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2篇
  16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蛋白质电泳技术鉴定辣椒种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种子纯度是评定种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品种纯度鉴定是当前国内外种子检验的一大难题。本文以辣椒为材料,利用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11个品种,结果表明,通过蛋白质电泳图谱可将试材中的11个品种明显区分开。  相似文献   
62.
在5种不同栽培基质上种植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Standl),定期测定葫芦生长过程中基质中有效养分含量、pH和EC值,并结合葫芦生长指标,筛选出适合葫芦生长的最佳栽培基质,为葫芦基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从土壤养分等指标上看,单纯使用泥炭作为栽培基质,虽供氮能力强且持久,但其pH过低,不符合葫芦生长要求;单纯使用潮土作为栽培基质,其pH值略高,供氮、磷能力差也不利于葫芦生长;栽培基质为潮土40%+泥炭20%+蛭石40%时,供钾能力较强,但中后期供氮能力较差,葫芦生长受到影响;栽培基质为潮土40%+泥炭60%和潮土40%+泥炭30%+蛭石30%时,其pH、EC较适合葫芦生长,能提供大量的氮素、磷素、钾素,满足葫芦生长过程中的需求。其中,潮土40%+泥炭30%+蛭石30%的栽培基质中,葫芦的株高、茎粗、根长、干重均最大,最适合葫芦生长。  相似文献   
63.
解磷芽孢杆菌及其对养殖池塘水体磷组分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养殖水体磷元素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从养殖池塘中分离芽孢杆菌,测定其解磷能力,将芽孢杆菌施入模拟池塘进行试验。试验设计采用对照组、芽孢杆菌加沸石处理组和芽孢杆菌处理组,经过培养后,分析池塘底泥中有机磷组分及底泥和上覆水体中可溶性磷含量的变化,初步了解芽孢杆菌对池塘磷元素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池塘分离的芽孢杆菌有较强分解有机磷能力,芽孢杆菌迅速分解有机磷;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芽孢杆菌的上清液中可溶性磷含量逐渐减少。芽孢杆菌施入模拟池塘后,底泥活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较多,池塘上覆水体中可溶性磷含量也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4.
向含Cr6+的废水中加入筛选的霉菌M、细菌F以及沸石,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对废水中Cr6+吸附的最佳pH值为5;M和F菌的最佳吸附时间均为2 h,M菌的最佳投加量为10μL,F菌的最佳投加量为15μL;沸石对Cr6+也有一定吸附,最大可达到53%。M菌对Cr6+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且Freudlich方程模拟优于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65.
施用生物炭对农田土壤N2O的减排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在农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对不同施氮量的农田土壤添加生物炭,研究了其对N2O的减排潜力,为生物炭的固氮减排提供理论依据。于2015年6月18日至9月25日,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农田土壤在不同氮肥用量下N2O排放的影响,实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CK)为不施氮处理、N1(200 kg·hm-2)、N2(400 kg·hm-2)和N3(600 kg·hm-2),各处理均施用土壤质量15%(W/W)的等量生物炭。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N2O的累积排放量逐渐增加,N2和N3处理差异不显著,N2O排放系数逐渐降低,N1、N2、N3的排放系数分别为1.33%、1.27%、0.9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土壤pH、土壤NO3--N和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是影响N2O排放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土壤WFPS、土壤NO3--N和MBN含量与N2O排放通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与N2O排放通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生物炭的施用对农田土壤N2O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并且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土壤氮素有很好的固持作用。  相似文献   
66.
长期耕作施肥对白浆土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顾益初等无机磷和Bowman-Cole有机磷分级体系,对长期施肥和耕作的白浆土中无机和有机磷组分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耕层全磷含量为461.60 mg/kg,其中无机磷占土壤全磷58.08%,其余为有机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各组分含量高低顺序分别为O-P>Fe-P>Al-P>Ca10-P>Ca2-P>Ca8-P和MLOP>MROP>HROP>LOP  相似文献   
67.
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玉米、大豆和小麦产量显著优于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玉米、小麦和大豆长期轮作的产量显著高于长期连作;3种耕法中,普翻优于深松,深松优于免耕,并随免耕年限加长,3种作物产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8.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用量下2个玉米杂交种后期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营养,可使玉米的收获指数与氮收获指数增加.适宜的氮用量有利于玉米营养体碳氮向籽粒运输.玉米杂交种龙单13和克单8的粒重形成所需氮素40.10%~59.88%来源于营养体的氮素再转移,40.12%~59.90%由后期根系供应.  相似文献   
69.
白浆土化肥利用率及其增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7~ 1998年进行了白浆土化肥利用率及其增产作用的研究。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白浆土上 ,小麦氮、磷肥利用率平均最高 ,其次是玉米 ,大豆最低 ;不同年度间玉米氮、磷肥利用率变化最大 ,大豆居中 ,小麦最小 ;增产作用以大豆变化最大 ,玉米居中 ,小麦最小。  相似文献   
70.
田秀平  向春阳 《种子》2001,(6):34-36
综述了近年来基因工程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力,展望了基因工程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广阔前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