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世界发达国家从四十年代就开始搞种子机械烘干和精选,现在正向着工厂化方向发展.我国的种子加工机械化是从1979年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以后发展起来的,我省的形势和全国一样,1980年引进了两套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开始有了自己的种子加  相似文献   
82.
王长春 《中国蜂业》2006,57(9):33-33
年愈古稀的孙振玉老汉在大安市小转地养蜂已度过了40多个春秋,寒来暑往风风雨雨饱尝了养蜂的酸甜苦辣,儿子孙静少年时是父亲养蜂的好帮手,到了而立之年正赶上“下岗”,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养蜂这个班了。20世纪80年代,父子俩养蜂达到百箱、千脾、万斤蜜,成了当地发家致富的新闻人物,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各新闻媒体,分别相继作了报道、录像,由此孙氏父子的蜂场在当地有了知名度。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仍然是“胜不骄,败不馁”,虚心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方法,在自家成功经验中找不足,在失败中找教训,不断地探索、总结,刻苦学习,提高技术,一心倾注在养蜂事业上,兢兢业业,就凭这一片敬业心,造就了两代养蜂人。  相似文献   
83.
对美国卫福200FF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玉米重茬现象较多,苗期病虫害,如:立枯病,根腐病、茎腐病和地下害虫、蓟马、蝼蛄省害严重。为此,从1995年开始,对美国200FF种衣剂与国产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包衣后玉米 种子苗齐、苗壮、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加速实现种子产业化、向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85.
鸡痘(Fowlpox Disease)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类及鸟类易感,其中以鸡易感性最高。临床上以皮肤的特征性痘疹以及口腔和咽喉部黏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根据病鸡的临床症状及病变,可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3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末、秋、冬初的发  相似文献   
86.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乙醇代谢酶。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家蚕基因组中存在7个ADH编码基因(BmADH1~BmADH7),半定量RT-PCR检测BmADH2、BmADH3、BmADH4和BmADH5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丝腺中表达水平较高,BmADH1、BmADH6、BmADH7在脂肪体中高水平表达。利用直接注射和口器灌喂2种方式,对家蚕5龄第3天幼虫分别以体积分数28%、56%的乙醇进行刺激处理后,调查家蚕体内乙醇的代谢与脂肪体中ADH基因的表达及酶活性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56%乙醇注射处理组家蚕的脂肪体中BmADH1、BmADH6、BmADH7的表达上调,而28%乙醇处理后3个基因的表达基本无变化;酶活性检测表明28%、56%乙醇处理后1 h家蚕脂肪体中的ADH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气相色谱分析显示家蚕血液中的乙醇会快速转化为乙醛。以上结果表明,家蚕幼虫在受到高浓度乙醇刺激后,通过上调脂肪体内的ADH基因的表达,增强ADH活性,使其参与体内乙醇的代谢过程,以保护蚕体免受高浓度乙醇的伤害。  相似文献   
87.
芦蒿是一种因其具有独特气味而广受市民欢迎的野菜,尤其在南京被广泛种植与消费。南京的八卦洲地区每年因芦蒿可获得数亿的产值。自2012年,该地区芦蒿在8~9月份相继出现一种新病害。病害发生初期,扦插在土壤下部的植株茎秆外皮变褐色,伴有臭味,随着病害发生严重,植株表现枯萎直至全株死亡。在八卦洲每年该病害的发生率在10%~20%左右,部分田块绝产。本研究采集发病植株,进行组织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共获得了30余株具有致病性的分离物。随机挑选了12株细菌,通过生理生化反应、Biolog测定以及多位点序列分析,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本研究为芦蒿细菌性软腐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8.
<正>1月,蜂群越冬期。积极参加养蜂技术培训班,掌握新的技术和信息;越冬蜂窖(室)、室外、沟槽式越冬都要每隔5~7天检查、巡视1次;风雪天要勤检查和观察,  相似文献   
89.
<正>蜂群安全越冬相对湿度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相对湿度过大,蜂箱内因空气中水分过大发生霉变,滋生细菌产生疾病,导致出窖后蜂群不健壮;如果相对湿度过低,会使越冬蜂群干渴,因取食困难死亡相对更高,严重影响越冬质量。因此,不管是深窖式、浅窖式、室内或室外越冬都应在适当地方挂上温度湿度计进行监控。采取恰当的办法定期定时对相对湿度和温度进行调控测试,把越冬蜂群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让蜂群安全、健康越冬。  相似文献   
90.
我患中耳炎多年,又是化浓性中耳炎,耳膜穿孔,不仅听力严重衰退,还经常流浓淌水,曾用多种方法治疗,时好时坏没有根治,一遇上火感冒更为严重。3年前,我试着用棉签粘蜂蜜滴入耳内,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