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4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7篇
  177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杂交糯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粱3个糯不育系和12个糯恢复系为材料,采用3×12NCII设计配制36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长、生育期、千粒重、每穗粒数、每穗粒重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除穗粒数外)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个性状的遗传都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杂交种的大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不育系大,说明在杂交糯高粱选育中应重视恢复系的选择。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育期>株高>每穗粒重>穗长>千粒重>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52.
梨是世界重要的果树之一,形、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贮运性能好,供市时间长,且有良好的医疗效能。在世界上梨的分布和栽培很广,是人类最为喜爱和栽培最早的水果之一。梨果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多种产品,经济效益很高。  相似文献   
53.
基于GIS与模糊数学的县级耕地地力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王良杰  赵玉国  郭敏  张甘霖 《土壤》2010,42(1):131-135
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为例,结合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 GIS 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性以及立地条件 3 个方面共 14 个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可以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4.
P.Barré等认为温带地区自然土壤中,由于植物根系将下层土壤中的钾和硅向上搬运,减缓了上层土壤中伊利石类矿物(混层伊利石/蒙皂石+伊利石)脱钾和脱硅过程,致使其长时间地存在较多的伊利石类矿物。本文旨在了解热带地区土壤中这一假设是否也存在,以海南琼北地区发育于由不同年代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所构成的时间序列土壤(1×104a,(9.0±2.0)×104a,(14.6±0.9)×104a,64×104a,(133±18)×104a,(181±8)×104a)为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了其黏土矿物的变化情况,结合土壤钾、硅、活性硅的分析结果,发现伊利石类矿物仅存在于(133±18)×104a以前的土壤中,表层土壤中钾和硅的含量高于下层的土壤,活性硅含量随成土年龄而降低。为此,我们认为:P.Barré假设在热带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在具有一定的生物复钾和复硅条件下,在成土初期也会存在,但最终会由于土壤强烈的脱钾和脱硅作用而逐步消失。  相似文献   
55.
模拟重金属的流域尺度行为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重金属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潜在不利影响,而探究重金属在不同气象情景下的迁移转化规律有利于流域环境风险分析和环境管理。本研究采用流域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SWAT-HM,该模型考虑了重金属化学反应如吸附和老化反应;陆面重金属迁移过程包括通过水分渗流和蒸发引起的垂向下降上升运动以及通过土壤侵蚀和地表/地下径流的水平迁移;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过程包括沉降、再悬浮、扩散和掩埋等过程。本研究选取湖南浏阳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该流域几十年来一直受到采矿活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严重。结果表明,SWAT-HM模型对于流域内重金属锌(Zn)和镉(Cd)的动态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符合较好,94.5%的Zn和94.2%的Cd的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在同一数量级内。流域内Zn和Cd的高污染区主要集中在宝山河,当宝山河与大溪河汇合后,由于稀释作用和水沙交互作用,溶解相Zn和Cd浓度显著降低至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GB 3838—2002)以下。2009—2014年流域出口Zn和Cd总输出通量的多年均值分别为90.8 t和1.1 t,溶解相重金属和吸附相重金属输出量的大幅提升几乎全部出现在强降水后,吸附相重金属输出量主要由几次暴雨过程贡献。本研究通过气象因子分析方法评价重金属输出量对于降雨和气温变化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溶解相重金属和吸附相重金属输出量对于降雨变化比温度变化敏感,且吸附相重金属对于降雨变化的响应比溶解相重金属强烈。探究不同气象情景下重金属迁移转化响应特征对于环境风险分析和污染控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6.
为探索EMS处理对橡胶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确定EMS诱变橡胶草种子的最适宜条件。本研究以橡胶草品系CXCH为材料,EMS为诱变剂,采用4个EMS处理浓度(0.10%、0.20%、0.30%和0.40%),3个处理时间(4、8和12 h),分别对诱变后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成苗率和相对成苗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EMS诱变处理不能显著抑制橡胶草种子发芽率,却能显著降低橡胶草种子的发芽活力(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和成苗情况(成苗率和相对成苗率),且EMS处理浓度对橡胶草种子的影响要大于处理时间的影响,并最终确定EMS处理浓度为0.30%、诱导时间为12 h时为橡胶草种子最适宜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57.
为了在总RNA水平上揭示橡胶草SSR分布规律和特性,利用GRAMENE网站提供的SSR鉴定工具SSRI T(Si mpl e Sequence Repeat I dent i f i cat i on Tool),对橡胶草6 756条无冗余的EST分别进行SSR鉴定。结果共搜查到2 761个1~6碱基SSR,出现频率最高的为单碱基重复基元类型,其次为三碱基重复基元类型与二碱基重复基元类型,分别为2 139、 338与219个,其出现频率分别为77. 5%、 12. 2%与7. 9%。AG/CT为二核苷酸中优势重复类型,占其总数的73. 1%;而AAG/CTT与ACC/GGT则为三核苷酸中优势重复类型,二者分别占三核苷酸SSR总数的24. 3%与23. 7%。设计了20对SSR引物并验证了它们在蒲公英属3个高度近缘种共24个不同个体中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引物扩增率为100%,多态率为95%,能够在DNA水平上将橡胶草(TKs)与其他2个高度近缘种短喙蒲公英(TB)及药用蒲公英(TO)有效地区分开。由此表明,将所开发的SSR标记用于橡胶草种质鉴定、蒲公英属不同种间多态性检测和彼此区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中国土壤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础土壤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土壤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目标是预测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以及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的演变、实现土壤资源的有效管理。我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20世纪50年代区域和全国性的土壤调查和综合考察奠定了我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基础;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开始和科学研究恢复,土壤地理学重新复兴,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土壤制图、土壤遥感等各个分支学科在内的土壤地理学得以迅速发展,这其中1984年开始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贯穿了此后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推动了相关学科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3S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全面促进了土壤地理研究的现代化,土壤空间变化描述的内容、方式、应用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的土壤地理学研究将面对我国土壤资源制约的国情,重点应该围绕变化中的自然条件和强烈的人为干扰下土壤质量与功能的演变、以土系为主体的土壤基层分类体系、以信息技术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土壤资源数字化表达与管理系统等中心内容,为我国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应对全球环境变化服务。  相似文献   
59.
以亚热带丘陵地区为对象,以该区4 km×3 km的5 m、10 m、15 m、20 m、25 m、30 m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建立多元线性土壤景观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测研究区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分布,进而比较不同分辨率DEM中土壤景观模型及其预测制图的精度。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11 km2范围内,随着DEM栅格分辨率降低,坡度、曲率、比汇水面积(对数)频度均表现出了向其中值区集中的趋势;地形因子的这一变化规律对土壤景观模型的影响较小,例如模型的变量、变量系数及R2在不同分辨率DEM中的差异很小;但地形因子的这一变化规律对模型预测制图的精度具有较大影响,各项指标均说明,模型在10~25 m DEM中的制图精度较高,而在更高分辨率(5 m)或更低分辨率(30 m)DEM中较低。本研究结果对其他亚热带丘陵地区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0.
泸糯8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糯不育系45A与糯恢复系35R配组育成的一个具有高产、抗病、糯质、早熟、再生力强及适于南方生态条件种植等特点的突破性高粱杂交种,于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进一步发挥其增产潜力,2007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在前作为净种小麦的情况下对其开展了播种期、移栽叶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试验以及再生高粱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几点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