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63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沙封覆膜种植孔促进盐碱地油葵生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盐碱地油葵的出苗率及存活率,提高油葵产量,在河套灌区选择土壤盐分较高的地块,地膜覆盖种植油葵时改传统的土封种植孔为沙封种植孔,在油葵播种期、出苗期和幼苗期测定不同封孔方式对种植孔根际、地膜覆盖区、地膜间露地0~40.0 cm土层土壤水分、盐分及油葵出苗率、存活率、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播种到幼苗期,0~15 cm土层土壤水分逐渐降低,土壤盐分逐渐升高,且不同时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出苗期和幼苗期沙封种植孔根际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比土封种植孔分别降低3.86%和4.83%,比地膜覆盖区分别降低4.79%和9.73%;0~15.0 cm土层土壤盐分比土封种植孔分别降低16.46%和40.99%,比地膜间露地分别降低30.53%和33.72%;比地膜覆盖区则分别提高17.86%和29.89%。土封种植孔根际0~1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幼苗期比地膜覆盖区降低5.15%,出苗期和幼苗期比地膜间露地分别提高3.44%和4.42%;出苗期根际0~15.0 cm土层土壤盐分比地膜间露地降低16.84%,幼苗期则提高12.32%,出苗期和幼苗期则比地膜覆盖区分别提高41.07%和120.11%。沙封种植孔缩短了油葵的出苗天数,极显著提高了油葵的出苗率、存活率,促进幼苗生长。沙封种植孔的油葵单株产量低于土封种植孔,单位面积产量则提高了62.00%,增收58.60%。河套灌区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地块,地膜覆盖种植油葵时采用沙封种植孔,可提高油葵的出苗率及幼苗存活率,提高油葵产量及产值。在河套灌区盐碱危害较严重的地块,地膜覆盖种植油葵时应采用沙封种植孔。  相似文献   
62.
为了鉴别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开展了沟施、混施、撒施、穴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用方式提高了土壤水分,特别是在干旱的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具有显著作用。幼苗期、三叶期不同施用方式的土壤温度上升缓慢,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拔节期到收获期不同施用方式促进了玉米生长,延长了玉米生长期,提高了玉米产量及生物量,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和灌溉水产出率。不同施用方式中,沟施的效果相对较好,撒施较差。研究表明,河套灌区玉米生产中施用保水剂应以沟施为主。  相似文献   
63.
谷子成熟期的鸟害调查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优质小米生产基地,但谷子成熟期鸟害严重。为了减轻鸟害,在谷子成熟期将安塞县划分为3个区域,采用路线法调查危害谷子的鸟类,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危害谷子的鸟类有17种,均为杂食性留鸟,隶属于6科9属,其中鸦科有9种,鸠鸽科有4种。安塞县南部次生林区鸟害较轻,北部典型草原区较重。危害最严重的鸟类为雉鸡和麻雀,其中雉鸡主要集中在沟坡地,麻雀主要集中在村庄旁及川地。在不伤害鸟类的前提下,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驱鸟、化学驱鸟等以减轻鸟害。  相似文献   
64.
为探究充分利用河套灌区水资源和提高玉米产值的有效途径,在河套灌区以‘陕单609’玉米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常规种植密度6.0×104株/hm2为对照(CK),监测种植密度提高至7.5×104(D1)、9.0×104(D2)和10.5×104(D3)株/hm2对土壤水分、灌水量、田间耗水量、玉米产量及产值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的土壤水分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D1、D2和D3的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密度分别增加3.81%、9.72%和13.90%,田间耗水量分别增加5.23%、10.71%和15.42%;秸秆生物量分别增加21.97%、41.34%和39.40%,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2.54%、18.47% 和-0.86%;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6.93%、7.01%和-14.1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00%、16.39%和1.74%;生产成本分别增加2.17%、4.35%和6.52%,总产值分别提高13.27%、20.47%和2.67%,净产值分别提高21.46%、32.12%和-0.12%。综上,河套灌区‘陕单609’种植密度提高至9.0×104株/hm2时,可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玉米产量,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5.
定植穴对局部土壤物理性质及苹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苹果栽植成活率低、树体生长状况差的原因,对3种定植穴土壤物理性状及苹果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定植沟、大定植穴降低了0~100cm土层土壤容重和开挖到雨季的土壤水分,其中开挖到定植是土壤水分散失的主要阶段。定植沟、大定植穴提高了0~10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地面塌陷深度,相对提高了雨季期间的土壤水分,提高了枝条失水量和抽条指数,造成苗木成活率降低,树体生长量和产量降低。陕北丘陵沟壑区栽植苹果不宜采用雨季后开挖定植沟、大定植穴,翌年春季定植;春季定植时应以普通定植穴为主,并边挖边栽。  相似文献   
66.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用LI-6400光合仪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三者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中国沙棘光合“午休”现象较轻,日光合速率和午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极显著(P〈0.01)高于俄罗斯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中国沙棘光合作用最适气孔导度、大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比俄罗斯沙棘小,最适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温、光合有效辐射比俄罗斯沙棘高。中国沙棘在最适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大气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比俄罗斯沙棘高;在最适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光合速率比俄罗斯沙棘低。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光合“午休”现象比中国沙棘强,比俄罗斯沙棘弱,午后光合速率与俄罗斯沙棘相近;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最适气孔导度、大气CO2浓度高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最适胞间CO2浓度低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最适蒸腾速率、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居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之间。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在最适气孔导度下的光合速率高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在最适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温、大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光合速率低于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的光合速率均与上午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温、大气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显著相关,均为“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陕西商洛核桃产区核桃举肢蛾的危害特征、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方法,指出陕西商洛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2代,且以第一代危害为主。提出防治核桃举肢蛾以预防为主,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地面防治和树上防治,积极消灭越冬幼虫,适时开展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根据核桃举肢蛾的生活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生物及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宁南山区红梅杏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特征、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指出宁南山区红梅杏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且较集中,发生期较苹果桃小食心虫早20 d左右。提出防治红梅杏桃小食心虫应以预防为主,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地面防治和树上防治,积极诱捕越冬幼虫和成虫,适时开展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根据桃小食心虫的生活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生物及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69.
核桃树休眠期间修剪伤流严重,为了减少伤流,促进核桃树体生长,在秦岭山区以休眠期修剪为对照,在核桃落叶前、萌芽前及萌芽后进行修剪,监测不同修剪时期对枝条伤流量、剪口枯枝长度、萌芽率、成枝率、枝条生长状况及结果状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对照)修剪的伤流量最大且持续时期最长,且极显著高于萌芽前修剪;与休眠期(对照)相比,3个修剪时期的剪口枯枝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减小;落叶前和休眠期(对照)修剪的萌芽率均较高,萌芽前修剪居中,萌芽后修剪的较低;萌芽前修剪的成枝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修剪时期;萌芽前修剪的雌花序数、雌花数、结果数、翌年结果母枝数均高于其他修剪时期,且1年生枝长势最好.综上,推荐秦岭山区核桃在萌芽前15d左右进行修剪,可减少伤流,提高核桃产量,促进枝条生长.  相似文献   
70.
为了保护和利用野生百合资源,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百合有12种,较前人的调查多3种(不含云南大百合),其中野百合、细叶百合比较常见,绿花百合、岷江百合几乎绝迹。建议秦巴山区建立野生百合资源圃,积极引导当地民众栽培、保护、保存野生百合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