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基于GC/MS技术的产后卵巢静止奶牛血浆代谢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筛选卵巢静止奶牛和正常发情奶牛的血浆差异代谢物,探究奶牛发生卵巢静止时其体内代谢的变化。【方法】在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选取产后60—90 d,年龄、胎次、体况相近的经产高产奶牛为实验动物。根据奶牛的发情表现、直肠检查、B超检查及激素检测的结果,将奶牛分为发情组(A)22头和卵巢静止组(B)20头。应用GC/MS对两组奶牛的血浆样品进行检测得到其代谢组图谱,利用Chroma TOF软件对得到的峰图进行分析,得到原始数据。将标准化的GC/MS数据矩阵导入SIMCA-P+14.0软件包中,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先进行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来观察各样本之间的总体分布和整个分析过程的稳定性,然后用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来区分各组间代谢轮廓的总体差异,找到组间的差异代谢物。为防止模型过拟合,采用七次循环交互验证和200次响应排序检验的方法来考察模型的质量。采用多维分析(O)PLS-DA和单维分析(t-test)相结合的办法,来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在(O)PLS-DA分析中,变量权重值VIP1的变量为差异变量;在t-test中,P0.05的变量为差异变量。筛选VIP1且P0.05的代谢物作为差异代谢物,最后采用KEGG途径数据库对两组奶牛血浆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及互作网络构建分析。【结果】与正常发情奶牛相比,卵巢静止奶牛血浆中共有20种代谢产物表现异常,其中17种差异表达代谢物与奶牛卵巢静止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水平增加的胆酸,水平下降的香草扁桃酸、烟酸甘氨酸、6-羟基烟酸、β-丙氨酸、L-酪氨酸、苯丙酮酸等,这些代谢产物参与了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并参与了丙酸乙酯、烟酸烟碱、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它们通过单一途径或综合途径对奶牛卵泡的正常生长产生干扰,从而引起卵巢静止。另外3种化合物亚氨基二乙酸、N-甲基-L-谷氨酸、3-氨基异丁酸可能与氨基酸代谢和细胞能量转运有关,其在奶牛卵巢静止中的生物学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结论】应用GC/MS技术有效的筛选出正常发情奶牛和卵巢静止奶牛之间的血浆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提示奶牛产后发生卵巢静止与体内多种物质代谢紊乱有关。这为今后深入探索奶牛产后卵巢静止的发病机理以及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基于iTRAQ技术的卵巢静止奶牛血清差异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利用iTRAQ技术探究卵巢静止奶牛血清差异蛋白。本试验在奶牛产后60~90 d,根据发情表现、直肠检查和B超检查,按判定标准将试验奶牛分为卵巢静止组(IO)和正常发情对照组(CON),每组50头,采集血清。应用同位素标记绝对定量(iTRAQ)/质谱(MS)联用技术筛选差异蛋白,并应用免疫印迹以及ELISA方法鉴定奶牛卵巢静止血清差异蛋白。结果表明,试验共获得61种血清差异表达蛋白。GO分析表明,生物学过程包括34个注释,分子功能包括15个注释,细胞组成包括13个注释。蛋白质网络互作分析共得到57个节点,68条蛋白互作注释,蛋白质互作富集P<10-16,得到11个信号代谢通路。经过筛选发现,糖酵解/糖异生、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可能与卵巢静止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与卵巢静止相关差异表达蛋白共有14种:其中GPX3、SCGB1D和PKM2表达下调,ADIPOQ、AHSG、APOA4、FETUB、ALDOB、SPAM1、LDHB、RBP4、IGFBP2、ITIH3及GLYCAM1表达上调。ADIPOQ、IGFBP2和RBP4通过生殖激素生物过程影响卵泡发育,GPX3通过氧化应激而影响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43.
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阐明酮病奶牛血液病理学变化,为酮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随机选取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围产后期10头奶牛,根据血酮仪检测β-羟丁酸(BHBA)的浓度进行分组,检测2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酮病奶牛血中BHBA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升高,而游离脂肪酸(NEFA)和葡萄糖(Glu)含量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BHBA、NEFA都超出正常范围;碱性磷酸酶(AL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血肌酐(CREA)和L乳酸盐(L-ACT)显著升高(P0.05),而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酮病组奶牛血钙(Ca)浓度降低且低于正常范围;且酮病组奶牛血浆中牛结合珠蛋白(HP)极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浆中白介素1β(IL-1β)酮病组高于健康组,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酮病奶牛血液中能量代谢、肝功、矿物元素和炎性因子等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为诊断与预防酮病提供了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44.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营养价值对密度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青贮玉米(Zea mays L.)产量及品质对密度调控的响应机制,本试验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冀承单3号籽粒产量高于真金青贮31号的籽粒产量,而冀承单3号的秸秆产量及全株产量低于真金青贮31号,冀承单3号及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籽粒产量的密度均低于其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为8.25×104株·hm-2,全株青贮产量达21 364.69 kg·hm-2;冀承单3号获得最高粗饲料分级指数的密度为7.11×104株·hm-2,粗饲料分级指数达35.13 MJ·d-1;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全株产量的密度为7.31×104株·hm-2,产量达25 254.82 kg·hm-2;真金青贮31号获得最高粗饲料分级指数的密度为7.01×104株·hm-2,粗饲料分级指数达24.12 MJ·d-1。综合青贮玉米饲用产量及饲用营养价值,推荐冀承单3号高产优质种植密度为7.11×104株·hm-2~8.25×104株·hm-2,推荐真金青贮31号高产优质种植密度为7.01×104株·hm-2~7.31×104株·hm-2。  相似文献   
45.
为查明不同防治方法对集约化牛场中低血钙症的防治效果。在某集约化牛场随机选取分娩当天实验奶牛120头,将其分为分娩当天组(Ⅰ组)和围产后期组(Ⅱ组),其中Ⅰ组实验奶牛在分娩后立即给药;Ⅱ组实验奶牛分别在产后第1、3、5、7天给药。结果显示:5%CaCl_2和5%葡萄糖能够降低分娩当天病率40%,降低围产后期低血钙症的发生率40%,博威钙能分别降低40%和35%,两种药物均能有效的降低低血钙症的发生;静注给药每头牛每年净利润为303.41元,投喂给药方法为256.91元。两种防治方法均可有效的降低奶牛低血钙症的发生,并会给牛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静脉输注方法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46.
2015年3月,黑龙江省林甸花园乡某牛场,犊牛爆发咳嗽,死之前头往后仰抽搐,口腔里有唾液。通过对病死犊牛剖检结果可见,病灶主要集中在肺部,无菌采取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将所分离的细菌通过临床检查、生物学特性鉴定和PCR鉴定分析,确诊是由巴氏杆菌及化脓隐秘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肺炎从而导致死亡。动物实验也显示纯培养物对小鼠致死率较高,药敏试验表明这两种菌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呋肟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7.
青贮玉米不同器官产量贡献率对密度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各器官产量对于密度调控的响应规律,以粮饲兼用型品种冀承单3号及青贮专用型品种真金青贮31号为供试材料,设5个密度梯度,分别为45 000,60 000,75 000,90 000,97 500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了青贮玉米不同器官对全株饲用产量贡献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冀承单3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籽粒,其次是茎秆和叶片;在45 000株/hm~2及97 500株/hm~2密度下,真金青贮31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叶片,其次为茎秆,再次为籽粒;而在75 000株/hm~2密度下,真金青贮31号全株产量主要贡献器官为籽粒,其次为叶片,再次为茎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秆及叶片产量贡献率呈现先降后升变化趋势,苞叶、穗轴及籽粒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而茎秆及叶片含水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变化趋势,苞叶、穗轴及籽粒含水率随着密度增加呈现先降后升变化趋势。全株产量与鲜草器官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籽粒器官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各器官产量均与其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从全株青贮产量最高角度,推荐冀承单3号适宜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推荐真金青贮31号适宜种植密度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48.
内蒙古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残膜回收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但同时地膜残留污染约束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1年以后全区地膜覆盖总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农用地膜年使用量超过了4.9万t,并且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次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一般在0.006~0.008 mm之间,回收率仅为60%左右,全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84 kg/hm2,回收率较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数据低20%左右,而地膜残留量较公报数据高40.5%。地膜残留主要分布在0~20 cm耕层土壤中,并且近年刚开始实行地膜覆盖的地块年平均地膜残留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覆膜年限较长的地块。针对内蒙古地区地膜污染现状,从地膜的标准化生产、节约使用、高效回收以及未来需要研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政策等机制体制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途径,达到地膜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农作物增产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9.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发展对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2]。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呈稳步增长趋势,由1949年的11318万t增加到2018年的65789万t,增长率达到481.3%,创造了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占世界21%人口的奇迹[2]。这些成绩的取得,农业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科技与生产纽带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功不可没[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绿色发展新阶段,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巴彦淖尔市7个旗县的农技推广部门开展调研,分析工作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0.
以确定马铃薯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目标,通过不同灌水处理试验,对马铃薯高垄滴灌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降水量为102.9mm时,与试验田相同地力和施肥条件,灌溉定额达到212.6m3/667m2,马铃薯产量达到峰值;马铃薯合理灌溉定额为120m3/667m2;当灌溉定额为120m3/667m2时,马铃薯生育期最佳灌水次数为8~10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