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2篇
  26篇
综合类   39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UV-B增强对中高海拔干旱地区玉米生长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The experiment ai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nhanced ultraviolet radiation-B on maize in arid regions of middle-high elevation for correct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enhanced ultraviolet radiation-B on maize and providing scientific reference to make proper countermeasures.[Method] The location test in field and lift lamp of UV-B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maize height , leaf area and number of green leaves under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UV-B radiation.[Result]In arid regions of middle-high elevation, enhanced ultraviolet radiation-B could dwarf maize plant, decrease leaf area, decline number of green leaves and yield. The reason of decreasing leaf area was that enhanced ultraviolet radiation-B shortened leaf length and leaf width while the reason of declining yield was that yield components were all negatively influenced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B, the yield declined dramatically.[Conclusion]The result of this experiment would be good for maize production in arid regions of middle-high elevation.  相似文献   
32.
利用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同心及海原三地1988—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建立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生育阶段温度适宜度模型,并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及≥10℃积温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以及≥10℃积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三地的温度适宜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同心、盐池、海原,数值分别为:0.966,0.911和0.726。温度适宜度在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拔节~抽雄,开花吐丝~成熟阶段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拔节~抽雄阶段上升速率最快,速率为0.03·10a~(-1)。盐池玉米的热量关键期为抽雄~开花吐丝阶段,同心为播种~出苗阶段,而海原为拔节~抽雄阶段。  相似文献   
33.
吉林省春玉米生产潜力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计算吉林省春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运用敏感系数法计算并分析了生产潜力对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和降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春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在吉林省由西向东呈递减趋势,中部的气候生产潜力最大,为17 266kg/hm 2,西部和东部分别为10 787、16 983kg/hm 2;西部、中部和东部生产潜力气温影响率分别为20.1%、19.5%和30.9%;生产潜力降水影响率分别为50.9%、17.6%和3.2%;西部和中部的气温敏感系数均值分别为1.77和1.99,西部最大为3.63;西部的降水敏感系数均值最大,为1.6,东部则形成了低值区。  相似文献   
34.
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而河南省的春旱发生最为频繁。因此,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在分析河南省春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以及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其相应的遥感植被供水指数(VSWI),分析比较了这3种植被指数构建的VSWI在反映土壤干湿状况时的差异,讨论了VSWIN、VSWIE以及VSWIM与长时间序列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VSWI与河南春季土壤相对湿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VSWIE、VSWIM较VSWIN更适合监测表层水分变化信息,总体来说,VSWIE效果最好,而且,通过比较春季降水距平百分率(PA)发现,2000年是近30年春季最旱的一年。因此,选择利用EVI构建的VSWI监测2000年河南省春季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利用EVI构建的VSWIE总体上更适用于监测河南省的春季干旱。  相似文献   
35.
地形是影响土壤流失的重要因素,小流域尺度上的土壤侵蚀评价指数(SL_(sw))对于地形的研究过于简单,因此本研究对SL_(sw)中的地形因子(G)进行修正,进而得出G因子修正后的土壤侵蚀评价指数(SL_(sw)_G)。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集水区为研究区,基于GIS技术,利用2006—2012年安塞集水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水文观测站的日降雨量数据、土壤采样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计算研究区2006—2012年逐年的SL_(sw),利用安塞集水区实测的输沙量,验证修正的SL_(sw)_G指数的有效性,并分析安塞集水区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修正前后土壤侵蚀情况分布基本相同,均呈现东南部地区SL_(sw)指数高,而西北部地区相对较低。在安塞集水区东南部,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保持措施相对较弱,同时土壤中黏粒和粉粒质量较轻,黏粒和粉粒湿时有明显的黏结性,降雨过程中容易被水冲刷;根据土壤采样点的采样数据表明,东南部地区土壤中黏粒和粉粒的含量较高,较容易造成土壤侵蚀。修正前后指数通过T检验得出,SL_(sw)和SL_(sw)_G具有方差齐次性,P=0.0370.05;通过与实测输沙量的比较,修正后SL_(sw)_G与实测输沙量的相关系数大于修正前SL_(sw)与实测输沙量的相关系数(0.390.36),修正后的相关性较修正前的相关性有所增加,说明修正是有效的,修正后的SL_(sw)指数能够更好地评价研究区域土壤侵蚀状况。  相似文献   
36.
宁夏是中国酿酒葡萄生产最佳生态区之一。但由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地形及特殊的地理位置,酿酒葡萄在越冬期受到寒潮甚至冻害的威胁,因此酿酒葡萄如何安全越冬成为一大问题。利用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宁夏自治区永宁县农业气象试验站1980-2016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通过对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日数(最低气温≤-19℃)、越冬期平均最低气温和越冬期平均气温等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并构建酿酒葡萄越冬期综合冻害指数,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历年综合冻害指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历年冻害情况,综合冻害指数值越小,冻害程度越严重,综合分析后确定综合指数值0为酿酒葡萄出现冻害的临界指标;近36 a来,酿酒葡萄综合冻害指数呈上升趋势,并在1995年左右出现突变;综合冻害指数序列年代际变化以25~30 a左右的周期信号明显,从小波系数大尺度背景来看,正值中心还未闭合,由小波系数正值范围可推测,未来一段时间综合指数仍处于正值区。研究结果对酿酒葡萄冻害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
利用CERESRice模型开展宁夏河套灌区水稻低温冷害影响定量化评估,需要确定河套灌区主栽水稻品种的遗传参数。采用1996-2013年中卫、永宁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水稻试验观测资料,结合同期气象和稻田土壤属性数据,对河套灌区宁粳28号(晚稻)、富源4号(中稻)、宁粳16号(晚稻)3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遗传参数调试,并以水稻开花期、成熟期、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进行误差验证。结果表明:中稻富源4号遗传参数调试效果最好,开花期、成熟期和产量一致性指标分别为0.86、0.77和0.84;晚稻宁粳16号遗传参数调试效果较好,开花期、成熟期和产量一致性指标分别为0.86、0.64和0.91;晚稻宁粳28号开花期、成熟期和产量的一致性指标分别0.58、0.77和0.92;对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最大叶面积指数模拟效果一般,对开花期和产量模拟效果较好。表明主栽水稻品种遗传参数调试总体效果较好,3个主栽品种遗传参数适于河套灌区水稻生长发育,可用于低温冷害对水稻影响的定量化评估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38.
几种干旱监测模型在宁夏的对比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MODIS资料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反演地表温度(LST),结合MODIS-EVI试验研究改进型温植被旱情指数(MTVDI)。用通道2和LST试验研究改进型能量指数(MEI),用通道1和通道2,引入植被覆盖度,试验研究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MPDI)。结合农业气象常规业务地面取土测墒资料,建立各指数与土壤含水率的统计函数关系,均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将所建模型用于宁夏干旱监测业务,结果表明:MTVDI、MPDI在作物生长季监测效果显著,MEI、PDI对裸露或稀疏植被地表旱情监测比较有效。几个模型各有优劣,综合运用才能在实际监测业务中发挥最佳效果,精度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39.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河南省冬小麦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1961—2014年14个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以及冬小麦生育期数据为基础资料,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作为干旱指标,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冬小麦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覆盖范围广,其CWDI指数存在准2~4年及准2~6年的周期变化;各干旱等级中,轻旱无突变发生,而中旱与重旱及以上分别在1973年和1965年发生了突变;轻旱的覆盖范围以3.25/10年的速率下降,中旱、重旱、特旱的覆盖范围则分别以2.52/10年、0.68/10年、0.47/10年的速率上升,以轻、中旱为主,重旱次之,特旱最少,其中,轻旱频率高发区集中在豫南及豫西南,中旱频率高值区以许昌、商丘、宝丰、卢氏等地为主,重、特旱主要发生在豫北一带;极重风险区分布为拔节-抽穗期全生育期乳熟-成熟期,重度风险区分布为全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成熟期,中度风险区分布为乳熟-成熟期拔节-抽穗期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40.
将江苏省气候、土壤、水稻产量、田间试验等相关资料作为CERES-Rice模型的输入文件,通过校准和验证获得江苏水稻品种徐稻2号的遗传参数,利用WCRP耦合模式CMIP3的多模式数据下的A2和A1B两种方案,并结合CERES-Rice模型,模拟分析A2和A1B两种情景下2020s(2011-2040)时段不同高温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的热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ERES-Rice模型在江苏地区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A2和A1B两种情景下高温热害会使江苏省水稻产量下降,最高减产率为17%。高温强度一定时,高温持续日数越长,水稻减产率越大。高温持续日数一定时,温度越高对水稻造成的危害越重。可见,未来气候情景下孕穗-抽穗期高温热害将使江苏省水稻减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制定江苏水稻生产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