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4篇
  5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以湖北省枣阳市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结果表明,税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紧张,教学设施落后,教师待遇低等。为了保证农村艾务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关键在于从最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加大转移支竹力度,认真落实“以善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走“多元化”的办学道路,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对欧洲花楸种子的采集、处理、发芽试验以及不同播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不同播种方法的出苗情况。  相似文献   
43.
在寒冷地区哈尔滨,通过对3种海棠植物生长状况适应性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王族海棠(Malus‘Royal-ty)’、钻石海棠(Malus‘Sparkler)’、山丁子(Malus baccata)等3种植物在寒冷地区的生长良好,尤其以当地树种山丁子为最优,王族海棠居中,钻石海棠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4.
西瓜噬酸菌Ⅳ型菌毛相关基因pilO及pilQ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发生在葫芦科植物上的一种病害,其病原为噬酸菌属西瓜种(Acidovorax citrulli),自报道以来已给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等众多国家的瓜类作物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要从根本上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我们应弄清其致病机制。本实验对西瓜噬酸菌(A.citrulli)中部分Ⅳ型菌毛(pili)相关基因构建插入突变体,用浸种测定法筛选出两株致病力和发病率明显减弱的突变体,鉴定为pilO及pilQ基因突变体,并对这两株突变体的相关表型进行测定。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发现,野生型及pilO基因突变体仍然能够形成Ⅳ型菌毛,而pilQ基因突变体丧失形成Ⅳ型菌毛的能力;光学显微镜下观测野生型、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的颤动能力发现,pilO及pilQ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完全丧失颤动能力;同时pilO及pilQ基因突变体游动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也明显减弱。互补菌株中,颤动能力得到恢复,致病力、游动能力以及生物膜形成能力部分恢复。在MMX基本培养基中测定野生型与突变体的生长曲线发现,突变体菌株生长能力无明显改变;同时突变体也能激发非寄主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过敏性反应。pilO基因突变体仍然能够形成Ⅳ型菌毛但丧失部分Ⅳ型菌毛介导的功能,由此表明,pilO基因并不直接参与西瓜噬酸菌Ⅳ型菌毛的合成,而是Ⅳ型菌毛的功能基因;pilQ基因突变体不能形成Ⅳ型菌毛且丧失其介导的部分功能表明,pilQ基因在西瓜噬酸菌中直接参与Ⅳ型菌毛的合成,是Ⅳ型菌毛的合成及功能基因。同时也进一步证明西瓜噬酸菌Ⅳ型菌毛与其颤动性、致病性、游动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45.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由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为害西瓜、甜瓜的叶片和果实,造成大量减产.迄今,对该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鉴定、病原菌检测技术、病害防治方法、品种抗病性鉴定等方面,而对病原菌的致病机理仍然知之甚少.本实验以西瓜噬酸菌xjl12菌株为背景构建转座子(mini-Tn5)插入的突变体文库,以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saccharinus)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哈密瓜种子浸种处理和子叶注射接种的方法筛选突变体,而后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插入突变体,并对所得的突变株及野生型、互补等各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游动性等相关表型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文库筛选得到的1株致病力明显下降的突变体,亚克隆鉴定可知该突变体△xj-25的Mini-Tn5插入位点为吡哆醛磷酸生物合成蛋白基因(pdxJ基因),其功能主要与吡哆醛磷酸(俗称VB6)生物合成蛋白相关.突变菌株△Pdx.J致病性显著下降,生长能力、游动性明显降低,无法正常形成鞭毛和产生生物膜.通过外源添加VB6可恢复其致病性和生长能力等主要表型.本研究证明VB6生物合成在致病性、生长能力以及鞭毛的合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降低病原菌侵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1.1农产品物流的内涵及特点(1)农产品物流的内涵。农产品物流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流动,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47.
不同pH值对兴安杜鹃及迎红杜鹃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pH的栽培基质上,对培养20天后的兴安杜鹃、迎红杜鹃苗木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量,其结果表明,pH水平对兴安杜鹃、迎红杜鹃苗木各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当pH值为5.5时,苗木的生长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48.
不同药剂对舞毒蛾和春尺蠖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高效氯氰菊酯、5%吡虫啉乳油、8%绿色威雷微胶囊剂3种无公害杀虫剂对常见园林食叶害虫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进行了室内外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高效氯氰菊脂2000倍液对舞毒蛾幼虫和春尺蠖幼虫毒杀作用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4.67%和94.83%.  相似文献   
49.
50.
<正>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 Koch]又称美国山核桃,是绿化的优选树种,其果实又称碧根果是世界著名的干果之一。薄壳山核桃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北部,因其较高的经济价值已被引种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1-2]。江苏是我国薄壳山核桃引种较早的省份之一[3],江苏句容拥有万亩薄壳山核桃基地,发展势头良好。随着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问题突显,褐斑病在江苏句容相继发生,导致叶斑,果腐,落果,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