为570和750 kJ·kg-1BW0.75·d-1,净能(NE)需要量分别为290和370 kJ·kg-1BW0.75·d-1。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的维持净氮需要量分别为220.8和190.4 mg·kg-1BW0.75·d-1,维持净氮需要量乘以6.25即维持净蛋白(NPm)需要量分别为1.38和1.19 g·kg-1BW0.75·d-1,当ADG为1 g·kg-1BW0.75·d-1时,粗蛋白(CPI)需要量分别为7.75和6.55 g·kg-1BW0.75·d-1,可消化蛋白(DCP)需要量分别为6.02和4.38 g·kg-1BW0.75·d-1。【结论】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与既定的绵羊推荐值存在差异,可能是与品种、生理状况、年龄阶段和环境等因素有关。此外,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估算高山美利奴育成羊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以祁连山放牧地的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为研究对象,于返青期和盛草期,采用粪袋全收粪和酸不溶灰分(AIA)结合法测定其采食量,并探究其放牧地牧草营养物质的供给规律和其营养的盈缺。结果显示,盛草期放牧草地植物群落优势度指数、地上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在牧草养分化学指标上,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在盛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盛草期牧草粗饲料分级指数(GI)也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返青期和盛草期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干物质、粗蛋白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代谢能采食量在盛草期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牧草有机物和干物质消化率返青期和盛草期差异不显著(P>0.05),牧草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在返青期显著高于盛草期(P<0.05)。盛草期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瘤胃氨态氮(NH3-N)含量、丁酸、支链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返青期(P<0.05),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返青期显著高于盛草期(P<0.05)。参照中国美利奴育成公羊(体重70 kg,日增重100 g)营养需要推荐量,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每只日代谢能和粗蛋白采食量在返青期分别比推荐量低9.32 MJ和45.23 g·d?1;而在盛草期二者则分别低7.32 MJ和32.64 g·d?1。综上所述,盛草期牧草GI值、牧草生产力显著高于返青期;体重为70 kg的高山美利奴育成公羊在返青期和盛草期牧场,日增重达到100 g时,代谢能和粗蛋白摄入量均不足,需补饲一定量的能量和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37.
38.
旨在研究饲喂水平对断奶公、母羔羊毛囊发育的影响,以期探究断奶羔羊毛囊发育特征及营养调控效应,进而为其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选取3月龄断奶羔羊[公:n=24,体质量:(28.70±1.12) kg;母:n=24,体质量:(24.74±1.42) kg],每个性别平均分为3 组,单栏饲喂全混合颗粒饲粮,监测其在自由采食组(AL)、70%自由采食组(0.7AL)和40%自由采食组(0.4AL)3 个饲喂水平下的生长性能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到饲喂期末,不同饲喂水平条件下断奶公、母羔羊体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均差异显著。不同饲喂水平下断奶公、母羔羊的次级毛囊密度和次级毛囊密度与初级毛囊密度比值(S/P)均差异显著,呈现AL>0.7AL>0.4AL,而初级毛囊密度没有显著差异。饲喂水平对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毛囊发育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