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1篇
  11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91.
为选育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系),以21份马铃薯品系和黑龙江垦区2个主栽品种垦薯1号、大西洋为试验材料,测定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环境与基因型极显著的互作关系(P<0.01),但基因型影响效应大于环境因素(P>0.05);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为17 552~49 639kg/hm2,淀粉含量13.17%~19.66%,淀粉产量2428.17~8792.31kg/hm2,直链淀粉含量13.21%~21.30%;通过与对照品种比较,从21份马铃薯品系中筛选出高产、稳产、高淀粉含量和高淀粉产量的品系4份。结果为选育高淀粉含量、稳定性强的马铃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2.
板栗子房内源激素含量与空苞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艇控制授粉方法分析了板栗授粉前后子房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授粉刺激了板栗子房内源GA1/3、iPA8含量及(GA1/3+iPAs)/ABA值增加,并降低了子房内源ABA含量。未授粉子房和正常授粉子房在授粉前后内源激素含量及变化趋势上的差异,与空苞栗子房和正常栗子房间同一时期的差异基本相似,且未授粉子房内激激素含量变化与空苞栗一致,因此可认为板栗子房授粉不良是空苞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意义】引入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对新疆各地区进行量化评级,研究新疆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用水总量和节水效果的推动影响程度,为新疆分地区农业技术节水提供改进依据。【方法/过程】基于2005—2020年新疆地区各地州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新疆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率,通过带有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农业节水技术进步、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农业用水总量之间关系。【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及各地州农业技术进步率为正值且均值大于0.9;(2)新疆地区用水反弹效应均值为0.96,农业节水技术增加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农业用水总量,但效果并不明显;(3)各地州反弹效应各有不同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其中南疆地区反弹效应最为平均且总反弹最低,北疆地区反弹效应分布离散且出现“回火”现象,东疆地区较为平均;(4)农业技术进步对新疆各地州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影响显著。据此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包括:加强种植结构调整,实行“以水定地”差异化执行和监管措施,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推进用水分级补贴政策,因地制宜推出节水政策等。  相似文献   
194.
“十四五”提出坚守脱贫攻坚成果,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起来。新疆南疆四地州持续贯彻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脱离贫困后政府依然要履行责任、贯彻政策,加大帮助扶持和监管力度,但由于南疆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生存条件相对较差等原因,要巩固扶贫的效果困难。经过梳理新疆南疆四地州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路径的相关政策、产业集群等理论和产业发展数据,研究发现南疆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有效的巩固脱贫成效办法,并提出多元化主体参与推广、优化产业布局、汇聚多层次人才、健全推广服务体系、培育精深加工本地产业、完善产业链、提高生产标准、建设特色品牌的建议,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以巩固扶贫的成果,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95.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之下,城中村的合理改造问题已跃升为城市与农村地区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已有的城市化进程研究大多聚焦于城市或者乡村的二元结构层面,对同时具有城市和农村双重属性的“城中村”却少有研究。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为例,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空间结构排布不合理,配套机制不完善;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及公共设施不能满足民众需求;社会治安不稳定,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探究城中村改造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路径。应采取聚焦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保留特色文化,延续城市记忆;实现“四化”有机统一,推动产业融合等举措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  相似文献   
196.
基于农产品期货上市对农产品生产者影响的机理,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枣农对市场风险和红枣期货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红枣期货上市背景下枣农生产调适行为及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7.
随着“互联网+”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成为各个行业新的发展契机。随着“智慧林业”的提出,智慧林业人才培养被纳入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本文在调研就业市场对智慧林业人才的需求、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18所林业院校中林学专业关于信息技术类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情况,并以华中农业大学林学专业的智慧林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基于智慧林业人才核心技能需求,提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慧林业人才培养思路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8.
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都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启动的“新农科”建设对林学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也随之有所改变。传统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存在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涵认识不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教学管理体制弹性不足、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易行、林科教协同育人力度不够、为学生提供的拓展国际视野的空间有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林业行业以及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满足“新农科”建设对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华中农业大学从“新农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思路,并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深刻领悟新时代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其内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或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构建“听、学、练、考、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以“三全育人”和课程群建设为核心,构建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尺度课程群的课程体系。三是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构建包括国家、...  相似文献   
199.
为进一步发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新一轮退耕还林为主题,基于2012-2022年CNKI平台中的数据库,取300条样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方法,深入解析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相关研究,包括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和关键词突现图谱等方面。结果表明:(1)有关退耕还林的相关文献数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2)有关我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后续产业”“农户收入”“生态效益”等问题展开,高频关键词显示新一轮退耕还林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要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一味地扩大生态林规模并不可取。(3)退耕还林研究以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初期退耕还林措施的综合改进分析为始发点,逐渐转变为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相互交织并存,并逐渐向以生态效益为主题逐步细分进行发展。所以,科研理念、方法之间的交融与并行以及怎样继续巩固和拓展退耕还林成果,如何合理的扩大退耕还林规模、保障农村环境安全、提高退耕农户增收,成为了今后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