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唐93-5015'由唐山市农科所以冀麦28号为母本,原冬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9年2月通过河北省审定,编号为"冀审麦99004号".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抗寒、抗干热风于一体,适合京、津、唐、保以北地区及新疆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52.
系统测试了7种禾本科饲料作物结果表明:全株叶片干重、株高、全株干重基本上随着株龄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有两种供试牧草峰值出现在第8半月龄,有1种供试牧草在试验期内出现两个峰值,两种供试牧草3个试验项目的积累进度和增长率的概率单位与株龄变量间呈显著(P<0.01)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初水分含量则随着株龄的增加而减少;有两种供试牧草初水分含量的概率单位与株龄变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并对供试牧草试验项目的牧草间均值和牧草内株龄间均值差异显著性作了SSR法多重比较。  相似文献   
53.
白玉龙  姜永 《内蒙古草业》2007,19(3):11-14,18
测试了赤峰地区秋分前一周的4种类别20个品种的禾本饲料作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类别间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的F值均大显著水平(P<0.05)类别间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的F值则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供试禾本科饲料作物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间无线性关系,与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间相关系数差异不显著,与无氮浸出物含量间相关系数差异显著,但二者的变异相互以线性关系说明的部分仅占27.91%,其他各类营养成分间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同时对营养成分各变量进行复相关分析和二元回归配合。  相似文献   
54.
通过测试饲用玉米(Zea mays)不同株龄的株高、株干质量、叶片干质量、籽粒干质量、株鲜质量、穗位叶面积、株初水分含量、饲用系数、经济系数等主要数量性状,以株龄的旬龄为自变量,以测试数量性状为因变量,经数量转换,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初水分含量频率的概率单位与株龄(旬龄)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数量性状的频率...  相似文献   
55.
系统测试了高大粗壮型和中低细柔型两种株型紫花苜蓿植株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部分主要数量性状,结果表明,2种株型植株性状的株高、节间距、茎干质量、叶株比、节间均值差异极显著,株鲜质量、株干质量差异显著;节间数、叶干质量、花序干质量、叶花干质量、初水分含量间差异不显著。2种株型紫花苜蓿营养品质性状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间差异极显著,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含量间差异不显著。以植株性状的节间均值、叶株比为自变量,以营养品质性状为因变量,对紫花苜蓿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评定和回归拟合。  相似文献   
56.
DTOPSIS法综合评价冀中北冬小麦新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DTOPS IS法对参加2003~2004年度河北省中北部冬小麦新品种区试的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DTOPS IS法比单用产量进行分析更为合理,能将各品种的性状指标归纳为统一的量化综合指标,并能反映各品种的稳定程度;在11个参试品种中,矮丰11号和唐99-5039的Ci值最高,综合性状优良,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同时讨论了DTOPS IS法在冬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7.
对30个饲用玉米品种17个植株数量性状品种间变量,品种内4000株/667m^2和4500株/667m^2两个种植密度处理间植株数量性状变量,进行二级系统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个性状的除穗位叶面积品种间变量达显著水平外,其余16个性状的品种间变量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内密度处理间变量对株高、穗位高、穗位叶面积、节间数、穗位下节间数、叶干重、茎干重7个数量性状接受无效假设HO,对基茎粗、枯叶数、叶鲜重、茎鲜重、穗鲜重、穗位下茎重、基茎重、穗干重、株鲜重、株干重10个数量性状则否定无效假设HO,接受备责假设HA。  相似文献   
58.
唐麦8号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中麦9号为母本、唐94鉴38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多代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河北省中北部冬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6 500 kg/hm2。2006年9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06004号。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抗寒、抗干热风于一体,适合京、津、唐、廊坊地区及辽宁葫芦岛等地种植,是1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耕作方式和氮肥对旱地小麦的互作效应,在甘肃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CTI)、全膜覆土穴播(PM)、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耕作方式为主区,75、150、225、300kg·hm~(-2)4个施氮量(分别用N1~N4表示)为副区,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量组合处理下旱地冬小麦花后干物质转运、糖含量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式中,PM的株高最高,叶面积最大,籽粒产量最高,较CT增产14.50%。PM增产主要是通过增加穗长和穗粒数来实现,也归因于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其在花后向籽粒中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CT显著增加,特别是增加了叶片和颖壳的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CTI的千粒重和有效穗数虽然最高,但产量与CT无显著差异;NTS的株高、千粒重、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向籽粒中转运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产量较CT降低16.74%。施氮显著增加了旱地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平均产量表现为N4N2N3N1。CT、CTI、NTS下,施氮的增产作用显著,但PM下不显著。在所有处理中,PMN2的籽粒产量最高,比最低的NTSN1增加70.55%。施氮增产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开花后干物质转运。NTS提高了各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但其效应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差异,茎秆主要表现在开花后20~30d,叶片和颖壳在开花后10~40d,叶鞘在开花后20~40d,籽粒在开花后10~30d。施氮显著降低了开花后0~30d茎秆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开花后20d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在甘肃旱地雨养农业区,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全膜覆土穴播下冬小麦高产的氮肥施用量以中等水平(150kg·hm~(-2))最佳,免耕秸秆覆盖下需增加氮肥施用量(300kg·hm~(-2))。  相似文献   
60.
冬小麦新种质灌浆时间与千粒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90份冬小麦资源品种(系)的抽穗期、灌浆时间与千粒重的试验分析表明:冀东冬小麦的抽穗期主要在5月1-14日之间,而5月7-12日是抽穗的高峰期.达到总量的80.4%;灌浆时间在35~45d之间.以37~41d的品种最多占品种总数的88.2%.随抽穗的推迟、灌浆时间的缩短千粒重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关系数分别为r=-0.4365和r=0.89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