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4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7篇
  177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61.
青海省表层土壤属性数字制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于土壤景观复杂的大区域,样点往往较为稀疏,如何准确地进行土壤预测制图仍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青海省为研究区,基于近年采集205个土系调查点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别建立了表层(0~20 cm)土壤全氮、有机碳、粉粒含量和pH四个基本土壤属性与环境协同变量(海拔、坡度、地形湿度指数、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和地表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对该地区进行了土壤多要素预测制图,分析了影响土壤空间变异的控制性因素。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全氮、有机碳、粉粒含量和pH的R~2分别是0.61、0.53、0.47和0.54,这说明随机森林模型可解释47%以上的土壤空间变异。表层土壤全氮和有机碳空间分布趋势东南高,西北低,pH呈现出相反的空间模式;粉粒含量东高西低,预测结果高值出现在柴达木盆地和南部玉树、果洛地区。环境变量的重要性分析表明,年降水量对表层土壤全氮、有机碳、pH空间分布模式具有控制性影响,夜间地表温度与表层土壤粉粒含量空间变异具有较强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62.
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降水稀少、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低的特点,对荒漠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准噶尔荒漠79个样点浅层(0~10cm)土壤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了土壤有机碳(C)、全氮(N)及全磷(P)化学计量特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准噶尔荒漠土壤C、N、P平均含量分别为(5.73±0.49),(0.207±0.009)和(0.347±0.004)g/kg,C∶N、C∶P、N∶P分别为(29.92±2.55),(15.97±1.23)和(0.498±0.024)。土壤P稳定性最高(CV=0.098),而C、C∶N和C∶P的变异性较强(CV=0.687~0.758)。C、P、C∶N及C∶P在不同生境(沙漠、戈壁和盐碱荒漠)、不同群落(白梭梭、梭梭及小灌木)间均存在差异。与全国及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准噶尔荒漠土壤C、N、P含量、C∶P及N∶P均较低而C∶N较高,养分元素缺乏程度表现为NCP。土壤养分元素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多具有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且化学计量比主要受C和N的制约。在区域尺度上,各化学计量参数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C、C∶N和C∶P分布格局相似,并受年降水量、纬度和经度的影响;N与N∶P分布格局相似,受经度、海拔和年均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土壤压实指标在城市土壤评价中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通过测定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下的52个样点的紧实度、容重和孔隙度3个压实指标来反映城市土壤的压实程度。结果表明,南京市大多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实,部分压实严重,可能限制植物的生长。不同压实指标在反映土壤压实程度上基本一致,它们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相互转换。但紧实度指标受到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在同一质地或质地相近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可以很好地反映土壤的压实程度。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相比,通气孔隙度在反映土壤压实时更为敏感。所以在进行城市土壤压实状况评价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土壤压实程度指标,但就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来说,容重比紧实度和孔隙度指标一般更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64.
猫屎瓜[Decaisnea insignis(Griffith)J.D.Hooker et Thomson]是木通科猫屎瓜属的一种野生植物资源。猫屎瓜药效独特,其果实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种子可榨油,果皮含有橡胶,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本文对猫屎瓜的分类分布与形态特征、繁殖与栽培管理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了解该植物,促进该植物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5.
根据婴幼儿营养米粉冲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设计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模拟冲调的分析程序。通过分析婴幼儿营养米粉的黏度曲线特征值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对其品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黏度曲线的平滑度和峰值黏度可以表征婴幼儿营养米粉的冲调性,黏度曲线平滑度越好,米糊越均匀,反之米糊有结块;峰值黏度越大冲调性越差,反之冲调性好。最终黏度可以表征婴幼儿营养米粉米糊的稠度,最终黏度越高米糊稠度越大,反之米糊稠度小。回生值与峰值黏度的比值可以表征婴幼儿营养米粉米糊的口感,比值越小口感越好,反之口感差。使用不同样品做对比试验,对RVA评价婴幼儿营养米粉品质的方案进行验证,同样得出回生值与峰值黏度的比值小口感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66.
种植密度对杂交糯高粱群体库源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设置4个密度(9.0万、10.5万、12.0万、13.5万株/hm 2)处理,副区为3个杂交糯高粱品种,共计12个处理,小区面积14m 2,3次重复。研究杂交糯高粱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群体库源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源生产能力均与密度显著相关,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关键措施,增加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群体有效库容量,因此,合理的密植是实现库源协调的关键措施。在高密度条件下,增加穗粒数是进一步提高有效库容量的关键措施。选用类似于泸糯8号这种源足、库大的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四川东南部杂交糯高粱进一步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7.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城市土壤电导率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导率在探讨城市土壤基本化学性质、盐渍化程度、肥力质量特征和污染特点方面有重要意义.利用电导率仪测定南京市道路、绿地和菜地土壤电导率,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垂直分布特征探讨和电导率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电导率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市主城区土壤电导率最高值0.641 mS/cm,并无盐渍化现象,但由于受人为干扰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道路和菜地土壤电导率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5.40%和72.60%),而绿地土壤电导率变异系数较小(21.05%);土壤电导率的垂直分布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道路土壤电导率表层较高,表层以下无一定规律;菜地土壤自耕作层向下电导率逐渐降低;绿地土壤无明显趋势.土壤电导率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间也存在差异:道路土壤电导率受频率磁化率和活性铁等控制,绿地土壤电导率受总有机碳和活性铁等控制,而菜地土壤电导率受总有机碳、全磷和游离铁等控制.由于所研究影响因子仅能解释电导率总变异的40.72%~58.86%,今后还需从城市土壤离子组成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电导率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8.
1980—2010年安徽省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明松  李德成  张甘霖  王世航 《土壤》2018,50(1):173-180
本研究利用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0—2011年土壤调查数据,运用统计方法从省级和县级两个尺度研究1980—2010年安徽省耕地表层(0 ~ 20 cm)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等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0年全省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SOM平均含量由20.65 ± 11.78 g/kg增加到23.30 ± 8.81 g/kg,TP平均含量由0.58 ± 0.43 g/kg增加到0.71 ± 0.29 g/kg,TN含量总体保持不变,TK平均含量由19.00 ± 5.33 g/kg减少到14.28 ± 3.27 g/kg,四种养分含量的变异程度均降低。从养分含量的等级分布来看,全省耕地肥力总体上提高,SOM、TP和TN的高值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TP含量的等级提升较大。在空间上,不同土地利用和地理区域的养分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淮北平原和沿江平原的SOM和TN含量增加较多,淮北平原和皖南丘陵区TP含量增加较多,各地理区域TK含量减少程度相似。三个典型县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与全省变化趋势一致,除TK含量减少外其余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典型县耕地土壤养分变化与相应的地理区域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9.
首先论述了中亚干旱区的土壤形成环境和土壤地球化学特点,剖析了该区广泛分布的盐渍土、石膏土和碳酸盐土的成土特点和地球化学元素分异规律;根据当前土地利用中面临的土壤退化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若干因地制宜的利用土壤资源战略的建议。同时,还对加强我国和中亚5国学术交流,促进互利共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0.
祁连山区土壤砂粒含量剖面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璇  杨帆  李德成  张甘霖 《土壤学报》2017,54(4):854-863
祁连山区是西北黑河流域的水源,理解祁连山区土壤颗粒组成的剖面分布模式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定量理解土壤中水、肥、气、热的运移和开展颗粒组成/质地的三维制图。以2012—2013年获取的深度≥1 m的69个代表性土壤剖面为对象,分析了含量变异最大的砂粒的剖面分布模式及其与海拔、坡度、坡向、年均降水、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形湿度指数、NDVI、土地利用、成土母质等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砂粒含量的剖面分布模式可分为均一型、递增型、递减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和不规则型六类,但其很难用单一的环境变量来定量预测,其根源在于祁连山区成土母质复杂多样,加上复杂的地貌地形、土地利用等导致母质易发生运移而产生不连续性;对应复杂山区的土壤颗粒剖面分布模式的定量预测,还需从复合环境变量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