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究弱光条件下补充红蓝光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荧光灯作为基础光源、发光二极管(LED)作为补光光源,设置3种光质组合,采用基质栽培2个番茄品种。光处理21 d后测定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红光补光下番茄幼苗有较大的生物量,株高明显增高。红蓝组合光补光下,番茄幼苗具有更高的光化学效率,可以运用更多的光化学能量积累干物质,有效提高幼苗整株鲜重、壮苗指数。因此,弱光下补充LED红蓝混合光对番茄幼苗徒长的调控最佳,可以作为番茄幼苗育苗的补光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不同LED光质处理下蕹菜白锈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分别设置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对照,CK)共4种LED光质,光照处理20 d后调查蕹菜白锈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并测定相关酶活性。[结果]各光质处理下蕹菜白锈病发病率均低于CK,其中蓝光处理效果最佳。蓝光处理下蕹菜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茎各部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绿光处理下蕹菜茎上部及根的P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及根的SOD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蕹菜叶PAL活性与发病率呈正相关,茎中部PAL活性与发病率呈负相关。[结论]相比其他光质,蓝光可显著提高蕹菜叶的PAL活性及茎各部位的SOD活性,并显著降低蕹菜白锈病的发病率,延缓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3.
夜间补光对黄瓜幼苗形态的调节与补光方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光质夜间延时补光对不同生长阶段黄瓜幼苗形态的影响,制定黄瓜育苗夜间延时补光模式,对LED夜间延时补光对黄瓜幼苗形态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选取"津春四号"黄瓜为试材,以下胚轴长、子叶面积、茎粗、叶面积、节长、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壮苗指数为指标,研究使用红光(R,630 nm)和红蓝混合光(RB,630 nm∶660 nm=8∶2)两种LED光源夜间延时补光4 h对不同生长阶段黄瓜幼苗形态的影响,利用Logistic曲线对叶面积增长速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子叶期红光延时补光幼苗子叶面积和茎粗最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1.60%和19.55%;一叶期红光延时补光幼苗叶面积和茎粗最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11%和14.72%;成苗期红蓝光延时补光幼苗叶面积、茎粗、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和壮苗指数最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92%、17.75%、45.45%、21.92%、200.00%。利用红光夜间延时补光能够促进前期(子叶期和一叶期)黄瓜幼苗的生长,红蓝混合光夜间延时补光可促进后期(二叶期至成苗期)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壮苗指数。  相似文献   
14.
暗期补光对黄瓜幼苗形态调节效果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确定暗期延时补光调节黄瓜幼苗形态的最优光质和补光时长,采用L1(70%R,30%B)、L2(80%R,20%B)、L3(90%R,10%B)L4(100%R)4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光源对"津春四号"黄瓜幼苗进行2 h(19:00-21:00)、4 h(19:00-23:00)和6 h(19:00-01:00)时长的暗期延时补光,以无暗期补光为对照,研究暗期延时补光对黄瓜幼苗形态的调节,并利用综合评价法分析暗期延时补光对幼苗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暗期延时补光时长和补光光质对黄瓜幼苗下胚轴长、苗高和茎粗的交互影响极显著,对幼苗壮苗指数的交互影响显著;L2光质补光4 h幼苗综合评价值最大;L4光质补光可促进前期(一叶期和二叶期)幼苗叶面积和茎粗的增加,L2光质补光可促进后期(成苗期)幼苗叶面积和茎粗的增加,该研究结果为暗期补光培育黄瓜幼苗以及开发光形态调控补光装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阶段茶园管理的要求,利用设计-试验-修改-再试验方法,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茶园管理机行走底盘的液压系统.所提供的液压接口可安装深松、中耕、施肥、喷药等机具.通过试验,表明该液压系统工作状况良好,性能稳定,达到预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进行日光温室综合效益评价,采用了因子分析与DEA相结合的方法。以山东省寿光市2012年日光温室不同种植模式的投入产出为研究对象,借助DEA的BCC\|I模型,得到了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通过对技术效率较低的生产者进行生产优化以达到最优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黄瓜嫁接愈合及生长的最佳光强梯度和光质组合,试验选择2R:8B、5R:5B和8R:2B等3种光质与3种光强梯度进行3×3的正交试验,进行不同光强梯度和光质组合对黄瓜嫁接愈合及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光强梯度下,随着红光比例的增加,砧穗的接合力、木质部输导力、全株干质量、地下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  相似文献   
18.
移动教学工具的利用能够将将传统课堂和在线课堂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以“农业设施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在线教学优势融入传统课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融合,辅助案例和课堂扩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解决了课堂时间受限,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黄瓜嫁接苗愈合及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模式,本研究选择南瓜‘壮士’品种为砧木,黄瓜‘大棚冬青’品种为接穗,顶插嫁接后0~3、4~6、7~10 d为阶段性递增光照模式,以(0-30-45) μmol/(m2·s)为对照(CK),设[(15-30-45)、(30-60-90)、(45-90-135)、(60-120-180)、(75-150-225) μmol/(m2·s)]分别为T1、T2、T3、T4和T5处理,研究不同梯度光照强度对黄瓜嫁接苗愈合生长及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嫁接后0~3 d适宜光照优于黑暗条件,光照强度梯度在处理T2~T5之间时,能显著提高接合部愈合效果(P<0.05);其中T3处理最有利于黄瓜嫁接苗愈合及生长,其地上部、地下部形态生长指标最佳,最有利于促进黄瓜嫁接苗雌花分化和早熟;T3与T4处理幼苗真叶生长势较优,而T2与T3处理有利于嫁接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运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分析,各处理下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值大小排名为:T3>T2>T4>T5>T1>CK。综合分析得出,T3处理即嫁接后0~3、4~6、7~10 d的光强梯度为(45-90-135) μmol/(m2·s),最有利于黄瓜嫁接苗的愈合生长及幼苗质量的提高,故T3梯度光照强度可作为黄瓜嫁接苗愈合期处理的最适光强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工厂化生产的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a (Waterston)成虫产品进行了一系列检测,检测物种形态及分子特征、外观(体色暗淡率、残肢残翅率)、产品数量、雌蜂率、寄生率及不同温度下(15℃、25℃及30℃)亮腹釉小蜂贮存死亡率共7个质量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亮腹釉小蜂产品的质量标准。结果表明,亮腹釉小蜂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应符合以下标准:形态特征吻合,分子序列(COI、ITS-1和ITS-2)相似度 ≥ 97%,体色暗淡率 ≤ 2%、残肢残翅率 ≤ 1%、实际数量占标识数量的比率 ≥ 95%、雌蜂率 ≥ 70%、不同温度下贮存死亡率均 ≤ 5%、寄生率 ≥ 90%。本标准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和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较高可行性,可用于亮腹釉小蜂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