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乌拉特前旗地处阴山北麓半干旱地区,气候寒冷、干旱多风、土地贫瘠、风蚀沙化程度比较严重,针对这些自然环境特点,当地从2001年开始大力种植以柠条为主的生态林,柠条林的分布面积迅速扩大,生态效益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柠条造林后多数没有采取后期管护抚育措施,受干旱气候、自然条件等不利因素制约,造成林木保存率小、成活率低、综合效益差的现象,已直接影响到造林质量和治理成果。因此,尽快采取  相似文献   
52.
土壤容重对一维垂直浑水肥液入渗水氮运移特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土壤容重对浑水肥液入渗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容重(1.30,1.35,1.40,1.45 g/cm3)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土壤含水率分布规律以及土壤硝态氮运移特性,采用Philip入渗模型和电容充电经验模型对累积入渗量进行了拟合,建立了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容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入渗时间下,浑水肥液累积入渗量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容重越大,湿润体体积、湿润体内水分及硝态氮分布范围均越小.浑水肥液累积入渗量符合Philip入渗模型和电容充电经验模型;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供水结束后土壤含水率及硝态氮含量均随着入渗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土壤水分再分布上层土壤硝态氮逐渐减小,下层逐渐增大,再分布2 d后硝态氮含量在湿润锋附近出现峰值,整个湿润体硝态氮含量分布趋于均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浑水肥液入渗氮素运移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53.
红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红细胞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CR1,CR3,SOD等),并有识别、粘附、浓缩、杀伤抗原,传递抗原信息等功能。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红细胞天然免疫缺陷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介绍红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免疫功能及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因素等,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羊驼是畜牧养殖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畜种。它具有生长快、适应能力强且保护草场等优点。自山西农业大学首次引种以来,在我国羊驼繁殖业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目前还没有较规范的胚胎移植操作规程,对羊驼的种群繁殖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笔者就近年来羊驼胚胎移植研究进行了探讨论述,现简述如下,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55.
鸡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免疫效力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首免日龄(1,2,4,6日龄)、不同免疫间隔期(间隔3,5,7,9,11 d)进行一次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和一次超剂量接种安全试验,计算相对增质量率、卵囊减少率、抗球虫指数(ACI)及病变记分、病变记分减少率(RLS),以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疫苗虫株最小首免日龄、免疫间隔期及安全性。结果表明,于4日龄以上首免组鸡攻毒后,十二指肠平均病变记分<1、RLS≥70%、死亡率为0、相对增质量率≥80%、卵囊减少率≥75%和ACI≥180,获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表明该疫苗虫株的最小首免日龄为4日龄;免疫间隔7,9,11 d的免疫攻毒鸡相对增质量率在90%以上、ACI到达185以上,表明二次免疫间隔7 d即可达到免疫效果;一次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和一次超剂量接种安全试验均发现,鸡肠道损伤较轻,病变记分均≤1,相对增质量率达到80%以上,表明鸡球虫病弱毒活疫苗(早熟株)符合疫苗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56.
旨在构建含有MC1R基因的pcDNA3.1(+)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C1R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应用RT-PCR技术从羊驼皮肤cDNA文库中扩增MC1R基因全长cDNA,然后通过双酶切将MC1R基因全长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然后采用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羊驼毛囊干细胞后,通过G418筛选培养,建立稳定的转染体系,直接荧光观察pcDNA3.1/MC1R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定位,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C1R在羊驼毛囊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cDNA3.1/MC1R重组表达载体,并且发现试验组的毛囊干细胞中表达MC1R蛋白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成功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C1R,且MC1R基因在羊驼毛囊干细胞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57.
使用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及其含量相同的各单一成分(过氧乙酸、戊二醛和过氧化氢)对蜡样杆菌芽孢悬液进行定性灭菌试验和定量杀灭试验,以评价该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复方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最低有效杀灭浓度分别为3.125%、0.125%和0.600%,杀菌最快有效时间分别为5、5、15 min;在分别作用到5、5、15 min时,杀灭对数值均≥5,但0.06%的戊二醛作用60 min时杀灭对数值为4.08,无法有效杀灭蜡样杆菌芽孢。表明蜡样杆菌芽孢在复方消毒剂作用下可被完全杀灭。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NC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优化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CSCs标志物p75 NTR,并用不同浓度的EGF和FGF-2(0和0、10和10、10和20、20和10、20和20、30和30 ng/mL)作用于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率,确定细胞生长的最适EGF和FGF-2浓度,将试验分为空白组和最适浓度组,测定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成脂化诱导后油红O染色,对比两组细胞的脂滴生成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经p75 NTR鉴定呈阳性。CCK-8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EGF和FGF-2的浓度均为20 ng/mL时对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的促增殖作用最佳。生长曲线显示,两组细胞均在第5~9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10~15天细胞增殖减缓,逐渐到达停滞期。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最适浓度组胞质内的脂滴生成量远多于对照组。【结论】在培养液中添加20 ng/mL EGF和20 ng/mL FGF-2对猪皮下脂肪NCSCs的增殖和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为了鉴定造成太谷区某鸡场57日龄蛋鸡死亡的鸡球虫种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单卵囊分离技术从病死鸡粪便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球虫;将分离球虫口服接种SPF鸡,观察并测定卵囊最短孢子化时间、裂殖体寄生部位和大小、卵囊寄生部位和大小、潜隐期、死亡率、增重情况、肠道病变记分等指标,了解该虫株的生物学特点并初步鉴定其类型,随后采用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技术进一步确定虫株类型。结果显示,分离虫株的裂殖体寄生于空肠,平均大小为(63.17±7.66)μm×(47.12±6.91)μm,卵囊仅盲肠可见,平均大小为(19.92±0.20)μm×(19.27±0.11)μm,虫株潜隐期为152 h,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8 h,接种5.0×104个卵囊/羽和1.1×105个卵囊/羽的分离虫株可分别造成40%和50%的实验鸡死亡,相对增重率下降至31.61%和20.87%,病变记分分别达到3.9和4.0;SCAR标记扩增显示,分离虫株与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的同源性达97.1%,命名为E.necatrix-CN-SX-...  相似文献   
60.
黑龙江省花培育种粳稻品种亲缘系谱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花培育种粳稻品种亲缘系谱及农艺性状的综合特性,以黑龙江省1975—2019年育成的22个花培育种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遗传亲本和15个农艺性状的信息数据,采用亲缘协方差及相关、多重比较、聚类等统计方法,对供试材料亲缘遗传系数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花培育种技术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其推广与应用还有很大潜力。此外,具有亲缘关系品种组合仅占231个组合的4.8%,遗传差异大、遗传多样性水平高,筛选出‘龙粳香1号’、‘龙粳45’、‘龙粳3767’、‘龙粳7号’和‘龙粳4号’5份种质资源为核心亲本种质。同时,明确了今后黑龙江省花培育种目标,即在稳定改善产量、胶稠度含量、穗粒数、糙米率、食味品质及垩白度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结实率、整精米率、穗长,降低株高、垩白粒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穗颈瘟级别。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黑龙江省花培育种技术推广以及种质资源利用、新品种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