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鲁棉研15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鲁613为父本、鲁55为母本杂交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为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在我团小区示范和大面积连续种植两年,具有较强的增产优势,抗虫、抗病,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22.
板蓝根膜下滴灌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蓝根的根和叶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等功效。本文简要从播种、种植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板蓝根膜下滴灌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3.
寄生性植物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已经成为我国向日葵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种植抗性品种是目前控制向日葵列当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在2012年-2017年以田间自然鉴定的方式对124个品种(食葵85个, 油葵39个)进行了188批次的抗列当田间鉴定试验, 参试品种包括了近10年来向日葵产区内的绝大部分市场销售品种以及部分新杂交组合。本项研究明确了上述品种的抗列当等级。筛选出免疫或高抗列当的向日葵食葵品种26个, 油葵品种25个, 其中部分商品性较好的免疫品种在向日葵列当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田间试验鉴定的结果, 本文还对田间自然鉴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抗性等级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猾子皮生产优质毛皮新技术,我们进行了戊二醛—铝鞣猾子皮工艺试验,总结出了适合于生产实践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条件,论述了工艺要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工艺生产的猾子皮毛皮成品皮板柔软、丰满、延伸性好,毛被松散、灵活、有光泽,毛板结合牢固,皮板收缩温度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5.
田晓燕  赵蕾  赵辉  孙红炜  李凡  杨淑珂  路兴波 《作物学报》2012,38(11):2115-2121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Bt基因玉米Mon810及其亲本玉米DK647作为材料,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于2010年和2011连续2年测定玉米叶面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并对细菌生理群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年份和生育期两个玉米品种叶面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但年度间和相同的发育时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一致,由苗期开始增多,到生育后期达到数量高峰。转Bt基因玉米对叶面细菌和真菌影响较大,大部分生育期内Bt玉米叶面真菌和细菌数量与亲本玉米有显著差异,而放线菌数量与亲本相比差异不显著。2010年,苗期、拔节期和完熟期Bt玉米叶面细菌生理群Shannon-Wiener群落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亲本玉米,2011年除喇叭口期Bt玉米细菌生理群的三种群落特征参数均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吡虫啉不同配比和不同剂量对大小粒径绿豆种子进行拌种处理的安全性,通过室内测定不同温度下不同粒径‘白绿11号’和‘科绿1号’绿豆种子发芽率,比较不同温度下二者胚芽和胚根长度,且结合田间播种试验,得出结果:20℃以上(包含20℃)两个品种发芽率无明显差异,但吡虫啉剂量大的处理的胚芽和胚根长度都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显著;20℃以下各品种吡虫啉剂量小的处理的发芽率较对照无差异,剂量大的处理均明显低于对照,胚芽和胚根长度都与对照差异显著;田间播种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室内试验结果,更明确吡虫啉不同配比大田拌种的安全性。试验表明按药种比1:100拌种,吡虫啉配比≤40%,播种土壤含水量≥20%时,对大粒径绿豆安全性较高,为种子拌种防治绿豆蚜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利用2种植物免疫剂对绿豆晕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免疫剂JM2号原液和稀释液(2倍稀释)对绿豆晕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phaseolicola)菌落生长的抑制率高达100%,JM1号植物免疫剂无抑制作用.在盆栽植株上进一步研究了2种植物免疫剂对绿豆晕疫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感病的绿豆植株第一次喷JM1和JM2号植物免疫剂,第一次喷药14 d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6.67%和39.82%;第二次喷药14 d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1.43%和15.35%.随着感病天数增加,植物免疫剂JM1和JM2号的防治效果均降低.由此可见,植物免疫剂JM1号和JM2号原液对绿豆晕疫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与其他药剂配合使用,可在农业生产上对防治绿豆晕疫病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针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风沙土中的养分含量较低且容易随水分流失等问题,采用大田试验和小水流自流微灌带,研究灌水量每667m~2为177、211、244、277m~3 4个不同梯度处理对风沙土0~80cm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磷、速效磷集中分布在0~40cm土壤,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深层土壤磷素含量极低;灌水使得土壤的全磷、速效磷含量空间分布发生变化,表层土壤磷元素会被淋洗到深层土壤;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灌水量越大,表层土壤被淋洗到下层磷元素越多,且会被淋洗到越深层次土层中;灌水量为244m3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29.
饲料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添加剂是现代奶牛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提高日粮的利用率、奶牛产奶量、鲜奶品质和奶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有益添加剂,可改善瘤胃内环境,提高瘤胃细菌的活力促进菌体蛋白的合成,提高粗纤维消化率,加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强奶牛的生产性能,现将一些新型的奶牛用饲料添加剂综述于后。1脲酶抑制剂奶牛对尿素利用的主要障碍是尿素在瘤胃中的降解率过高,在很短时间内产生爆发式释氨,使瘤胃中的氨的浓度约超过微生物利用能力的4倍。脲酶抑制剂可以调控瘤胃微生物代谢,抑制脲酶活性,减慢尿素的…  相似文献   
30.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大多数霉菌能引起粮食、饲料等多种物质的霉腐变质,导致饲料的营养价值下降,适口性差,甚至产生霉菌毒素危害动物健康。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已知有三种主要的产毒菌:曲霉菌属、镰刀菌属和青霉菌属,这些霉菌的某些菌株当生长在具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条件的基质(饲料)上时,将产生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在玉米和花生中检出率较多,且花生上分离的黄曲霉有80%~90%能产生毒素,麦类则以镰刀菌及其污染为主,青霉及毒素在大米中检出率高,这些真菌直接影响人畜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