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4篇
  9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等行距密植下精量制定棉花的田间水分管理制度分析机采棉花高效生产机理.[方法]选用抗旱性强的棉花品种新陆早22号(P22)和抗旱性弱的新陆早17号(P17)为参试品种,在等行距密植机采模式下,设3000(W1)、3900(W2)、4800(W3)m3/hm23个处理水平,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群体生长率(CGR...  相似文献   
72.
灯台山茱萸苗木培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登台山莱萸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分布和用途,通过在通化市江南苗圃开展的育苗生产实践,比较详细地探讨了灯台山茱萸苗木的培育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揭示2009—2019年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时空演变规律,探究耕地面源污染与农业生产的脱钩关系,为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和粮食单产分别描述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和农业生产状况,利用空间分析法和脱钩模型揭示2009—2019年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和农业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脱钩关系。[结果] ①2009—2019年洞庭湖平原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化肥、农药生产率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 ②2009—2019年洞庭湖平原粮食单产呈现出倒U形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③洞庭湖平原粮食单产与化肥农药施用强度的脱钩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为波动期(2009—2013年),第二阶段为强脱钩期(2014—2015年),第三阶段为弱负脱钩和衰退脱钩期(2016—2019年); ④洞庭湖平原农业生产与耕地面源污染的脱钩关系在县级空间尺度上逐渐呈现出较高的趋同性和聚集特征。[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耕地面源污染源头防治,并采取多种举措提高粮食单产,最终实现耕地面源污染与农业生产的强脱钩。  相似文献   
74.
山槐苗木培育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山槐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主要分布和用途,通过育苗生产实践,总结了山槐苗木培育的成功经验,并详细地探讨了山槐苗木的培育技术要点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5.
田雨  庞学东 《油气储运》2005,(12):25-26
根据奶牛的生理变化和管理工作的不同,常将奶牛的饲养管理分为泌乳初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和干乳期四个阶段。奶牛在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需要经过停乳、干乳、分娩、哺乳、初配等多个生理过程,生产中.我们常称这段时间为奶牛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6.
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RD)、同步辐射扫描透射显微术(STXM)等手段,表征湖南祁阳红壤中颗粒态有机质(Particle organic matter, POM)和有机矿物复合体(Organo-mineral complexes, OMC)的元素组成、矿物组成,以及Cu(Ⅱ)在土体土壤(Bulk soil,BS)和OMC表面的吸附行为、元素微区分布和分子固定机制,以明确实际土壤系统有机矿物复合体对铜吸附的能力及其固定机制。元素分析、XRD结果表明,土体土壤主要由OMC组成,富含黏土矿物,且所含有机质矿化度较BS和POM组分高。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S和OMC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BS及OMC对Cu(Ⅱ)吸附等温线类似,且理论最大吸附量相当,说明供试土壤对Cu(Ⅱ)的吸附主要由OMC决定。STXM在亚微米尺度上表征了BS和OMC吸附样品中Cu与C、 Fe、Al、Si的微区分布特征,发现Cu在红壤中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Cu主要与羧基碳与铁氧化物形成的有机矿物复合体相结合,控制着红壤中Cu(Ⅱ)的形态分布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78.
微生物菌肥在超级杂交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微生物菌肥在超级杂交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超级杂交稻"超优1000"喷施夸克微生物菌肥,研究其对超级杂交稻生育期、植株特征特性、抗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级杂交稻不同生长时期喷施相同剂量的微生物菌肥对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影响较大;喷施微生物菌肥能增加超级杂交稻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在灌浆期喷施微生物菌肥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9.
直播稀植高产杂交棉农艺及冠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杂交棉增产潜力,采用大田创建高产试验示范田的方法,以杂交棉稀植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棉密植棉为对照,分析棉花产量形成过程中农艺性状、冠层结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棉密植相比,杂交棉稀植条件下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分别增加了7.9%~24.1%、34.8%~40.2%和14.3%~19.2%,果枝台数和倒四叶宽分别增加了18.9%、9.6%;且叶面积指数(LAI)和叶倾角(MTA)增幅分别为53.3%、23.9%~26.4%,冠层开度(DIFN)则降低了45.5%~81.1%。杂交棉稀植条件下,与皮棉产量2 500 kg·hm~(-2)棉田相比,3 000 kg·hm~(-2)棉田的单位面积株数、株高、果枝始节高度以及LAI、MTA分别增加了5.1%~15.1%、1~2 cm、2.2%、11.6%、4.8%,DIFN降低了56.7%。籽棉产量与LAI和果枝台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总铃数呈显著正相关、MTA与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DIFN与单位面积株数显著正相关。综上,适度稀植条件下杂交棉充分发挥了杂种优势,棉株个体生长旺盛从而弥补群体的不足,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其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杂交棉稀植实现皮棉产量3 000kg·hm~(-2)的总铃数大于120×10~4 hm~(-2)、单铃质量大于5.31 g;果枝台数维持在10台,倒四叶宽大于18 cm;在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为4.3~4.9、MTA为52.7~53.1°、DIFN为0.011~0.015。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蒙古黄芪黄芪甲苷含量与植物、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以及土壤-植物系统中金属元素间的关系,为蒙古黄芪的种植与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个蒙古黄芪种植区,取蒙古黄芪种植区土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检测其中的黄芪甲苷含量,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MS)技术检测黄芪与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不同产地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与金属元素的相关性。【结果】7个蒙古黄芪种植区中,黄芪甲苷含量以内蒙赤峰元宝山下坎村种植区最高,内蒙古固阳县下湿壕种植区最低。蒙古黄芪根中各金属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 K>Mg>Fe>Al>Ca>Cr>Mn>Zn>Cu>As>Pb>Cd,其中Cr元素在黄芪中大量富集;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Al>K>Fe>Mg>Ca>As>Mn>Pb>Cr>Zn>Cu,7个种植区As元素含量均严重超标,4个种植区Pb元素含量也出现超标。蒙古黄芪根中的金属元素含量间、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含量间及根中与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含量间相关性均较好。其中蒙古黄芪植株中的Ca、Pb、As元素含量与土壤中的Ca、Pb、As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植株中的K、Zn元素含量与土壤中的K、Zn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蒙古黄芪根中的黄芪甲苷含量与其根中的Mg、Cu、Cd含量及土壤中的Ca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蒙古黄芪及其栽培土壤中的金属元素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二者金属元素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共同调节黄芪甲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