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淀粉是禾谷类作物子粒中的主要储藏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纺织、造纸和建筑等领域。随着淀粉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如何提高作物淀粉含量及改良淀粉品质是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具有短时、高效的特点,是目前培育高淀粉品种的重要手段。淀粉合成是个复杂的代谢过程,受多种酶的调节,启动子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元件,在淀粉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经常需要高活性、特异性驱动异源蛋白表达的载体,如何选择合适的启动子是驱使外源基因高效、特异表达的关键,也是培育安全转基因作物的首要问题。文中综述了淀粉合成相关酶启动子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从基因调控水平上提高淀粉含量及改良淀粉品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2.
选择北京植物园3个植物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环境与游人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在定性研究基础上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植物环境(植物种类、郁闭度)对游人行为特征的影响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Logit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游人对植物环境的选择不同,游人年龄越大就越趋向于选择植物种类丰富、郁闭度高的环境;游人行为时长与植物环境相关,时长超过15 min的活动更容易发生在植物种类少、郁闭度低的环境;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行为发生受植物环境影响,植物种类丰富、郁闭度高的环境更容易触发自发性、个人性行为。研究说明植物环境与游人行为特征存在联系,并对部分行为特征有显著影响。通过植物环境对游人行为的影响机制的认识,从而指导建设园区植物环境的规划。  相似文献   
33.
大豆GmGBP1-i植株开花后光周期反应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典型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反应敏感。利用GmGBP1-i干涉植株与光周期反应敏感的大豆品种DN50为试验材料,通过短日照和长日照两种不同条件光周期处理,明确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同时分析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GmGBP1干涉大豆植株均表现为植株矮小、节间距缩短、不同程度减产,且光周期反应敏感度较野生型低。说明GmGBP1基因在大豆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利用NCBI和Phytozome数据库进行GmIDD基因的同源基因检索,获取该基因在大豆不同染色体中5个拷贝的序列信息。通过对功能结构域的分析结果显示GmIDD基因5个拷贝均含有2个C2H2型(72~92 aa、114~142 aa)、2个C2HC型(149~169 aa、176~195 aa)锌指结构域。GmIDD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227 bp,编码40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mIDD基因5个拷贝中除了Glyma.14g10940和Glyma.17G228000外,其它IDD蛋白间进化距离较远,表明不同大豆IDD基因在功能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长短日照处理下GmIDD表达量的分析结果显示GmIDD基因受短日照诱导表达,因此推测GmIDD可能参与大豆开花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35.
大豆GmGBP1基因启动子的光周期响应元件TCT-motif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mGBP1基因的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SNP-796与生育期密切相关,SNP-796G为缩短大豆生育期的优异等位基因。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发现,等位基因SNP-796 G→A变异会导致TCT-motif光效应元件的变异。将包括SNP-796位点的GmGBP1基因的启动子片段与Luciferase报告基因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结合烟草叶片中的农杆菌瞬时表达试验,分析了该启动子中TCT-motif顺式作用元件的功能。结果显示,TCT-motif受短日照条件诱导,引起Luciferase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在短日照条件下,TCT-motif可能通过增加GmGBP1基因mRNA的表达量,从而缩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    相似文献   
36.
豫绿3号选育、利用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阔  郭瑞林 《杂粮作物》2003,23(6):328-330
阐述了豫绿3号选育、利用技术与方法。概括起来有五:一是科学分析育种现状,合理制定育种目标;二是严格按照育种目标,定向选择;三是采用品种灰色相似栽培原理与方法,实现良种与良法的配套;四是采用品种灰色布局原理与方法,对品种进行科学布局;五是围绕农村经济工作新特点,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37.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年国家绿豆试验数据,选取产量水平较高的4个品种、20个试验环境,每性状相互集对80对数据.用常规相关、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荚长、荚粒数、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关系;荚长与荚粒数,株荚数与产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当株高与株荚数任一性状一定时,另一性状与产量匀呈级显著正相关关系;千粒重一定时,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当荚粒数与千粒重一定时,株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适当增加株高,提高株荚数可增加绿豆的籽粒产量;当荚长一定时,株高、株荚数与产量匀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选择高产单株时应注重株高与株荚数的协调一致.当荚粒数与千粒重一定时,株荚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也表明在产量三要素中以株荚数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因此,可以看出,在选育高产绿豆品种时,株荚数对产量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同异分析方法在绿豆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阔  郭瑞林 《杂粮作物》2004,24(1):15-18
阐述了同异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2001年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安阳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运算简便,易于掌握,切实可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和尚待改进、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39.
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进展1.1 T型不育系的研究有了新进展196 2年美国学者威尔逊育成了具有提莫非维细胞质的小麦“三系”(即T型三系 ) ,196 5年 ,中国农业大学的蔡旭教授从匈牙利引入了小麦T型三系材料 ,才开始我国小麦杂优利用的研究 ,屹今在几个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最重要的是许多育种单位作了大量转育和选育恢复系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选育出了T型不育系的较好恢复系 ,使F1结实性得到改良 ,杂交种已开始试用于生产。如中国农业大学组配的优势组合MS139/1817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试种 ,平均比当地推广良种增产…  相似文献   
40.
超级麦选育问题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专用、多抗高效的超级麦品种,本文就超级麦概念、育种方法与技术、种质创新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提高品种的肥水利用效率、协调“库源”关系、增强“流”的畅通特性、提高育种选择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超级麦育种的思路,并加以实践应用。针对不同的生态区、不同的小麦生理习性从产量结构模式上提出了超级麦育种目标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