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9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6篇
  43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绿色,是人类最美好的向往。在回归自然、崇尚绿色文明的时代,走进凉城,无论是在路旁、在河边、在山头、在平原,还是在村镇之中、田野之间、岱海湖畔、蛮汉山巅,扑入人们眼帘的到处是大片的绿色。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清澈的岱海湖、绿色的蛮汉山装点了凉城的秀美风光。多年来,凉  相似文献   
92.
总结分析美国白蛾入侵我国以来的总体扩散和危害情况,研判2022年发生趋势.结果显示:美国白蛾在我国总体呈现入侵初期局部扩散、入侵中期快速发展、当前扩散持续向南但明显趋缓的态势,危害情况得到良好控制;2021年美国白蛾总体呈现发生期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第1代、第2代整体危害较轻,第3代危害多点暴发、偏多偏重发生的危害特...  相似文献   
93.
松嫩高平原黑土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及其空间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切实保护耕地和实现区域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该文以巴彦县为研究区,将研究区的耕地利用分为西北部平原耕地区、中部漫岗平原缓坡耕地区、东部低山丘陵坡耕地区、南部平原耕地区和南部冲积平原耕地区5个区,从系统角度,以影响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驱动因子分析为切入点,运用"3S"技术手段,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耕地利用系统安全值,采用Kriging插值法将安全值分为Ⅰ级(非常安全)、Ⅱ级(较安全)、Ⅲ级(基本安全)、Ⅳ级(临界安全)和Ⅴ级(不安全)5个等级,运用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研究区1991-2009年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变化及空间演变。结果表明:1991年和2009年,研究区各安全等级所占比例以Ⅰ级、Ⅱ级、Ⅲ级为主,Ⅴ级最低。从1991-2009年的变化趋势上看Ⅰ级、Ⅱ级呈减少趋势,Ⅲ级、Ⅳ级、Ⅴ级呈增加趋势,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程度在降低;1991年和2009年2个时点,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水平空间分布均不平衡,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且2009年较1991年有增强趋势,各安全等级在不同耕地利用分区上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安全级别较高的Ⅰ级、Ⅱ级集中在西北部平原耕地区、中部漫岗平原缓坡耕地区和东部低山丘陵坡耕地区,安全级别较低的Ⅳ级和Ⅴ级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耕地区和南部冲积平原耕地区,安全等级最高的Ⅰ级在中部漫岗平原缓坡耕地区分布最多;1991-2009年近20 a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空间演变特征明显,Ⅰ级表现为集中向西北部平原耕地区转移,Ⅱ级变化较为分散,在西北部平原耕地区和南部平原耕地区分布比例降低,在其余3区升高,Ⅲ级由南部平原耕地区向南部冲积平原耕地区过渡,Ⅳ级以原区域为中心向四周扩散,Ⅴ级由南部冲积平原耕地区向南部平原耕地区转移;为保障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提出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严格控制非农建设侵占耕地以及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
为了解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植被建植的生长变化规律,依托实际工程,以植生基质喷射技术(Planting Material Spraying,简称PMS绿化工程技术)体系作为矿山边坡复绿的应用背景,对3个不同坡向、坡度的边坡在人工植被建植后5年内主要群落特征(物种、盖度和高度等)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1)边坡人工植被建植1周年内,数量特征总体上表现为组成简单、垂直结构不明显.刺槐、胡枝子、狗牙根、紫花苜蓿和高羊茅长势优于其他物种.2)植被建设5年后,建设效果良好,多样性和丰富度得到提高,优势度下降,均匀度趋于稳定,形成有较强固土护坡效果的多年生草本+胡枝子+刺槐的植被群落,乔灌草植株根系发运良好,且豆科植物在群落中占据着主要的优势.3)植被越冬越夏期间,部分高羊茅出现倒伏现象,少量刺槐出现叶片萎缩,波斯菊相较于其他植物死亡植株较多,但大部分植物对于极端天气抵抗力较好,并初步形成有较强固土护坡效果和较好景观效果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95.
【目的】生态网络(ecological network,EN)是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环节,是国土生态空间的物种迁徙与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选取生态源地、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与规划生态暂歇点的综合手段保护物种多样性与地域特色。【方法】以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识别技术(MSPA)辅助选取生态空间中的核心区景观类型,并利用连通性分析软件(Conefor2.6)对核心区景观类型进行连通性分析,选取生态源地,同时使用网络体系评价中的成本参数(cost radio)对不同的廊道方案进行经济成本与生态效益的横向对比,选取最优方案。采用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彭泽县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最小成本廊道,结合重力模型、图论技术对廊道重要性进行评价,选取重要廊道与一般廊道,并提取生态网络中的暂歇点和断裂点。【结果】研究表明在构建彭泽县生态网络方案时,对比各廊道方案的经济成本与增长效益后,决定对1 600 m廊道阈值的方案进行连通性分析。结果显示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源地是南部的21、17号斑块。总共36条生态廊道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廊道共有15条,尤其是廊道21-25与21-18,基本分...  相似文献   
96.
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出现了一些供给问题。本文分析了优化农村金融供给的意义及现状,并针对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不足和风险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金融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脯氨酸积累是植物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下的一种重要的代谢适应性机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酶、脯氨酸脱氢酶(PDH)、吡咯啉-5-羧酸脱氢酶(P5CDH)是依赖谷氨酸的脯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油菜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时常遭受各类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然而迄今为止,在异源四倍体油菜中缺乏关于这些脯氨酸代谢基因家族的系统分析报道。本研究利用甘蓝型油菜‘中双11’基因组注释信息,分别鉴定到上述10个BnaP5CSs、6个BnaP5CRs、8个BnaPDHs以及3个BnaP5CDHs基因。这些基因家族在系统发育上分为不同的进化分支,同一亚组中的成员具有相似的理化特性、基因/蛋白质结构和保守的基序。进化压力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均遭受了强烈的纯化选择。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揭示了油菜上述4类基因家族之间均存在共同的和特异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分别对‘中双11’油菜幼苗进行盐胁迫、低钾、低磷以及铵毒胁迫处理,分别取地上部及根部进行转录组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脯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上述4种胁迫下普遍上调,而调控脯氨酸降...  相似文献   
98.
简述了松木桩拦挡配置灌木护坡技术的方法原理及施工要点,并以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水土保持试验基地松木桩拦挡配置灌木护坡试验小区为例,对扦插植物的生长情况、成活率以及小区内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穗槐、沙棘生长良好,改良土壤效果显著;施工4年后,紫穗槐、沙棘的新枝高度分别平均增长到132、117.2 cm,新枝基径分别平均增长到0.93、1.33 cm;与空白对照小区相比,扦插紫穗槐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06 g/kg,全氮增加0.02 g/kg,速效磷增加5.62 mg/kg,速效钾增加20.55 mg/kg,pH值下降0.11;扦插沙棘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0.15 g/kg,全氮增加0.05 g/kg,速效磷增加5.82 mg/kg,速效钾增加28.06 mg/kg,pH下降0.18.说明沙棘适应性强,改良土壤的作用优于紫穗槐;松木桩拦挡配置灌木护坡技术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9.
绿色农业是相对黑色农业而言,发展绿色农业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促进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主要对绿色农业生产的技术途径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论北方生态风景林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国内生态风景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基于对国内外生态风景林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生态风景林建设体系存在的问题,总结北方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原则,并提出北方生态风景林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