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鲫是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也因其个体小、生长慢、肌间刺较多,养殖规模受到限制。为此,我国鱼类育种专家利用传统选育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培育出了多个鲫新品种,先科巨鲫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目前国内鱼卵孵化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以PLC为控制核心、以组态王为人机界面的鱼卵孵化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能自动完成对孵化环境的调节,系统运行中人机界面友好,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23.
斑鳜(Sim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 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鱼属,为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热、疗毒等药用价值,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由于野生斑鳜的自然资源稀少,而且亲鱼的怀卵量不高,靠天然苗种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发展斑鳜这一优良品种,满足大面积推广养殖斑鳜所需苗种,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斑鳜人工繁殖技术试验,采用了人工催情、产卵、环道孵化、池塘培育等方法,催产斑鳜2批54组,孵化斑鳜水花14.5万尾,培育出2~3 cm的斑鳜苗种4.7万尾,现将斑鳜的人工繁殖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牛蛙蝌蚪生物学性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荣 《内陆水产》1997,22(3):10-11
同批牛蛙蝌蚪生长个体差异大,其体长组成呈正态分布;经统计方法算出牛蛙蝌蚪(长腿前)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式为:W=4.676X10-4·L2.757(r=0.9967);根据牛蛙外科由小到全变态分七个阶段的体长、体重、肠长、肠长/体长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牛蛙蝌蚪在生长过程中食性由偏植物食性到混合食性逐步向偏动物食性转化。  相似文献   
25.
<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属温水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大鳞副泥鳅是泥鳅属中个体大、生长快的品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据分析:大鳞副泥鳅的可食部分占80%以上,蛋白质含量达20.7%,脂肪2.8%,灰分2.2%,钙、磷、铁含量丰富。除食用外,还具有滋补强身、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通乳等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由于水质污染和人为滥捕,泥鳅天然产量日趋下降,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国际、国内市场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6.
<正>7月份气温水温将是一年中较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30℃,月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6℃~38℃,养殖水温在28℃~32℃之间。天气炎热、降水量增加,易造成环境突变,导致养殖动物应激反应;同时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投饲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残饵和排泄物增多,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容易超标,水质恶化,水体中病原菌增加,是水质易变、病害暴发和流  相似文献   
27.
为评估选育耐盐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在高盐度水体中的生长性能,在塑料盒(80cm×60cm×60cm)中设置盐度21‰、24‰、27‰和29‰共四个盐度梯度处理进行耐盐鱼苗的生长性能比较研究。养殖40d的生长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逐步增加,选育尼罗罗非鱼苗存活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且日增重、增重率以及特定生长率等指标也均呈下降趋势。耐盐选育尼罗罗非鱼可以在29‰的盐度下正常生长,且存活率可达80%以上,本试验为尼罗罗非鱼在半咸水地区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8.
使用显微镜连续观察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过程,描述并摄像记录胚胎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事件。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的受精卵为粘性卵,呈淡黄色,膜径约1.3 mm,卵质分布均匀;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7个阶段,共26个典型时期;24℃水温下,受精卵约24小时孵出仔鱼,初孵仔鱼体长约5mm。  相似文献   
29.
MS-222对大鳞鲃幼鱼麻醉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MS-222对大鳞鲃幼鱼的麻醉效果。在26±0.5℃的水温条件下,观测了大鳞鲃幼鱼在不同浓度MS-222处理下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变化、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的变化以及不同空气暴露时间对麻醉幼鱼复苏时间、复苏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鳞鲃幼鱼的麻醉过程可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MS-222对大鳞鲃幼鱼的有效麻醉浓度范围为120~160mg/L。随着麻醉时间及浓度的加大,大鳞鲃幼鱼呼吸频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进入5期麻醉的幼鱼,当空气暴露时间在4min以内时,复苏时间随空气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当暴露时间在6min以上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暴露10min以内均能复苏。实验证明,MS-222对大鳞鲃幼鱼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本实验可为大鳞鲃幼鱼的活体运输以及实验操作等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0.
淡水鲨鱼(pangasius sutchi Fowler),因其体型似鲨鱼而得名,又因其体色不同分为淡水白鲨和淡水蓝鲨,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具有生长快、耐低氧、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等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氨基酸含量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我所于20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