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吉林省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孝国  丰烨  田晶  郄瑞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56-20258
阐述了吉林省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模式建设的现状,剖析了吉林省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模式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提出将农业保险的发展和地方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联系起来,把高校人才资源引入到农险相关机构中去。地方高校大学生加入农险,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地方就业压力,同时有效弥补农险发展的缺陷,实现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BALB/c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猪附红细胞体感染BALB/c小鼠模型,检测BALB/c小鼠外周血中血细胞的变化特征,同时检测感染小鼠血浆中红细胞表面分子CD35分子(Ⅰ型补体受体),进一步揭示附红细胞体的免疫致病机理。结果显示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随感染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呈降低趋势,白细胞数量呈升高趋势,且两者呈负相关。CD35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说明附红细胞体感染可降低机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生防菌制剂表面活性剂复配方案。[方法]以玫烟色棒束孢IF1 106分生孢子悬浮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分散体系透光率表征孢子悬浮液的分散稳定性,对分散体系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剂量进行筛选,并对复配方案进行正交优化。[结果]单独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Y-110(加入量10%~3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S(加入量20%~40%)、高分子表面活性剂CMC-Na(加入量15%~35%)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2230(加入量10%~30%),孢子悬浮液具有较好分散与悬浮稳定性;表面活性剂复配方案BY-110(15%)、AOS(30%)、2230(10%)、CMC-Na(15%)具有较高分散性;在此复配方案基础上适当增加CMC-Na(20%)可获得更高的悬浮稳定性。[结论]研究结果为开发高性能玫烟色棒束孢生防杀虫剂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a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培养条件对其生长和产孢有很大影响。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为指标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0℃,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值为7,全光照条件适合菌丝生长,全黑暗条件适合产孢,不封口培养菌丝生长快、产孢多。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具有杀螨潜力的生防真菌,采用喷雾法测定分析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 IF-1106菌株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1339菌株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卵、幼螨及雌成螨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感染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和球孢白僵菌BB-1339菌株后螨类的形态特征不一致,感染IF-1106菌株后形成棉絮状菌丝,而感染BB-1339菌株后则形成羊毛状菌丝。IF-1106菌株和BB-1339菌株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卵的LC50分别为2.38×107、8.26×107CFU/mL和4.48×107、1.21×108CFU/mL,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幼螨的LC50分别1.97×107、8.26×107CFU/mL和7.65×106、8.99×1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20、80、160 mg/kg体质量给小鼠灌服淫羊藿苷水溶液,正常对照组和照射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灌胃16 d。第6天照射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小鼠用5.0 Gy60Co-γ射线进行单次全身照射。照射后第10天检测小鼠的血液学指标、脏器系数及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结果:与照射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的白细胞和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3个剂量组的血小板显著升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淫羊藿苷对小鼠辐射造成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玫烟色棒束孢急性毒性及致敏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玫烟色棒束孢菌粉进行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对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1;急性经皮I,D50(4h)〉2000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I.C50(2h)〉2000mg·m-1;对试验兔眼平均刺激指数为0;试验兔皮肤斑贴部位未出现红斑、水肿,致敏率为0%。因此,玫烟色棒束孢的急性经口毒性为微毒性,急性经皮及急性吸入毒性均属低毒性,对实验兔皮肤及眼无刺激性;致敏实验属I级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19.
地物光谱数据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同物异谱”或“异物同谱”现象。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沙丘-草甸相间区域为研究区,以野外实测沙丘植被光谱数据为基础,利用最小距离法、光谱相似角度、光谱相关系数和光谱信息散度4种光谱匹配算法,对去噪后植物光谱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分析,发现最小距离法可以区分出本区沙丘典型植被。在此基础上,对光谱导数进行匹配分析,发现光谱相似角度和光谱相关系数识别效果增强明显,二阶导数光谱特征匹配度甚至出现了多个负值。最后选取TM1、TM2、TM3和TM4波段植被光谱数据做同样处理,证实TM2、TM4波段能够提高识别精度;同时,基于统计学基础分析单波段基础信息,发现单波段所包含信息量依次为TM1> TM4>TM2>TM3,综合考虑TM1波段内各植被光谱反射率特征曲线重叠严重和单波段植被光谱特征匹配度结果,认为TM4波段为该地区植被物种识别的首选波段。  相似文献   
20.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致病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用浸叶法测定了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各虫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接种该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烟粉虱各虫态均可被感染而发病死亡。在供试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cfu/m L)处理下,烟粉虱各虫态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龄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在浓度为1.0×107cfu/m 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 d后达到83.05%。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生物测定数据进行拟合,并估计了该菌株对烟粉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烟粉虱各虫态的致死中浓度(LD50)和死亡率为90%所对应的浓度(LD90)降低,生防菌的剂量效应逐渐增强,2龄若虫在接种后7 d的LD50对数剂量估计值为4.37。生防菌的致死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在1.0×105~1.0×107cfu/m L内随生防菌浓度的增加2龄若虫的致死中时(LT50)由5.66 d降到4.47 d。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2龄若虫有较高的致病效果,是烟粉虱生物防治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