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苹果小叶病发生规律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小叶病是由树体缺锌导致的一种生理病害。本文分析了山东苹果小叶病发生与土壤条件、苹果品种、砧木、树龄及栽培条件的关系,以解决由于山东大部分土壤缺锌而导致苹果小叶病大面积发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苹果缺锌小叶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苹果缺锌小叶病的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以盛果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在相对缺锌(有效锌含量0.45mg/kg)的砂地果园,采用L18(37)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防治苹果小叶病的研究。结果表明,河滩砂地果园重病株大树以秋季株施基肥50kg、落叶前期根外喷施15%硫酸锌和萌芽初期根外喷施0.5%硫酸锌效果最佳。土施硫酸锌对砂土果园防治苹果小叶病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3.
基于双侧图像识别的单株苹果树产量估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利用普通数码相机获取成熟期苹果树图像进行产量估测,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其关键是估测模型的建立。该文分别按东南和西北2个方向获取富士苹果成熟期的40株果树的80幅图像,通过果实特征提取,获取东南方向识别出的图斑数量(参数1)、西北方向识别出的图斑数量(参数2)、东南方向识别出的图斑像素面积(参数3)、西北识别出的图斑像素面积(参数4),分别以识别出的4个参数及双方向图斑数量之和(参数5)、双方向图斑像素面积之和(参数6)共6个参数为自变量,以获取的单株产量信息为因变量,以奇数组20株果树为建模数据集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以参数5构建的产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1,相对均方根差(NRMSE)值最低为0.11,说明以该参数构建的模型其估测效果最好;进一步利用以参数5构建的估测模型对偶数组20株果树进行验证,其NRMSE值为0.16,估测结果较好,但也存在估测产量较大波动的情况。深入讨论引起估测偏差的情况,后期研究应重点提高逆光、弱光照条件下的成熟期苹果的识别率,及解决由于单果因遮挡被分离而被识别为多果的情况和多果因重叠被识别为单果的情况,以提高识别效果,进而提高产量模型估测效果。  相似文献   
24.
为解决苹果园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规划和部署问题,研究2.4GHz无线信道在苹果园中的传播特性。在山东省肥城市普通的苹果园进行实地试验。选取对信号传播影响最大的一列果树,发射天线固定在两棵树之间发射信号,分别测量6个高度18个位置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和丢包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发射天线多高,不同水平高度上的接收信号强度衰减均符合对数路径损耗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927~0.987。发射天线高度不变时,衰减系数n值能用接收天线高度的二次函数曲线拟合,拟合的决定系数为0.71~0.89;模型参数A和接收天线高度符合线性关系,拟合的RMSE为0.2~1.2。建立以发射天线高度、接收天线高度和传播距离为参数的衰减模型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RMSE为2~5,94%的R2值大于0.9,预测模型能较好的估算收发天线高度不同时的信号强度损耗。  相似文献   
25.
 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萌芽前和花后3周喷锌的植株,幼果发育期(花后10 ~ 80 d)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春梢停长期喷锌的植株,膨大期(花后80 ~ 160 d)果实中SDH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膨大期喷锌的植株,成熟期(花后160 ~ 190 d)果实中SDH显著高于对照。喷锌对果实中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无显著影响。萌芽前、花后3周喷锌显著提高了幼果发育期果实中蔗糖合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果实膨大期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果实中AI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NI)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物候期喷锌处理均增加了锌向果实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果实中山梨醇代谢酶及蔗糖分解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和山梨醇的快速卸载,促进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26.
果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知识库的构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知识工程方法,采用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PAID,开发了肥城桃、设施桃、设施杏等果树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知识库的构建策略:知识获取立足本地化、特色化原则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规范;知识库结构设计中建立病虫害分辨决策;病害诊断与防治决策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部分;营养失调症诊断与防治决策中建立形态诊断和叶片养分诊断决策相互配合使用的机制;利用模板编辑知识规则。最后,对果树专家系统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苹果果实几何造型及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苹果果实几何造型的方法。采用Bézier曲线拟合苹果果实的轮廓,通过加入表征品种特征的扰动函数来控制果实表面的果棱。模型可控参数少且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易于与农业知识结合。针对苹果果实品种繁多、表面颜色丰富的特点,除了采用纹理映射方法绘制苹果表面外,还提出了基于颜色表的表面颜色随机填充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模拟多种苹果品种果实的外观特征,具有较好的真实感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平邑甜茶锌铁浓度处理下磷、钾和钙的分配特性及相互关系,解释苹果树在锌铁处理下矿质元素间的平衡规律。【方法】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方案,通过溶液培养法培养幼苗,分析了不同锌铁供应水平下营养器官磷、钾和钙的浓度差异、转运系数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锌导致根中磷、钾和钙的浓度显著降低;茎和叶中钾浓度降低,磷和钙的浓度显著升高。高锌对磷、钾和钙在各器官中的浓度影响不显著。在铁处理中,高铁和低铁均使根系钙和磷的浓度降低,低铁使地上部的钙浓度升高。转运系数显示,低锌降低了钾向地上部的转运,高铁和低铁均降低钾向地上部的转运;提高铁处理浓度对磷向地上部转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中锌浓度与磷、钾、钙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磷和钙与锌在茎和叶中均呈负相关。【结论】低锌条件下,降低了钾向地上部的分配,促进磷和钙在地上部的累积;在根中磷、钾和钙的浓度降低。中锌和高锌处理下,提高铁的处理浓度,导致各器官钙浓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9.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缺锌胁迫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和小金海棠(M.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两种苹果砧木幼苗SOD、POD和CAT的活性,膜质过氧化水平及内源激素IAA、GA3、ZR和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锌胁迫下,两品种叶片和根系中SOD活性显著下降,POD和CAT活性、MDA含量不同程度增加,但小金海棠SOD活性下降幅度较平邑甜茶小,POD和CAT活性增加比例大,且MDA积累量低。缺锌使两种砧木幼苗不同器官中IAA、GA3含量显著降低,ZR、ABA含量增加;小金海棠缺锌植株IAA、GA3、ZR含量较平邑甜茶高,ABA含量低。平邑甜茶缺锌植株膜质过氧化水平高,对缺锌胁迫较敏感,小金海棠在缺锌胁迫下抗氧化能力强,促进生长的激素含量高,对缺锌胁迫有较强的抵御和耐受能力;平邑甜茶缺锌植株膜质过氧化水平高,对缺锌胁迫较敏感。  相似文献   
30.
叶面施锌对苹果果实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萌芽前和花后3周喷锌的植株,幼果发育期(花后10~80d)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春梢停长期喷锌的植株,膨大期(花后80~160d)果实中SDH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膨大期喷锌的植株,成熟期(花后160~190d)果实中SDH显著高于对照。喷锌对果实中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无显著影响。萌芽前、花后3周喷锌显著提高了幼果发育期果实中蔗糖合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果实膨大期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果实中AI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NI)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物候期喷锌处理均增加了锌向果实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果实中山梨醇代谢酶及蔗糖分解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和山梨醇的快速卸载,促进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