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转基因技术与农产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诞生,目前全世界种植有大约4000多万hm^2的转基因作物以及利用动物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医用蛋白,人类将最新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领域以摆脱自然对传统作业的限制。利用转基因技术产生新的动植物种类品种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自然界时代沿袭的基因平衡,这一变化是否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问题,其安全性如何评价,这些已经成为人们目益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选择36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2组,分别饲喂不含和含有0.15%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GXC)的大麦型饲粮,进行为期28 d的饲养试验,研究大麦型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其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组日增重提高13.99%(P<0.05),料重比降低6.32%(P<0.05),日采食量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 mRNA丰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3.91% (P<0.01)和33.43% (P<0.01).结果提示,添加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不仅能够改善断奶仔猪对大麦型饲粮的利用效率,而且还影响血清IGF-I水平和肝脏IGF-I mRNA表达,从而提高仔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13.
通常日粮中核苷酸 (NT)含量很低 ,并被视为不重要的部分。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表明 ,外源NT极少合成为体内物质 ,其利用率很差 ,而体内的NT合成代谢十分旺盛 ,所以一度把NT界定为非必需的养分 (刘昌宇 ,1 997)。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事实并非如此 ,大多数的研究都证实外源NT对于动物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胃肠道发育、肝功能、脂代谢等有重要影响 (施用晖等 ,2 0 0 0 )。虽然大部分细胞能利用体内一些简单的化合物从头合成NT ,但是与营养吸收代谢有关的肠道细胞、参与免疫的淋巴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骨髓细胞等合成NT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的生物大分子,始终是基础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中毒性休克、RH溶血症和抗移植排斥等。但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主要障碍是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HAHA反应)、肿瘤渗入量低、亲和力低和半衰期短等。然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向各学科的渗透,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对抗体进行改造,使其适用于疾病的治疗。如近年来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phagedisplayantibodylibrarytechniques),筛选具有特异治疗作用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另外,通过与基因敲除(knockout)和置换(knockin)技术结合筛选获得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也备受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就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果园内不同养殖密度的家禽对家禽自身、果树水果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我们在相同土地面积枇杷园内每hm2饲养不同数量(750、1 500和3 000只)的优质小三黄土鸡并分组进行试验,比较各处理土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量、枇杷水果品质、饲养前后土壤性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对鸡肉和枇杷品质无显著影响,但在有机肥减半的情况下,每hm2饲养750~3 000只土鸡,极大地提升了果园土壤肥力,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