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篇
农学   22篇
  6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月季试管苗生根的形态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振华  白志英 《园艺学报》1998,25(4):405-407
以月季无根试管苗为材料,进行瓶内和瓶外生根试验,研究了试管生根苗和瓶外生根苗的解剖构造差异,并分析了二者解剖特征与其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阿月浑子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中午或模拟中午强光照射后, 阿月浑子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 、最大荧光(Fm) 、初始荧光(Fo) 、可变荧光(Fv) 、光化学效率(Fv/ Fm) 、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 下降, 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 升高; 强光处理后, 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和光呼吸速率(Pr) 均下降, 但Pr/ Pn 的比值却升高。  相似文献   
23.
四种园林树木抗寒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灯台树、复叶槭、流苏和山桐子幼树1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冷冻处理条件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钾离子(K+ ) 相对渗出率, 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了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 ) , 并通过苗木生长恢复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山桐子、复叶槭、流苏和灯台树4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K+相对渗出率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上升, 其枝条的LT50分别为- 11.5℃、- 24.9℃、- 20.7℃和- 29.8℃; 其抗寒性顺序依次为: 灯台树>复叶槭>流苏>山桐子, 与枝条恢复生长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4.
三种阿月浑子砧木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比较阿月浑子砧木的抗寒性 ,于早春对黄连木 ,大西洋黄连木和PGI 3种砧木 1年生枝条进行了- 10℃ ,- 2 0℃ ,- 30℃的冷冻试验 ,结果表明 :随着冷冻处理温度的降低 ,3种苗木枝条失水速率和原生质膜透性增加 ,冷冻枝条的恢复生长能力下降 ;黄连木和大西洋黄连木的半致死温度 (LT50 )在 - 30℃左右 ,PGI的半致死温度 (LT50 )在 - 2 0℃左右 ;3种阿月浑子砧木中 ,黄连木抗寒性最强 ,PGI抗寒性最差 ,其抗寒性顺序为 :黄连木 >大西洋黄连木 >PGI。  相似文献   
25.
低温胁迫对阿月浑子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4个阿月浑子(PistaciaveraL.)不同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冷冻处理,对枝条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个品种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以Larnaka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B’、Kerman,Sirora抗寒能力最差。SOD、POD、MDA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低温下耐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高的SOD和POD酶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因此,SOD、POD、MDA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阿月浑子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6.
我国阿月浑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阿月浑子(PistaciaveraL.)的原产地及分布,我国的栽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发展阿月浑子生产的对策:1.引进国外优良品种,丰富我国种质资源;2.注重当地优良品种的选育;3.扩大引种试点,扩大引种范围,尽快划定阿月浮子适生区域;4.学习国外阿月浑子生产的先进经验,向科研和生产的广度迈进。  相似文献   
27.
在棉花生产中,氮肥的过量施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了氮肥的大量流失,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筛选耐低氮棉花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21个在我国各大棉区主栽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土培的方式,设置正常氮(138 mg kg–1)和低氮(0 mg N kg–1) 2个处理,测定了23个农艺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品种的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所测定的大部分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所选择品种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根据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作为棉花低氮耐受性评价的7个性状,分别为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地上部干重、总干重、实际光化学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根据耐低氮综合指数,筛选出鲁无403、新海12号、中棉所64号、新陆早23号4个耐低氮品种,丰抗棉1号、TM-1、农大棉601、中棉所35、新陆早53号5个低氮敏感型品种。4个耐低氮品种的耐低氮综合指数介于0.5723~0.6818,而5个低氮敏感型品种的耐低氮综合指数介于0.2914~0.3962。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耐低氮综合指数的筛选...  相似文献   
28.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旗叶的荧光参数,研究低磷胁迫对荧光参数的影响,并对控制荧光参数的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导致小麦代换系及其亲本的最大荧光( Fm)、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 Fv/Fm)在测定的各生育时期中明显低于对照,初始荧光(Fo)明显高于对照;Synthetic 6x的3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低磷胁迫下调控Fo的有利基因;3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m的有利基因;3B、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v/Fm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29.
为培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株高、穗长、地上部干质量、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20个高秆基因系之间、20个矮秆基因系之间的性状差异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地上部干质量和单穗粒数性状外,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其他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即半矮秆基因对较多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能够产生降低作用。相关分析表明:20个高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说明千粒质量对于产量的提升潜力较大;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性状均呈负相关,但无显著相关性。在20个矮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同样差异最为显著;株高与其他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千粒质量、单穗粒数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
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光能资源利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小麦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本试验于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品种石新828群体光能资源利用的调控效应.设置4个密度水平处理(210×104基本苗/hm2(D1)、270×104基本苗/hm2(D2)、330×104基本苗/hm2(D3)和390×104基本苗/hm2(D4)).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小麦石新828群体光能利用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D3处理的小麦群体合理,叶面积指数适宜,群体受光态势良好,且小麦群体的消光系数和生物量光能利用率均在生育后期表现出明显优势,最终使得小麦籽粒光能利用率及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1和D2处理的群体透光率和净同化率在整个生育期均表现出明显优势,但由于小麦群体相对较小,农田漏光严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D4处理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整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但由于群体相对较大,群体基部透光率较小,小麦群体的净同化率、消光系数和生物量光能利用率在生育后期表现出明显的劣势;最终均导致了小麦籽粒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降低.由此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使群体具有良好的受光结构和持久的光合同化能力,得到适宜的干物质积累量,协调营养物质向籽粒中转运,最终使小麦籽粒光能利用率高达0.5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