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8篇
  17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3 种野生珍珠贝表型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发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珍珠贝新品种,并为亲贝的挑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 自然海区捕捞的野生合浦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射肋珠母贝各 100 只,测量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绞 合线长)和经济性状(湿重、软体重、壳重)。对其各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并应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合浦珠母贝各表型性状的均值和极大值均大于其他两种珍珠贝,而射肋珠母贝的壳高、 壳宽、绞合线长及含肉率大于黑珠母贝。各性状相关系数中,除射肋珠母贝的壳高与壳宽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 其他种类性状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 种野生珍珠贝中,影响合浦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射肋珠母贝湿重的直接 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分别为壳宽(0.362)、壳高(0.517)和壳长(0.337);影响软体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分别 为壳宽(0.379)、壳高(0.388)和壳宽(0.340);影响壳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形态性状均是壳高。【结论】3 种珍珠贝间影响其湿重的最大形态性状不同,影响其壳重的形态性状都相同。  相似文献   
192.
为选育扁桃优良品种,对14株实生扁桃单株的花粉量、坐果率、果实生长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实生扁桃单株的花粉生活力均高于78%,其中S8花粉生活力最高;花后7、30 d坐果率均以S9最高,分别为74.00%、16.93%;花后30 d,14株扁桃实生单株坐果率在0.63%~16.93%之间;果实生长动态调查发现,果实的快速生长期均为4月初至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93.
在分析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标准化实施概况及成效的基础上,运用国家标准GB 3533规定的标准经济效果评估指标对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标准化实施经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说明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标准化实施效果显著,建议采用加权系数法更准确的评估标准化效益。  相似文献   
194.
为给彩色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选用不同粒色小麦品种中麦8号(白粒)、漯珍1号(紫黑粒)和N3688(绿粒)为供试材料,设置施用纯氮210kg·hm-2(N210)、270kg·hm-2(N270)、330kg·hm-2(N330)和0kg·hm-2(N0)四个施氮水平,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粒色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光合特性、成熟期植株氮素分布及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改善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延长旗叶光合作用功能期,并显著提高不同粒色小麦品种成熟期各器官的氮素含量和籽粒中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光合特性、成熟期植株氮素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对施氮量的效应存在差异,中麦8号在N330处理下各项被测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而漯珍1号和N3688在N270处理下各项被测指标综合评价最优。  相似文献   
195.
变色会直接降低木材利用率,寻求绿色环保的防变色方法是木材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对安全健康和生态平衡呼声日益高涨的现代社会,生物防治以其无毒环保的巨大优势已成为木材防变色的必然发展方向。笔者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26和天然植物精油复配研制新型环保生防制剂,得到了更优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协同作用活性物质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和优化,以期为协同防治生防制剂的放大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6.
猪伪狂犬病病毒新流行株主要糖蛋白的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了解猪伪狂犬病毒新流行株的遗传特征。【方法】对从安徽某猪场分离的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RV)AH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主要糖蛋白gB、gC、gD、gE的序列分析。【结果】PRV AH株与国内2011年以来的流行毒株非常相似,但与Bartha株及其他国外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国内流行毒株与Bartha株及其他国外毒株相比,其主要糖蛋白均存在明显的连续氨基酸的缺失和插入,且部分突变位点位于这些糖蛋白的重要功能区。【结论】从分子水平上解析了PRV新流行株与疫苗株Bartha株的遗传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artha株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7.
以黑粒小麦‘漯珍一号’为供试材料,通过棚下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对‘漯珍一号’植株氮素吸收、转运、分配以及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黑小麦籽粒含氮量、蛋白质积累量随水分胁迫加剧而降低;各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随施氮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低氮[N_1,150 kg(N)·hm~(-2)]条件下,随水分胁迫加剧,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升高,高氮[N_3,300 kg(N)·hm~(-2)]条件下,清蛋白、球蛋白含量升高,而醇溶蛋白含量降低。相同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5%,W_2;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45%,W_3)条件下,籽粒氮素含量、籽粒中蛋白质的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成熟期籽粒氮素含量占总氮素含量的比例下降;而充足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5%,W_1)时,中氮处理[N_2,240 kg(N)·hm~(-2)]籽粒蛋白质积累量最高,同时,营养器官贮藏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率均达最大值,对籽粒的贡献率也较高。W_1处理时,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麦谷蛋白在N_2处理达最大值;而W_2、W_3处理情况下,N_2处理小麦中各蛋白质组分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及花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黑粒小麦氮代谢具有显著影响,施氮量过高或过低以及水分胁迫均不利于黑粒小麦氮代谢过程的有效进行,综合考虑,花后充足供水(W_1)与中等施氮水平(N_2)组合对黑粒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8.
为确定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指标,以南沙群岛自然海域捕捞的1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大珠母贝的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区间为(13.751%, 38.947%),并且各性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剔除差异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其中R2=0.93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南沙群体大珠母贝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形态性状为壳宽(0.439),而壳长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影响最大(0.384),其中壳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为0.193,壳宽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312)。结果表明,当以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应注重对壳宽的选择。[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6):19-25]  相似文献   
199.
该研究对海南新村港养殖17个月的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苗种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利用von 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 3种生长模型对其生长性状的增长规律进行拟合,通过Levenberg-Marquardt迭代法求出各模型中3个生长参数,综合各参数的最优值,得出不同生长性状拟合效果最佳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为企鹅珍珠贝各生长性状的最优生长模型。根据生长参数得出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的生长极限值分别为93.519 mm、90.641 mm、39.075 mm和157.755 g,生长拐点分别为2.86个月、4.04个月、5.63个月和9.61个月;各生长性状间的绝对生长速度在不同生长期内差异较大,但随着月龄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性状间相对生长速度存在差异并随月龄的增长逐渐趋于0。研究结果可为企鹅珍珠贝的养殖生态研究、遗传育种及插核育珠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0.
贝莱斯芽孢杆菌HN-1是一株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生防芽孢杆菌。本研究旨在构建生防菌HN-1的突变体库,在突变体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生防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针对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夯实理论基础。将携带转座子TnYLB-1的温敏型质粒载体pMarA质粒利用化学法转化进入贝莱斯芽孢杆菌HN-1中,通过50℃高温诱导后构建了由1 800个HN-1突变体组成的贝莱斯芽孢杆菌HN-1突变体文库,质粒消除率达99.7%。通过平板抑菌法筛选得到一株对尖孢镰刀菌Foc4的抑制活性降低的突变体,利用反向PCR技术确定插入破坏的基因与贝莱斯芽孢杆菌模式菌株FZB42 arsenic resistance protein (RBAM-550730)基因同源性为99%,在系统进化树中与贝莱斯芽孢杆菌模式菌株FZB42中的该基因属于同一分支。通过筛选鉴定HN-1突变体文库中抑菌活性丧失突变体发现HN-1中Arp基因与生防芽孢杆菌HN-1抑制尖孢镰刀菌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