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单项水质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水体呈弱酸性,重金属元素含量顺序为zn〉cu〉cr〉As〉Hg〉Cd。保护区水域的大部分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类水质标准,水质状况良好。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化学需氧量(C0Dcr)和汞(Hg)是影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水体环境的主要因素,但均未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2.
粘土掺砂对烤烟氮、钾含量和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烟96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质量分数粘土掺砂水平,分别为S0(对照,0%)、S1(10%)、S2(20%)、S3(30%)、S4(40%),研究粘土掺砂对陕西烟区土壤物理特性、烤烟氮、钾含量和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掺砂质量分数升高,土壤体积质量降低,孔隙度增大;根系活力、根系和烟叶氮、钾含量、烟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摩尔分数(Ci)及产量均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S3(30%)最大。由掺砂质量分数与产量模拟方程得出,该试验条件下,最佳掺砂质量分数为23.62%。掺砂质量分数为0%~30%时,掺砂质量分数与土壤体积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根系活力、根系和烟叶氮、钾含量、烟叶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30%~40%时均呈显著负相关(根系氮含量除外)。因此,粘土适当掺砂(30%),可改善其土壤物理特性,提高烟株根系活力,改善氮、钾营养,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烟叶产量。  相似文献   
93.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不同玉米合成群体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田间试验的统计分析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参数评估,分析了3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GP3、GP4和GP5经4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在不同群体及不同轮回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粒深遗传增益以GP4>GP5>GP3,穗行遗传增益以GP3>GP5>GP4,各个群体C4的粒深、穗行均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大于C0,直接选择效应显著;株高和穗位高随选择周期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且GP4的增幅显著大于GP3和GP5,单株产量及穗粗的遗传增益以GP4大于GP3和GP5,各群体多数产量性状的均值以C4显著大于C0,相关选择效应显著;除株高、穗位高外,其他性状GCA变异群体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GP5多数产量性状的GCA优于GP3和GP4,各群体多数产量性状的GCA效应值随改良进展呈增加趋势,对照优势大于8%的大部分测交组合均为各群体C4所配组合,间接选择效应显著;随改良世代进行,群体部分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虽有所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基于SSR分子标记估算的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GP3和GP4改良后代呈略增趋势,GP5变化不大,对于群体基因型数,GP3和GP4随改良代数增加呈略减趋势,GP5呈略增趋势。上述结果说明,适度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在有效改良群体的同时,还能较好地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基础群体及不同性状间,其改良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
韦超英  杨滨银  方新湘  娄恺  晁群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76-9679,9722
[目的]为了快速、简便和经济地获得理化性质不同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总DNA,以用于后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动态监测。[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总DNA进行提取,并通过DNA产量、纯度、片段大小、基因组完整性等对提取得到的DNA质量进行评价;并对16S rDNAV3可变区的PCR扩增产物进行DGGE分析。[结果]采用3种方法均能从石油污染土壤中提取得到相应的细菌DNA片段,且针对同一种提取方法,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对DNA提取效果影响不明显,但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的DNA在浓度和纯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采用3种方法提取得到的DNA量分别可达98.3、79.9和43.8 ng/μl。[结论]选取方法1提取基因组DNA并进一步纯化,纯化后的DNA分别采用引物F27/R1492和F357/R518进行16S rDNA及116S rDNAV3可变区的扩增,获得了条带清晰、浓度高、无污染的DNA目的片段;对其PCR扩增产物进行DGGE分析,得到的DGGE图谱可直观反应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95.
通过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的沙柳(Salix cheilophila)枝叶浸提液对2种豆科植物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的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沙柳可以抑制2种受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花棒的各项指标在随着浸提液浓度升高时抑制作用逐渐减小,柠条的各项指标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大。花棒幼苗的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敏感,柠条幼苗的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敏感。沙柳对花棒和柠条的叶绿素含量指标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柠条根系活力指标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对根系和光合系统的破坏可能反映了沙柳化感作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6.
毛乌素沙地4种固沙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7.
以排土年限为1 a的边坡为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方法,分析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撒播种草、沙柳方格、沙打旺秸秆覆盖、稻草帘子覆盖4种边坡防护措施的减水减沙效果。结果表明,稻草帘子覆盖措施的径流调控效果最好,沙打旺秸秆覆盖措施次之,两者产生的径流量分别较裸地减少65.53%和63.35%;沙柳方格措施的减水效果一般,较裸地减少3.19%;撒播种草措施的减水效果不明显。稻草帘子覆盖措施和沙打旺秸秆覆盖措施的减沙效益分别为93.63%和91.46%,效果良好;撒播种草措施和沙柳方格措施次之,减沙效益分别为36.64%、30.75%。其结果为防治矿区水土流失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以油菜、莴笋和小青菜为受体,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猕猴桃叶超声波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并初步探讨化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浸提液对受体幼苗生长有低质量浓度(0.001g/mL)促进,高质量浓度(0.04~0.08g/mL)抑制的双重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3种受体的SOD活性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除莴笋的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以外,油菜和小青菜的POD活性都逐渐增加;3种受体的MDA质量摩尔浓度逐渐上升。浸提液对3种受体化感作用大小顺序为莴笋>油菜>小青菜。受体通过增强SOD和POD活性来抵抗化感作用胁迫对自身造成的伤害,胁迫程度超出其承受阈值时活性下降,最终使MDA质量摩尔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99.
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结构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物量和降低风速百分率等为指标,对毛乌素沙地各立地条件类型上不同结构防风固沙林进行了分析,为各立地类型选择了若干种优化的防风固沙林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0.
榆林沙区樟子松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玲  廖超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4):92-92,97
本文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回归方程c=0.61032+0.17979d,该回归方程能很好地描述榆林沙区樟子松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8以上.经过检验,此回归方程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