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香樟在我国中部引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03-2403,2445
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Siel)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亚热带阔叶林代表树种,树形优美,具有较高观赏和经济价值。但是,在南种北引过程中,由于对香樟适应性调查不是很完善,导致很多苗木栽植后不能完全成活或存活后1~2年死亡,从而带来很大损失。为此,笔者进行了适应性试验,以期找到引种香樟苗木的最佳米径,进而减少盲目引种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2.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42-3342,3344
2003年对国槐死亡原因进行调查。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树盘长期积水,导致根腐病发生,是国槐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885-3885,3890
通过对市售杏、桃、枇杷、山楂4种蔷薇科植物种仁中苦杏仁甙含量的测定,发现苦杏仁甙含量大约在2%~4%,其中枇杷中含量最高,平均为3.61%;桃仁含量次之,平均为2.87%;杏仁中含量平均为1.63%;山楂籽中苦杏仁甙含量最低,平均为1.15%。最高和最低值之间相差2.59%。  相似文献   
24.
豫南山地发展美国大扁桃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士林  郑芳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71-4571,4584
从发展大扁桃优势和豫南山区现状、气候条件以及试种大扁桃经济效益等方面来分析豫南山区种植美国大扁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豫南山区发展大扁桃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并且是提高土地附加值、使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25.
田士林  李莉 《北方园艺》2007,(8):194-197
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濒危植物岩虱子进行了RAPD反应体系的研究.以岩虱子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模板DNA用量、Mg^2+浓度、dNTPS浓度、Taq酶的用量和引物浓度对RAPD反应的影响,建立了适于岩虱子RAPD分析的有效的稳定的反应体系,即在25μL总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最适用量为10 ng、Mg^2+的适宜浓度为2.0 mmol/L、dNTPs的适宜浓度2.2 mmol/L、Taq酶的用量以1 U、随机引物的浓度以2.5 μmol/L为佳.  相似文献   
26.
西平麦区蚜虫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62-8562,8576
为了防治小麦蚜虫。通过"三密"(行距为20 cm)、"三稀"(行距为35 cm)播种方式和夜间、白天防除的对比试验研究蚜虫的防治措施。蚜虫危害程度与播种密度、施药时期和时间有关。稀行能抑制蚜虫的大量繁殖,减少打药次数;密植使农田中的空气湿度增加,利于蚜虫的繁殖。在有翅蚜刚刚来临时打药,防治效果好;白天打药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没有夜晚好。采用有翅蚜夜间综合防除技术,可以减少施药量和施药次数。  相似文献   
27.
玉米起垄防杂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58-4559
研究起垄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起垄技术在玉米营养生长的前期和中期,能够起到防除杂草的效果;在后期效果不太明显,但结合中耕技术不仅可以将杂草覆盖,而且还能够起到抗倒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不同品种李树流胶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95-5295,5305
通过对几种李树品种流胶病的发病比较,发现奥村樱桃、好来坞、大石中生3个品种抗病性较强。其中奥村樱桃抗病性最强,应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9.
"园林苗圃学"是园林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在传统教学中,理论课大多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形式;实践课也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课程一结束,学生对课程的掌握就容易生疏。为此课题组进行了如下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和学生对资料的搜集量;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程度的监督和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改革考核方式,将实践课考核与理论课考核上升到同一高度。通过以上改革,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扎实的实践技能,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0.
为了更好地进行辣椒无公害栽培,了解套袋对果实VC含量的影响,以cv.B54辣椒为试材,采用黄色透气纸袋对花后25d后的辣椒进行套袋处理,以相同条件下的不套袋辣椒作为对照,研究生长期套袋对辣椒果实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成熟阶段的辣椒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果实中的VC含量均下降,其中绿果期和红果期VC含量下降较为明显,转色期下降较少;通过对果实整个生长期套袋发现,无论对照还是处理,随着辣椒果实的不断成熟,果实中的VC含量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套袋果实中VC的含量始终低于对照。这些结论表明套袋对于辣椒果实VC成分的积累有着一定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