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1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林业   424篇
农学   584篇
基础科学   333篇
  438篇
综合类   3661篇
农作物   388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1926篇
园艺   736篇
植物保护   257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485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51.
紫茎泽兰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生物,已在我国西南地区泛滥成灾。为了探明甲嘧磺隆和氨氯吡啶酸对紫茎泽兰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紫茎泽兰高效化学防除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盆栽紫茎泽兰喷施不同浓度的甲嘧磺隆可溶性粉剂和氨氯吡啶酸水剂,测定施药后1~7 d紫茎泽兰几个光合特性参数。结果表明,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紫茎泽兰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及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0.12 g.L-1甲嘧磺隆和1.75 g.L-1氨氯吡啶酸能有效地抑制紫茎泽兰的光合作用,这两种药剂用量几乎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152.
自动化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RFID技术具有识别距离远、支持多目标识别等优点,因而在图书馆自动化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阐述了RFID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优势,并对其在图书馆自动化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3.
为掌握液氮充注气调运输保鲜环境因素间的耦合关系,搭建了气调运输保鲜环境调控试验平台。通过试验分别研究了制冷、高压雾化加湿、液氮充注气调、换气等调节过程对保鲜环境中温度、相对湿度、氧气体积分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氮充注气调在快速降低氧气体积分数的同时,对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均较大;制冷在降低温度的同时,对相对湿度影响较大;采用高压雾化加湿时,对温度影响较小,空气压缩机吸入外界空气将对氧气体积分数产生较大影响,而吸入厢体内气体对氧气体积分数影响均很小;换气对厢体内氧气体积分数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供气调运输保鲜环境综合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防治烟草青枯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栽试验设置了五个处理:对照(T1)、施用普通有机肥(T2)、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3)、石灰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4)、石灰和碳铵处理土壤后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T5),用DGGE和平板计数法研究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旨在探讨微生物有机肥及微生物有机肥结合土壤改良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中,施用普通有机肥(T2)不仅不能防治烟草青枯病,还提高了烟草青枯病的病情指数,而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处理(T3、T4和T5)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66.7%~87.9%;施用微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改变根际微生物区系结构:T2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略有增加,真菌数量则较T1处理增加了1.1倍;T3和T4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分别较T1处理增加了3.5倍和6.1倍,同时,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3.7倍和3.5倍,而真菌数量分别下降了66.2%和70.1%;T5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T1处理分别增加了13.6倍和5.1倍,真菌数量下降了75.0%;各处理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均较T1处理增加.初步研究表明,连作病害土壤用石灰和碳铵预处理后再施用SQY-7号微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控烟草青枯病和减缓连作生物障碍,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改变微生物区系和降低病原菌数量实现.  相似文献   
155.
高静压处理改善白果蛋白致敏性和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高静压处理对白果蛋白结构、抗原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100,200,300,400,500,600和700 MPa的压力对白果蛋白进行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测定蛋白的致敏性,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圆二色谱,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白果蛋白分子量和构象的改变,功能特性的检测包括热稳定性和乳化特性。结果表明,高静压处理在300~700 MPa范围内可显著降低白果蛋白的致敏性(P0.05),同时高压处理后,白果蛋白能被分解为分子量为4~30 k Da范围内的小分子蛋白,此外,其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被大量破坏形成无规则卷曲结构,其紫外吸收强度,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明显提高(P0.05),高压对白果蛋白的致敏性影响与其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另外高压处理(300~700 MPa)可明显改善白果蛋白的热稳定性和乳化性能(P0.05)。因此,高静压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降低白果蛋白致敏性和改善其功能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6.
转变耕作方式对长期旋免耕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土壤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农田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将长期旋免耕农田进行深松必然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碳固定速率的变化。因此,为对比将长期旋免耕转变为深松前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该研究利用连续12a 的旋耕和免耕长期定位试验以及在此基础上连续6 a旋耕-深松和免耕-深松定位试验,对比了转变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0~30 cm有机碳含量、周年累积速率及其固碳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12 a的旋耕和免耕处理(2002-2014),2014年免耕处理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比试验初期(2002年)提高38%,旋耕处理降低了30%,而对照常规处理无显著差异。免耕处理土壤0~30 cm有机碳储量比旋耕处理高约2.6倍(2014年)。长期免耕显著提高了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含量,2002~2014年其土壤0~30 cm固碳量为16.69 t/hm2,但长期旋耕导致土壤0~30 cm SOC含量显著降低,表现为土壤有机碳的净损耗,年损耗速率为?0.75 t/hm2。而长期旋耕后进行深松(旋耕-深松处理)6年其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含量较原旋耕处理提高32%~67%,且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量及周年累积速率;免耕-深松土壤0~30 cm的有机碳周年累积速率较免耕处理下降了42%。长期旋耕造成有机碳水平下降的条件下,将旋耕处理转变为深松处理在短期内更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将长期免耕处理转变为深松措施,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和固碳量。  相似文献   
157.
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含量及比例与种植年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泾阳县的日光温室蔬菜施肥情况与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泾阳县日光温室氮磷钾养分的纯投入量平均为N·651 kg hm~(-2)、P2O5·485 kg hm~(-2)和K2O·855 kg hm~(-2),养分投入量明显偏高。温室耕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钾和水溶性钙与种植年限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73、0.973和0.979。种植7年后,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是农田土壤的1.8、5.1和3.6倍,水溶性钾、钙、镁分别是农田的12.2、4.5和2.6倍。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温室土壤K、Ca、Mg三者的比例严重失衡,由养分不合理施用带来的养分损失及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8.
为研究辣木叶黄酮(FMOL)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体质量、血脂和肝脏的影响,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FMOL高剂量组、FMOL中剂量组、FMOL低剂量组,对正常组喂养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连续喂养5周后,测定小鼠相关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FMOL可以显著抑制高脂膳食小鼠的体质量增长,降低肝脏指数;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硬化指数(AI)水平;同时降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丙二醛(MDA)水平。此外,小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所提升。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9.
光呼吸通过清除2-磷酸乙醇酸(2-PG)使氧合光合作用成为可能,该过程对C3植物至关重要。H-蛋白是光呼吸过程中将甘氨酸转化为丝氨酸的甘氨酸脱羧酶(GDC)的关键组成蛋白之一。本研究克隆了紫花苜蓿MsGDCH1,该基因编码166个氨基酸,具有1个硫辛酰基附着位点保守结构域和1个N6-硫辛酰赖氨酸保守位点。进化分析表明,MsGDC-H1蛋白与双子叶植物的甘氨酸脱羧酶H-蛋白(GDC-H)亲缘关系近。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sGDC-H1在苜蓿叶中表达丰度高,且受光诱导。为了探究MsGDC-H1基因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分别使用光诱导的茎叶特异性启动子ST-LS1和组成型启动子CaMV 35S驱动MsGDC-H1(ST-LS1::MsGDC-H1;CaMV35S::MsGDC-H1)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检测过表达植株生物量、淀粉、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光合速率。数据分析显示,CaMV 35S::MsGDC-H1过表达拟南芥(G系列植株)生长受阻,淀粉含量比ST-LS1::MsGDC-H1特异性表达拟南芥(GS系列植株)增加了34%~67%,比野生型(WT)增加了7。3%~33。7%;可溶性糖含量比GS...  相似文献   
160.
为了综合评价玉米区域试验的结果,采用Shukla模型、Finlay-Wilkinson模型、Eberhart-Russell模型和加性主效乘式互作模型(AMMI)等4种常用模型对中国5个类型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没有一个模型对所有试验资料的拟合效果都最佳,Finlay-Wilkinson模型对5个试验拟合效果均最差,AMMI模型对3个试验的数据拟合效果最佳,Shukla模型和Eberhart-Russell模型则分别对一个试验拟合效果最佳。各个模型在玉米品种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和稳定性排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玉米区域试验的实际分析中应采用AMMI模型或者利用模型拟合信息量准则选用最佳的模型进行分析,以提高玉米区域试验对品种高产与稳产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