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3篇
  17篇
综合类   225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旨在探讨甘薯(Ipomoea batatas)地上/地下部提取物的化感作用,从植物化感作用的角度对农田杂草进行抑制和生态防控。【方法】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甘薯地上/地下部水提液中得到水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萃取物,以发芽率、根长、茎长和鲜重变化为参数,测定4种萃取物对3种农田恶性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甘薯地上/地下部4种萃取物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的种子发芽率、根长、茎长和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力最强,高浓度1.00~2.00 mg/mL时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种子发芽率抑制率分别为40%~100%和50%~100%,茎长抑制率分别为48%~100%和66%~100%,根长抑制率分别为65%~100%和67%~100%,生物量抑制率分别为76%~100%和75%~100%。水相和正丁醇相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力最弱,对马唐、黑麦草、三叶...  相似文献   
102.
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玉米是广东省的优势经济作物.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采收和保存等方面制订了适用于广东省鲜食糯玉米生产的技术规程,以提高糯玉米的种植效益,保证糯玉米产品的质量安全,进一步推动糯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3.
就不同季节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3和5d时,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化粪池污水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季节,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该系统对COD、TP、TN等3个指标的去除率明显提高,3d去除率明显高于1d,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5d时对COD、TP、TN的去除效果虽比3d有所提高,但增幅不明显.在夏、秋、冬3个季节,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3.48%~83.33%、53.52%~86.32%和33.33%~63.77%,对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3.28%-66.9%、22.14%~55.85%和12.69%~42.71%,但对TN的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只有19.09%.  相似文献   
104.
水稻、玉米、甘蔗同属禾本科作物,对氮、磷、钾营养的需求特点基本相似。施用根据其营养需求特点研制的专用复混肥,能满足和适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氮、磷、钾营养的需要。试验结果:在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条件下,专用复混肥与进口复合肥、通用复混肥比较,水稻增产7.67%和11.50%,玉米增产7.48%和16.31%,甘蔗增产5.04%和8.28%;每hm^2水稻增收775.60元和916.20元,玉米增收758.80元和1270.40元,甘蔗增收931.44元和1087、02元;同时作物产品品质得以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105.
不同激素处理对锦橙果实留树贮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2004连续2个年度开展了锦橙果实留树贮藏试验,研究了果实转色前2个月(8月中旬)至果实自然成熟期后的1个月(1月中旬)期间2,4-D与增施氮肥、覆盖地膜、喷布赤霉酸(GA,)和6-苄基腺嘌呤(6-BA)的单独或复合处理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明显延迟果实成熟和减少果实脱落,其中以增施3次尿素+喷布1次10mg/LGA3+喷布4次20—40mg/L2,4-D处理效果最佳,留树贮藏到自然成熟期3个月后累计落果率约15%;果实转色前喷布GA3或土施尿素能延迟果实上色1~2个月,2者合用有增效作用。喷布2,4-D可有效减少留树贮藏果实的脱落,而增施氮肥、覆盖地膜、喷布GA,和6-BA对防止果实脱落的作用不大。各处理对次年春梢长度和叶片数无显著影响,但少量处理对春梢粗度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在留树贮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0.9~2.0个百分点,含酸量降低0.37~0.55个百分点,固酸比提高9.58~13.00。  相似文献   
106.
核心种质如何创新和有效利用是目前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以云南地方稻(Oryza 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519份和497个F1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研究了籼(Indica)、粳(Japonica)2个亚种间、5个稻作生态区和16个行政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布趁势.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稻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地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明显,遗传多样性中心在滇西南(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粳稻表型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核心种质中籼稻与滇屯502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均增加;粳稻与合系35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亲本与F1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不显著,遗传分化增加.应加强对遗传多样性中心的遗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使这些宝贵资源在遗传改良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1发生与流行1.1牛弓首蛔虫的感染牛弓首蛔虫病,又称犊新蛔虫病,是指由弓首蛔虫寄生于0~5月龄内的犊牛小肠而引起疾病,患畜呈现严重的下痢和消瘦,重者可导致死亡。其成虫与猪蛔虫相似,成年雌虫寄生在水黄牛的小肠内产出的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  相似文献   
108.
不同覆盖模式下砂壤土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表蒸发引起土壤水分的散失是造成盐分表聚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表层进行覆盖可改变地表结构,从而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迁移过程。为了揭示不同覆盖模式的蓄水控盐效果,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模式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和水盐迁移特征。试验设置无覆盖(CK)、覆砂(S)、覆砂+覆膜(SM)、覆秸秆+覆膜(JM)和覆秸秆+覆砂(JS)5种模式。结果表明:土壤表层进行的不同覆盖处理会降低土壤湿润锋推进速率和水分入渗速率,具有一定的阻渗作用;湿润锋推进距离与时间符合幂函数F=a·t~b,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符合Kostiakov入渗公式,湿润锋推进距离与累积入渗量符合线性关系I=K·Z_f+c。土壤表层进行的不同覆盖处理可有效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土壤保水效果为SMJSSJMCK;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减小的趋势逐渐减缓。土壤表层进行的不同覆盖处理也可减弱土壤盐分表聚,缩小盐分在土壤中迁移的范围;覆盖处理的土壤盐分主要在0—20cm范围内迁移,CK在0—35cm范围内。综合考虑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入渗、抑制水分蒸发和减弱盐分表聚效果,认为砂石覆盖模式是较适合西北旱区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09.
土地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阐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提出今后发展的若干建议:(1)建立统一的标准及规范,达到信息共享与交流。(2)在土地动态评价方面,要以主题数据库和地理信息为核心,运用多集成技术为数据的动态更新、决策支持提供更合理的判断,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3)在数据组织方面,应运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面向对象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以满足数据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便于数据共享和并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0.
树木挥发物及其抗虫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今后VOCs在林木抗虫新品种的选育、抗虫机理及森林生态恢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综述了树木VOCs释放的主要类型及VOCs对植食性昆虫的作用。树木挥发物(VOCs)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昆虫定位和自身防御双重作用,主要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其他活性物质等,其释放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VOCs对植食性昆虫具有吸引、趋避以及吸引天敌等方面作用;特异性VOCs的鉴定与分离比较困难,还需从分子水平发掘树木VOCs中具有防御作用的关键组分。通过VOCs这个桥梁,对新的预防和控制虫害方法以及抗虫树种选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