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157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46篇
  41篇
综合类   508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255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不同覆盖材料的保水效果及其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景泰县黄河提灌灌区一年生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定期定量灌水5 500 m3/(hm2.a),采用薄膜、细沙和秸秆三种材料进行行间覆盖;以大田漫灌定期定量灌水5 500 m3/(hm2.a)不覆盖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覆盖措施对枸杞园保水效果及其对枸杞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盖对土壤含水率和植株营养生长、单株干果产量的影响均表现为薄膜覆盖秸秆覆盖细砂覆盖对照。综合分析认为:采用薄膜覆盖,年灌溉定额为5 500m3/(hm2.a)能够达到使一年生宁杞1号丰产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2.
冬小麦冠层温度及其生物学性状对施氮量的反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田试验下研究了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360 kg/hm2(N360)四个氮肥处理对冷型小麦陕229、暖型小麦NR9405、不稳定型小麦小偃22三个品种拔节至成熟期间的冠层温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灌浆结实期蒸腾速率的影响及关系。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N0冠层温度皆高于氮肥处理,随着生育期后延差异有上升趋势,在灌浆结实后期达最大。拔节期各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孕穗-开花期总体表现为N240处理冠层温度最低,N120和N360差异不显著;灌浆结实前期为:N360N120N240,差异在0.1~0.6℃之间,中、后期总体为N120N240N360,差异在0.1~1.5℃之间。三品种间差异也在灌浆结实后期达最大,但小麦冷暖型不随着施氮肥的增加而发生根本变化。灌浆结实各个时期蒸腾速率与冠层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拔节至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同理论产量皆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灌浆结实后期相关性达最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成穗数与各个时期的冠层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在拔节期和灌浆结实后期相关性达最大,千粒重与拔节期冠层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孕穗期和开花期冠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灌浆结实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指导田间施氮肥的一个指标应用。  相似文献   
973.
在系统工程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软件工程、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设计和实现基于.Net框架三层B/S体系结构的农业多媒体课件开发支撑系统。本文介绍了农业多媒体课件制作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总体架构设计、功能结构设计和数据信息组织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74.
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的微波设备与技术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高效杀灭松材线虫病疫木(简称松疫木)内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松墨天牛(Monochumus alternatus),用家用机、原木机、板材机3种微波机型开展了疫木除害试验。结果表明:3种微波机均能快速杀灭疫木内的线虫和天牛,最短2min就能100%杀灭疫木内线虫;微波除害难以得到杀灭线虫的松疫木临界温度,松疫木温度≥60、41~59、≤40℃,线虫死亡率分别为88.9%、61.3%、0;微波杀灭线虫与单位质量疫木所受到的微波能量有关,夏季3.5W.min.g-1、冬季9.0W.min.g-1能100%杀灭线虫;杀灭天牛所需能量高于线虫,其中杀灭天牛需能9.76W.min.g-1,杀灭线虫需能8.86W.min.g-1。微波杀灭线虫K与微波处理时间T和微波机功率W呈正比,与疫木质量m和升温Δt呈反比,可用公式K=T.W/(m.Δt)表达;微波处理疫木所需时间T与疫木质量m和升温Δt成正比,与微波功率W成反比,可用公式T=K.Δt.m/W表达。  相似文献   
975.
以贵州葡萄属6个野生种为砧木,6个葡萄栽培品种为接穗,对同穗异砧和同砧异穗的12个嫁接组合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葡萄属野生种与水晶葡萄的嫁接亲和力存在差异,亲和力最强的是毛葡萄,最差的是美丽葡萄;以毛葡萄为砧木嫁接不同品种时,从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当年生长情况看,瑞必尔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水晶和红地球.砧木长势对嫁接成活率影响较大,葡萄绿枝嫁接的时期不宜过晚,否则会影响枝条发育,不利于越冬.  相似文献   
976.
多花黑麦草根际解磷菌的分离及解磷能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PKO(无机培养基)和蒙金娜有机培养基,从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根际分离出41株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利用溶磷圈法和钼蓝比色法对其溶磷能力进行测定,其中13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其D/d值(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在1.13~4之间,用钼蓝比色法测定有效磷增量为15.6~557.2mg·L-1。28株在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上形成明显透明圈,其D/d值在1.13~16.4之间,有效磷增量分别为52~341.6mg·L-1。经解磷能力分析,b9,b13,f5菌株具有较强的解无机磷能力,D/d值为2.75,4,2.5,对无机磷的溶磷量为545,557.2,567.4mg·L-1;溶解有机磷能力较强的菌株有2株(B1和B3),D/d值分别为11和16.4,对有机磷的溶磷量均为341.6mg·L-1,这些菌株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pH与解无机磷菌株的溶磷量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解有机磷菌株的溶磷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这可能与微生物解有机、无机磷的机理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77.
高山林线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过渡带, 各类环境因子随海拔升高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林线过渡带物种组成与植被格局变化、林线上下界及树线推移等长期受到生态学与植物学研究的关注。不同生活型的林线植物, 尤其是木本植物对高海拔林线逆境光合响应方式与策略的差异, 直接导致林线植被组成与分布格局的变化, 最终影响林线上下界以及树线的形成。并且,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 林线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性变化特征已成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林线植被未来动态变化的重要参数。文中主要从叶片形态与结构以及叶片光合生理代谢等方面, 综述山地木本植物适应林线逆境的相关研究进展, 以期有助于理解高寒地带林线生境植被分布格局形成以及物种组成变化的驱动因子, 为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开展林线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性研究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78.
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鲜食率极高的高档水果。近年来,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为此,总结和归纳了近几年猕猴桃果实的采后生理及其果实采后的主要保鲜技术,发现猕猴桃果实的成熟生理指标主要包含果实硬度变化、果实风味及颜色变化、乙烯代谢、成熟过程中的酶活性变化以及内含物含量变化等,果实的采后保鲜技术主要为激素保鲜、化学保鲜以及物理保鲜,这项研究将有利于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79.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郊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城郊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有机农业生产、注重生态崇尚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指导原则,在景观营造中,要采用可再生的景观消耗能源、低碳生态的景观建筑材料,通过景观引导人行为的生态性设计,以实现城郊生态农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0.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9000 kg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基本苗和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比例的调控,建立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籽粒产量9000 kg hm-2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9000 kg hm-2 (超高产)群体钾素吸收高峰期出现在拔节至开花期,吸收的钾素占一生吸收钾素的52%~68%;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均极显著高于<9000 kg hm-2 (高产)群体。成熟期叶片、茎鞘、颖壳+穗轴和籽粒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茎鞘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颖壳+穗轴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超高产群体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分别为430~450 kg hm-2和366~408 kg hm-2;成熟期钾素积累量,茎鞘中最高,为244~269 kg hm-2,其次是叶片和颖壳+穗轴,分别为46~49 kg hm-2和40~46 kg hm-2,籽粒中仅为35~46 kg hm-2;花后茎鞘钾素转出量为46~52 kg hm-2,颖壳+穗轴钾素积累量为9~17 kg hm-2。超高产群体每100 kg籽粒的吸钾量需达4.57~4.87 kg,此时的钾素利用效率为20.56~22.02 kg kg-1,钾收获指数为0.095~0.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